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在供给方面,探讨了石油探明储量、产能以及产油主体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观点是:石油储量虽然满足未来数10年的世界石油需求,但探明储量增速明显放缓;世界石油产能增长缓慢,导致剩余产能严重不足;产油主体政策调整进一步制约了产能的增长。在需求方面,探讨了世界经济形势、高油价、能源利用效率、替代能源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观点是: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加深,导致石油需求增长迅速;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明显减轻,难以改变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石油消费集中在运输领域,节能对减少世界石油需求效果有限;高油价虽能推动替代能源的发展,但石油仍将长期保持主体能源地位。通过供需两方面分析,指出当前世界市场石油供需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油价将长期在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受到影响,能源需求大幅下降。沙特率先打响"石油价格战",主要产油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美国页岩油气受到的冲击最大。面对当前形势,低迷的油气需求和低油价仍将持续较长时间。但超低油价是短期行为,后疫情时代全球能源将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能源供需格局加速重构。未来相当长时间,世界油气供给格局仍将由美国、沙特、俄罗斯主导,但将面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日益严峻挑战。低油价已对我国石油上游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建议:一是我国要警惕较长时期的高油价;二是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不能减;三是加强油气科技的自主创新,降本增效是关键;四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3.
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国际能源公司纷纷出台应对策略。本轮低油价受到供需基本面持续宽松、新能源冲击、美元升值以及能源大国政治博弈等多重因素影响,而且由于美国页岩气革命持续发力、伊朗回归国际石油市场、国际原油储备高企以及石油需求国原油进口量减少等原因,未来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油价下跌导致新的国际油气工业布局正在形成,国际能源供给中心正逐步由中东向美洲转移,亚洲地区成为全球油气需求中心。低油价下,美国减少了对绿色能源与环保的资助并转向化石能源;中东产油国纷纷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并最终达成减产保价协议;俄罗斯积极支持能源产业发展,同时谋求能源供给和商品出口形式多样化;中国政府为了应对低油价对能源结构的影响,加快推进能源领域油气体制改革。低油价下我国油气企业应调整经营模式,聚焦核心业务,推进股权重组和资产优化;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角度,稳定国内生产,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进油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我国石油天然气期货市场;持续保障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提升关键技术和高端设备国产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致全球石油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动荡期,为避免国际石油贸易受阻对我国能源安全带来的不良冲击,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需要提前制定应对和防范举措,谋划降低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的若干措施.一方面,要从能源替代的视角出发,立足本土资源条件,降低石油的长期使用.另一方面,需要扩大石油战略储备,拓展...  相似文献   

5.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石油行业实施了极为严厉的制裁。但是,欧盟长期对俄石油的高依赖、疫情后西方糟糕的经济状况、内部对制裁态度的不一致,这些西方自身的问题将对制裁形成很大的掣肘。俄罗斯作为五常大国,拥有丰富的手段进行反制,如通过贸易转移将重心转向“南方”国家市场、采取可规避禁令的贸易手段、创新支付和结算方式、针对特定对象的断供及减产保价。西方的单边制裁行为也得不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认可,无法形成有效的封锁。基于上述因素,制裁的政策目标将难以实现。制裁也不会对国际石油的长期供给和长期价格带来显著影响,但会给国际石油市场结构、贸易格局等方面带来一些重要改变。我国应利用这一历史性机遇,提升与俄合作水平,将俄罗斯打造成我国一个重要的可靠的能源腹地;确立我国的石油进口价格基准,消除“亚洲溢价”问题,降低进口成本;帮助俄打造第二石油交易市场,并确立人民币在市场中的结算货币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持续攀升,而国内石油产量一直保持缓慢增长,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假定未来我国石油消费量等于石油需求量,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7.177%的速度增长,石油需求弹性保持在0.5的水平,采用情景分析法、能源需求弹性法和时间序列法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石油需求、供给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未来几年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2020年会达到约3.9×108t,形势很不乐观。鉴于此,建议首先要立足国内,鼓励低品位石油资源开发,保障石油基本供应;其次要放眼海外,调整战略重点,弥补我国石油供需缺口,三大石油公司应在稳定中亚、非洲市场的基础上,大力进军南美、中东和亚太市场,加强海外油气合作,实现海外规模化经营;同时要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缓解国内石油供需矛盾;另外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整体需求;还应该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地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完备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并尽快出台石油储备法。  相似文献   

