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尖顶山地区基岩的储层特征,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压汞曲线、工业CT、扫描电镜、测井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特征以及含气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尖北基岩以块状杂色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溶蚀孔、基质微孔、裂缝及缝内溶孔。②基岩裂缝可分为2种类型,一类为2期成因的构造缝,另一类为成岩解理缝,二者均受基底断裂控制。③基岩风化淋滤带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形成的溶蚀孔和裂缝,大孔喉和小孔喉均发育,以小孔喉为主,连通孔径多为1~5 μm。距基岩顶的距离决定了储层质量的好坏。④裂缝溶蚀带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和缝内溶孔,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活动程度控制了储层质量。该研究成果对基岩风化壳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基岩前期勘探研究程度较低,近几年对阿尔金山前基岩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阿尔金山前发育的基岩储层具备裂缝加孔隙的双重储集空间,下第三系底部致密盖层为基岩储层提供了有效的封盖条件,侏罗系生烃凹陷内形成的天然气通过断裂-不整合输导体系向基岩储层运聚并成藏;阿尔金山前具备形成大型基岩气藏的地质条件,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落实构造圈闭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气源、储盖层条件以及成藏条件配置关系,研究柴达木盆地鄂博梁Ⅲ号构造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伊北凹陷是鄂博梁Ⅲ号构造主要的供气凹陷,其下侏罗统为中等—好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可为深层天然气成藏提供充足的气源。上、下干柴沟组以滨—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为主,碎屑岩储层发育,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透和特低孔、特低渗透特征,但对天然气仍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研究区构造深层圈闭完整,干柴沟组—油砂山组均发育扩张湖相泥岩,具备良好的封盖及保存条件;其深层为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成藏条件配置关系良好;下油砂山组—狮子沟组沉积末期为研究区重要的油气成藏期,与构造形成时期相匹配,具有典型的晚期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4.
柴北缘深层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尚不明确,制约了天然气勘探进程。基于地震、地质、地化及钻井等资料的研究,从烃源岩、储层、构造及输导体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柴北缘深层天然气藏的成藏条件,结合已有勘探成果和地质条件,指出了深层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深层侏罗系分布广,阿尔金山前西段存在侏罗系生烃凹陷,深层高-过成熟度烃源岩生气潜力大;基岩风化壳和次生孔隙发育的碎屑岩可作为深层有效储层,基岩储层物性不受深度控制,深层发育碎屑岩优质储层;广泛分布的以断裂为主的输导体系有利于超深层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纵向和横向运移;多期构造活动使得柴北缘深层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烃源岩持续生烃有利于这些深层圈闭早期、多期成藏。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深大断裂发育的生烃凹陷周围圈闭是深层天然气聚集有利区,盆缘古隆起以及晚期构造带上大型背斜圈闭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阿尔金山前深层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5.
巴丹吉林盆地包含多个中生代凹陷,在其西北部麻木乌苏凹陷中首批钻探的两口井,均在前中生界基岩顶部钻遇良好油气显示,反映该区具有形成基岩油气藏的可能。分析认为,油气源来自侏罗系,不整合面和断层为主要运移通道,基岩具有相对较好的储集性,存在系列断块潜山型圈闭,油气分布显示出差异聚集的特点。因此,基岩油气藏是该区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扩大了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东坪地区基岩气藏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气藏特征及产能评价研究认为,东坪地区基岩气藏紧邻生气凹陷,储层发育,大断裂与深层侏罗系烃源岩的沟通及油气的二次运移聚集,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气藏分布受构造及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为大型的受底水所托的块状基岩气藏,储集空间为裂缝及溶蚀孔,具有双重孔隙结构,气藏内部受裂缝分布、岩性变化及储层非均质影响,表现出非均质性。基于地震和测井流体识别,确定了基岩气藏的油水界面,为储量计算和下步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首次在基岩中发现规模石油储量,这是青海油田的重大发现。针对青海油田昆北基岩储层试油方法进行探讨,从分析井区自然状况出发,以丰富翔实的试油实例,分析了昆北基岩储层试油方法,首选是优化射孔工艺,其次就是酸化措施以及排液方法;得出了适合该地区基岩储层的试油方法,为以后油田开采进行先导性试验,总结方法。  相似文献   

8.
