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5)
为提高干旱时核桃芽接育苗成活率,提高苗木生长量,以晚实核桃品种清香为试材,采用不同砧木处理和浇水方法,分析立即剪砧与不剪砧、浇水与不浇水对嫁接成活率、核桃新枝生长量的影响,确定了旱时核桃芽接育苗时不立即剪砧、及时浇水具有提高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的显著优势,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2)
核桃杂劣品种改接换优从幼树开始,根据不同树龄、不同季节,采用枝接、芽接新技术,具有嫁接速度快,嫁接时间长,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林州市推广核桃幼树杂劣品种改接换优综合技术,核桃幼树改良率达到85%以上,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4)
立足生产实践,围绕老劣龙眼树高接换种、品种结构调整,提高嫁接成活率及接后管理,总结老劣龙眼树高接换种和促早投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正核桃枝条髓部较大,组织疏松,休眠期和生长期易发生伤流,且枝条内单宁含量较高,易氧化褐变,无论是采用芽接还是枝接技术,嫁接成活率都比较低。经过反复实践,嫁接核桃春季以插皮舌接法成活率较高,夏季则采用方块形芽接和贴芽接法成活率较高,采用其他嫁接方法成活率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2)
柿树树冠高大,寿命200多年,盛果期100多年,夏天绿树浓荫,深秋果叶艳红,是山区建园及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理想的绿化树种。柿果黄红、甘甜多汁、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制成柿饼、柿角、柿干、柿蜜、柿糖、霜糖等。柿树一般采用嫁接繁殖,柿树嫁接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芽接(在春夏之交柿树开花期或夏秋季节,接穗和砧木均要离皮时进行)和枝接(劈接、腹接等,最好用蜡封接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0)
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嫁接技术进行分析,以提高文冠果的嫁接成功率。通过对接穗采集地区的温度、接穗的保存时间、接穗保存的具体措施以及嫁接手法等进行对比试验和研究,发现接穗过程中保护措施、嫁接人员的操作技术及操作手法可对文冠果的冬季嫁接成功率产生直接影响。现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文冠果冬季嫁接技术进行探究,以提高文冠果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6)
以茄子和番茄作为砧木,樱桃番茄"西大樱粉"作为接穗品种进行嫁接栽培试验。番砧1号做砧木成活率最高,达96.6%。茄子和番茄做砧木时,"西大樱粉"结果期植株的平均株高分别为163.45 cm和221.38 cm,平均展幅分别为27.13 cm和58.08 cm。与自根苗比较茄子砧木和番茄砧木的植株分别增产-8.34%和11.09%。番茄砧木的植株的可滴定酸的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性糖的含量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均高于茄子砧木植株。番茄砧木嫁接植株的果实硬度与茄子砧木嫁接植株比较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5)
<正>黄瓜嫁接是利用南瓜等抗土传病害的葫芦科植物作砧木,以黄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进行栽培的技术。其有以下优点:可防根位病害,特别是对防枯萎病效果十分显著。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换根栽培中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发病。1嫁接前的准备主要品种是黑籽南瓜,用种22.5 kg/hm2,种子量为4400~4 700粒/kg。种子催芽前在阳光下晾晒1~2 d,温水浸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正>繁育优质的石榴良种苗是提高定植成活率,加速植株生长,培养早投产、丰产、稳产树型的前提和保障,是确保石榴产业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基础。石榴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就是用种子进行播种繁殖(实生繁殖),实生植株结果晚、变异性大,生产中一般不采用。无性繁殖主要包括扦插、分根(分株)、压条和嫁接,具有结果早、变异性小的优点。生产上采用扦插繁育的优质良种苗进行生产栽培品,品种更换及低产果园改造多采用高接换种方法进行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近年来,随着第三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园艺业发展迅速,各农牧团场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黄瓜是设施栽培中最主要的茄果类蔬菜之一,应用黄瓜嫁接技术,砧木的抗旱,耐病特性结合嫁接品种良好的生长性,能有效的防止设施内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植株的生长势,提高其抗病性,增加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黄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砧木及嫁接嫁接对黄瓜嫁接亲和力、定植成活率、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当地温室黄瓜嫁接选择适宜砧木及嫁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