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流体检测特别是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含流体性质检测的地球物理难题,基于改进的适用于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析的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建立起了碳酸盐岩纵、横波速度预测方法技术流程,对弹性参数检测流体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开展了叠前反演弹性参数流体检测及叠前流体反演评价技术研究,探索实现了塔河油田主体目标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检测及预测结果的概率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英买A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但储层类型多样且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含油气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给该区油气上产增加了难度。因此本文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成因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明确了"串珠"和"片状强反射"储层可开展叠前AVO油气检测;进而以岩石物理方法为基础,进行流体替换和正演分析,确定这两类含油气储层的AVO敏感属性为P×G属性,据此开展了这两类储层含油气性的预测。通过实际钻井资料验证,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准确度高,可以作为该区井位部署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叠前流体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是由裂缝和次生溶蚀孔洞组成的,其地震响应为“串珠状”反射。由于受到地表沙丘覆盖和埋藏深度较大的影响,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储层成像精度差。同时该储层油水关系复杂,利用叠后地震方法进行油气检测时,无法有效识别储层中的油水特征。以上难题严重制约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的进程。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塔中地区高密度地震资料开展了研究,由于高密度数据信噪比、储层成像精度相对较高,因此有利于进行缝洞体储层叠前烃类检测方法研究。首先,利用岩石物理建模得到了准确度较高的纵、横波速度;其次,对油气、水井进行AVO正演,正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井的AVO响应特征是有差异的,可以用AVO属性分析技术对碳酸岩储层流体识别;最后,利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定量的流体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试油成果对比分析,流体预测精度达到83.3%,该方法为研究区内提升钻井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相比常规碎屑岩油藏,缝洞型油藏在平面及纵向上储层发育模式有其特殊性,储层展布非均质性更强,使得其在储层建模及表征研究中更加依赖于地震资料的使用。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及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对塔河油田7区缝洞型储层进行了预测,效果较好。结合方法原理分析总结了2种方法的适用条件,认为针对叠后地震资料的缝洞储集体预测技术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储集体发育及展布规律,为缝洞型油藏储层建模及表征提供定性或定量的井间储层展布约束数据体,提高表征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问题,开展了基于地震物理模拟数据的叠前AVO反演和叠前同步反演弹性参数属性交会分析流体识别方法研究。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充填不同流体(气、油和水)的溶洞物理模型,模拟采集了溶洞模型的超声地震数据;通过模拟数据的叠前AVO反演和叠前同步反演,获得截距P、梯度G、纵波阻抗ZP、横波阻抗ZS、泊松比σ等多种弹性参数属性;对各种弹性参数属性分别进行两两交会分析,在交会图上划分出分别对应油、气、水的3个区域,将3个区域中的数据点投影到反演剖面中,实现溶洞不同充填流体的识别。结果表明,P-G交会、ZS-σ交会、μρ-σ交会、λρ-σ交会等识别油、气、水效果较好,因此它们均可以用于碳酸盐岩溶洞储层流体识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多元逐步判别法和核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两种算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地震属性的优化,并以塔中45井区为试验区,建立了该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模型。实际应用中,剔除模型中对判别结果不敏感的属性,使各属性变量互不相关,很好地处理了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问题,确保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对模型进行回判检验,总符合率达到90.57%,表明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可为地震属性优化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塔中地区顺托果勒南区块SN1井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精细预测,开展了基于三维叠前地震数据的贝叶斯反演技术应用研究,重点论述了测井曲线重构、岩石物理分析、敏感弹性参数验证、叠前反演角道集优选等关键技术环节。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测井响应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重构出垮塌井段的纵、横波速度及密度测井曲线;通过建立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地质模型,利用正、反演技术同时验证了贝叶斯叠前反演在SN1井区的适用性及敏感弹性参数识别储层的有效性。最后将叠后曲率属性与叠前反演的敏感弹性参数属性进行融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精细刻画,预测出SN1井区两条相交断裂带的交会区域为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叠前AVA反演预测储层流体的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VO能够用来作为储层流体预测的工具,已经有很多文献论述了它的优越性。叠前AVA弹性多参数反演用来预测流体的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在研究前人文献的同时,从叠前AVA反演出发,将其用于胜利油田某一区块的实例计算,在得到了不同参数的反演剖面的基础上,进行了AVO的属性分析,提取了6个AVO的属性体,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预测储层流体的性质。从与井相对应的效果来分析,识别储层的符合率较高,说明了地震反演与AVO属性体结合起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岩性与流体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由多期喀斯特化与后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孔、洞、缝等组成,形成了大小不等、空间形态复杂的储集体,此类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以预测和表征。设计了不同尺度溶洞和裂缝的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物理模型,采用超声定比观测方法对地震波的传播能量和反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溶洞与裂缝可形成强短反射和杂乱反射,极不规则溶洞和洞缝的复杂联合体均表现为反射背景上的杂乱反射。利用强振幅聚类分析和不连续性检测等手段对塔中卡1区的叠后地震资料进行了储层预测和识别,卡1区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表现出强短反射和反射背景上的局部杂乱反射这2种地震微相。