亚肯地区是天山南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该区气藏气体成分主要为凝析气,气藏分布受与断裂伴生的构造或构造带控制。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该区油源丰富,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多种类型圈闭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成藏地质条件配置较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天然气成藏的2种模式:即天然气沿不整合面、断层和砂体长距离运移构造圈闭成藏模式,天然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林忠民 《石油学报》2002,23(3):23-26
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及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是在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形成于开阔-局限海台地环境,由于经历了后期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因而呈现出基质孔渗性低、并受构造和岩溶作用控制的强烈非均质性的岩溶-缝洞型储层特征.塔河岩溶-缝洞型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古岩溶斜坡地带、距风化壳不整合面200m范围内.岩溶残丘、岩溶缝洞、断裂、不整合面和输导层共同构成了塔河油气区复杂的多幕式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中央古隆起带是松辽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其中,昌德凸起LP1井和LT2井获得的勘探发现展示出中央古隆起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分析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深层天然气的构造特征、气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条件和成藏方式,以期重新认识中央古隆起带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大、气源条件充足、供烃窗口大,天然气成藏模式为"新生古储"型。早期强烈挤压和后期持续拉张构造背景下所发育的大型构造为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中央古隆起带遭受长期剥蚀所形成的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中央古隆起带上部覆盖的下白垩统登娄库组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央古隆起带发育披覆型、基岩风化壳型和基岩内幕裂缝型3种构造气藏。肇州凸起、昌德凸起、汪家屯凸起为中央古隆起带内的3个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态物理模拟是揭示天然气运聚成藏机理、总结其分布规律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天然气本身特性,使得“易泄漏、难动态、难观察”成为天然气运聚动态成藏物理模拟的最大问题。为了揭示断控气藏运聚成藏机制,总结其气藏形成序列和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东坪、马海—南八仙典型气藏为例,在建立各个典型气藏成藏演化地质模式基础上,针对气藏模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既能实现构造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又能清晰观察气体充注、运移、聚集现象的“一种可调式天然气运聚成藏模拟装置”。运用该装置成功模拟了东坪、马海—南八仙等典型气藏形成过程,明确了断层不仅作为气体运移和传递动力的通道,还控制了演化序列和分布模式;建立了“晚期成藏”和“长期成藏”两种不同类型天然气藏的形成演化序列模式,揭示了“断传高压驱动”天然气运移成藏机理,明确“深浅共存、浅差深好”的天然气藏纵向保存系列,提出了“有浅(浅层气藏)必有深(深层气藏)”,据“浅”寻找“深”的天然气勘探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发现了中国陆上地质储量最大的基岩气田--东坪气田,其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的裂解气,但深层裂解气藏的成因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东坪气田以西的坪西和尖顶山构造带,由于不发育侏罗系,新发现的基岩气藏来源不明,影响了深层天然气的勘探认识。利用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分析数据,结合东坪地区地质特征对深层裂解气开展分析,建立了天然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东坪地区深层基岩气藏具有原油裂解气,基岩储层中发育沥青包裹体,表明该地区发育古油藏裂解气。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烃源岩以湖相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经历了长期的深埋过程,具备形成原油裂解气的物质基础和温度条件。东坪地区深层基岩气藏的成藏具有早期充油、后期高温裂解、晚期调整的特征。东坪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发现拓展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的勘探领域,对深化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田继先  李剑  曾旭  孔骅  沙威  郭泽清  张静  付艳双 《石油学报》1980,41(2):154-162,255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发现了中国陆上地质储量最大的基岩气田——东坪气田,其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的裂解气,但深层裂解气藏的成因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东坪气田以西的坪西和尖顶山构造带,由于不发育侏罗系,新发现的基岩气藏来源不明,影响了深层天然气的勘探认识。利用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分析数据,结合东坪地区地质特征对深层裂解气开展分析,建立了天然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东坪地区深层基岩气藏具有原油裂解气,基岩储层中发育沥青包裹体,表明该地区发育古油藏裂解气。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烃源岩以湖相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经历了长期的深埋过程,具备形成原油裂解气的物质基础和温度条件。东坪地区深层基岩气藏的成藏具有早期充油、后期高温裂解、晚期调整的特征。东坪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发现拓展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的勘探领域,对深化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由于储集层致密、普遍低渗.以及构造平缓、断层和裂缝不发育等因素,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呈现大面积含气、储量丰度低、产量低、以岩性气藏为主的特征,寻找勘探“甜点”是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关键。四川盆地基底非均质性导致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在中、新生代活动。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而且其后期“隐性”活动在须家河组砂体中还产生了微裂隙和小断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通道,并改善了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对致密岩性大面积含气背景下局部富集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基底断裂发育区出现的异常高地温,加速了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因此基底断裂发育带是天然气成藏最有利的地区.是今后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图7参17  相似文献   

15.
柴西南地区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的发现是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油气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在录井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的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岩储层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板岩,储集空间可分为构造缝、溶蚀缝和溶蚀孔三大类,储集层类型为裂缝-溶蚀型。基岩薄片和物性分析数据表明基岩储集空间复杂,渗透率低,沿裂缝发育的溶蚀孔隙物性较好。最后分析认为影响储集空间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基岩岩性、构造运动、成岩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盐壳遮挡型生物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广泛发育第四系生物气藏,已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生物气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区的生物气勘探遇到了"地震真假异常识别、微幅度构造落实、岩性圈闭识别刻画"等诸多难题,成为制约其勘探突破的瓶颈。为此,开展了生物气成藏模式研究,在分析精细构造解释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实验探讨了盐壳的封盖能力、分布范围、形成时间及成因,提出了盐壳遮挡型生物气成藏模式,并结合烃源、储层等条件,预测了盐壳遮挡型生物气藏的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三湖坳陷第四系为滨浅湖相砂泥岩互层,烃源岩及储集条件优越,纵向上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生物气具有持续运移、聚集、散失、再聚集的动态成藏特征;②三湖坳陷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气候变化频繁,形成古湖水盐度分带,南部河流注入端形成淡水区,北部形成卤水区,受蒸发作用的影响,北部潜水不断咸化,在陵间断层东段形成一套分布面积广、厚度稳定、封盖能力强的盐壳;③凹陷中心湖相泥岩生成生物气通过横向及纵向运移至陵间断裂带,遇盐壳有效遮挡聚集成藏。结论认为,三湖坳陷发育优质的烃源岩和储层、强封闭性的有效遮挡层——盐壳,形成良好的生储盖时空配置关系,可形成盐壳遮挡型生物气藏,天然气资源规模大、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不同构造带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控制要素研究比较薄弱。依据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手段对冷湖各构造带的天然气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储层、构造及成烃演化等,探讨不同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差异及成藏的控制要素。研究表明,冷湖地区天然气组分以烃类为主(66%~97%),重烃含量相对较高(2%~11%)。冷湖三号至冷湖五号构造带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介于-46.4‰~-25.4‰之间,冷湖五号至冷湖七号的δ13C1值介于-25.4‰~ -42.7‰之间,显示其成熟度存在差异。冷湖构造带侏罗系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δ13C2)值介于 -27.18‰~-30.3‰之间(平均为-28.54‰),古近系—新近系δ13C2值均大于-28‰,指示其主要来源于腐殖型有机质,以煤型气为主,可能混入了少量油型气。不同的供烃凹陷和深浅层阶段性聚集是导致天然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古近系—新近系圈闭的发育与天然气形成和充注同步,具有晚期动态成藏特点。浅层滑脱逆断裂导致天然气大量快速逸散,储层聚集成藏能力较弱;深层侏罗系源内及基岩不整合面附近发育构造圈闭,且形成时间早,完整性好,有利于早期原生油气藏的形成,指示深层可能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东部涩北一号叠置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东部涩北一号气田由7个纵向叠置的气藏组成,各气藏中生物气的富集程度相差悬殊。为了查明生物气富集的控制因素,首先以单储系数、储量丰度和试气产量为依据,将7个气藏划分为高富集与低富集两类;然后对两类气藏的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埋深大于950 m的第四-第七气藏为高富集气藏,这些气藏处于最大生气带,能同时接受本区及中央凹陷生物气的供给,加上其储盖组合、圈闭及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生物气富集成藏;浅部的第一-第三气藏为低富集气藏,它们埋藏所处层段还未达到生气高峰,主要由下部气藏扩散散失生物气充注成藏,且保存条件较差,生物气难以富集。在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将高、低富集气藏的形成分别归结为气源充注和扩散充注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火山岩基底储层纵向差异明显,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通过岩心观察、裂缝描述、物性分析以及构造建模并结合勘探生产实践,认为苏德尔特构造带火山岩基底潜山储层纵向具有明显的“三分性”:顶部风化带,中层淋滤带和内幕致密带。顶部风化带发育风化缝,伴生构造缝,低孔—超低渗,属于孔—洞型储层;中部淋滤带以小缝为主,发育溶蚀孔洞,低孔—低渗,属孔_缝型储层;内幕致密带以微裂缝为主,构造缝发育,超低孔—低渗,属微裂缝型储层。裂缝储层主要集中在大型控洼边界断层附近,断阶带的中—浅层和断垒、断崖带的中—深层。苏德尔特构造带具有“断层—缝洞网—不整合”三元成藏模式,油气通过单向运移,双向运移以及“倒灌式”运移3种方式成藏。研究区的潜力勘探区为断垒(断崖)带的中—深层致密带以及边界断层附近的中—深层淋滤带和致密带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