利用古构造起伏趋势和波形检测等辅助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反射异常与卡1区岩溶缝洞地质成因的关联性。综合分析认为,卡1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程度较弱,在构造高点部署的2口异常区外的探井实钻数据也证实了这一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20年代末反射波法地震勘探首次成功应用于油气勘探以来,经历了从简单构造描述为主的初期阶段到目前以储层描述、复杂构造刻画为主的阶段。反射波法地震勘探的应用促进全球碳酸盐岩储量的快速增长,地震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首先回顾了反射波法地震勘探的主要发展历程,结合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储层预测难度大的特点,从模型正演技术、波形分析技术、不连续性检测技术、可视化振幅解释技术、叠前叠后地震反演技术、多波多分量技术等6个方面,回顾了目前缝洞型碳酸盐岩地震储层预测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总结了对裂缝、孔洞有效描述的地震方法,分析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前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探明储量分类评价成果无法满足油藏精细开发及提高采收率工作的需要的问题,以缝洞识别为基础,动静结合,从缝洞单元内储量的有效控制及动用状况出发,把缝洞单元储量分为未控制储量、井控未连通储量、连通难采出储量和连通易采出储量,形成了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方法。应用缝洞单元储量精细分类评价成果,开展了完善井部署、注采调整及流道调整等综合调整工作,有效提高了储量动用效率和采收率,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特征及分类分级地质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为例,以储集空间类型和规模为标准划分缝洞储集体类型,采用分类分级的方法建立缝洞型储集体三维地质模型。基于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缝洞储集体划分为溶洞型、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基质岩块4种类型,其中溶洞型储集体又细分为大型溶洞和小型溶洞2种亚类,裂缝型储集体划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及微裂缝4种亚类。大型溶洞建模采用"地震截断,模式修正"的确定性方法、小型溶洞采用以大型溶洞为训练图像的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溶蚀孔洞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大尺度裂缝采用人工解释的确定性方法、中尺度裂缝采用蚂蚁体追踪的确定性方法、小尺度裂缝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微裂缝及基质岩块因储集性能差,一般不建立离散分布模型,最后将各类缝洞储集体离散分布模型进行融合,构建了典型缝洞单元离散分布模型。塔河油田6区、7区应用效果表明,分类分级建模提高了该类油藏的建模精度,有效地指导了注水开发,改善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定义和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来说,由于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对储集空间的综合影响,使砂岩油藏的流动单元研究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因此,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探索性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和流体性质分析法等,并综合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特征初步划分了该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14.
李景叶  陈小宏 《石油学报》2008,29(2):235-238
根据岩石物理模型,分析了油藏流体地震属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油藏流体识别因子。基于Gassmann方程和其他有效的岩石物理理论,详细阐述了利用纵波、横波速度(或阻抗)计算新流体识别因子的方法。利用流体识别因子敏感度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新流体识别因子的敏感度与传统流体识别因子的差异,并定量分析了储层孔隙度变化对流体识别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传统的流体识别因子敏感度不同,但都受储层孔隙度变化的影响;而新流体识别因子较传统流体识别因子敏感度更高,且不受储层孔隙度变化的影响。因此,新的流体识别因子对有效降低油藏流体识别的多解性及提高油藏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瑀  李勇明  赵金洲  王雷  张烨  罗攀 《石油学报》2015,36(5):606-611,640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指以天然溶蚀孔、洞和多尺度裂缝作为储渗介质的一类复杂油藏。该类油藏的基质致密,一般都需要通过酸压改造来提高单井产量。但目前关于缝洞型油藏导流能力沿缝长方向分布的研究还不完善,现有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模型都基于固定网格或复杂流场,其不能模拟排量变化或考虑缝洞对导流能力分布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缝洞型油藏与常规油藏酸压技术目标的差异,然后在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动网格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认为采用高、低浓度组合的方式可以提高有效酸蚀裂缝长度和酸液利用效率;在酸压裂缝遇洞后,需要以其与井筒的距离远近作为依据,选择采用续注关井返排、停泵关井返排和停泵立即返排等不同的应对方案。该研究对于优化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酸压设计和提高酸液利用效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缝洞是某区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类型,非均质性强。为充分利用叠前地震资料的AVO信息,采用基于弹性阻抗反演的LMR技术来求取储层弹性参数信息,进而指导储层流体检测。首先,通过岩石物理和弹性参数流体敏感性分析得到流体敏感参数;其次,基于拉梅参数弹性阻抗方程开展拉梅参数的直接反演,以减少常规弹性阻抗先反演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再计算拉梅参数信息所带来的累积误差;最后,利用反演得到的流体敏感弹性参数进行含气储层预测。实际钻井结果证明,在研究区采用基于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的LMR技术能够有效地识别含水与含气储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桑塔木潜山构造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性特征,总结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提取了相应的地震属性,应用交会法分析技术优选适当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缝洞预测,研究该区潜山油气藏缝洞发育带和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综合其他研究预测了油气富集区,指出有利勘探目标。钻探表明,地震属性技术是该区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由于具有横、纵向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采用常规注采井网开发产量低,经济效益不佳.目前中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适用于该类油藏的开发方式,但仍未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式优选流程.为了更精准地选择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方式,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和实际经济效益,以A区块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