7.
从供需角度探索油气企业发展机遇,对石油、天然气未来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并分析,得出结论,在未来50年内,石油、天然气仍为主体能源。因此,基于“双碳”目标,油气行业应尽快完成企业转型,在现工作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石油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并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更具雄心的理念和愿景,为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方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急剧变化、油价大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认为,作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我们希望原油价格下降,但也要理性认识价格升降对供需的长期影响,恶意操控也将造成期货交易混乱,严重打压自身的能源产业。疫情影响下,国际能源资源争夺更加激烈。李朋德指出,2020年3月中国可燃冰第二轮试采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世界中长期石油供需及油价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分析了世界石油需求和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综合国际政治、产油国石油投资和美元贬值的影响,预测了今后20年国际石油供需关系以及国际油价长期变化趋势,有利于我国石油战略的规划。  相似文献   

10.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报告,本文对未来20年世界经济增长和一次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对未来20年世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与石油资源供给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上海市"十三五"期间能源供需形势和转型发展目标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从石油需求角度看,全球已出现结构性下滑。过去10年来,高油价促使各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欧美节能汽车的销售直线上升及广泛使用,加之严重依赖石油资源的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等,国际石油需求减少已是长期性趋势,且正在形成世界石油供需产业结构性的划时代变化。从石油供应角度看,国际原油市场各方博弈的最终结局都将是供应量攀升,从而导致油价跌势更甚。但到目前为止,油价跌势尚不足以对油井投资与生产构成实质性威胁。调查显示,即使在油价低  相似文献   

12.
面对国际石油价格猛涨,提出我国应采取的积极对策,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走势,对石油进口国经济的冲击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应增加战略储备,调整石油生产能力,开发替代能源,采取多元化进口战略,加快油田开发与生产等措施,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短期内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仍会不断增加。今后国际石油市场暂时或局部的短缺以及油价的异常波动,都将对我国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产生很大的冲击,进而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中东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国际石油供应来源地,而中东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伊朗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国,加强与伊朗的石油合作是保障中国石油稳定供给的一个重要实践。伊朗的战略位置十分关键,且是对西亚、中亚和南亚都有重要影响的地区性大国。9·11事件之后,中亚地缘格局的改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能源供需形势和贸易形势却各有不同。综观全球能源市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消费趋于稳定甚至下降,能源消费中心继续"东扩",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动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驱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石油供应严重短缺,同时天然气需求强劲,供需缺口也在逐年扩大,油气资源供应保障程度不容乐观。反观美国,其能源消费已基本稳定,且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特征明显,煤炭呈供应过剩局面;页岩气革命助力美国成为油气生产大国,石油进口量大幅下降,距离"石油独立"目标越来越近,而"天然气独立"目标已实现。中美能源结构互补性强,美国能源产品具备价格优势,但中美能源贸易量受贸易争端影响骤然下降。未来中长期内,中美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明显不同,但中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美国作为能源出口大国,两国能源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应当破除能源产品关税壁垒,加强与美国的能源合作,这既有利于缓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新冠疫情造成的石油需求下降以及沙俄的石油"价格战"导致国际油价"崩盘",为我国带来了双重机遇。一方面,在国际油价触底之际,我国可借机以较低的成本扩大战略石油库存,这可成为针对本次疫情衍生的国际石油市场震荡风险应对之策。另一方面,本次疫情爆发后,我国工业企业基本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许多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我国石油消费大幅下降,引发全球石油供需体系的极大反应,各权威研究机构纷纷下调年初预期。2020年初以来,国际石油市场持续动荡,平均价格处于低位,国内爆发新冠疫情并逐渐演变成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交通运输燃料占我国油品消费的55.29%,由于疫情正值春运期间,且严格的防控措施直接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原油需求,直观扣减下来的需求数字对全球原油市场需求造成严重悲观情绪。但疫情向好趋势已十分明朗,国内成品油需求放缓的局面将随疫情管控的放松重回正常轨道。随着疫情呈全球蔓延趋势,全球经济悲观情绪加重,进而加重引发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全球油气市场普遍消极看待OPEC+减产协议的油价推动作用,国际原油价格将会在短期内持续低靡。同时全球石油供应宽松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短期内石油库存难以消解。经此一疫,有些问题值得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风险造成的生产停滞,是否具备足够的应急保障能力以维持行业稳定运转,这一点我国做的可圈可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是否预留了应对石油消费长期低靡的发展转型空间;加快深化油气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另外,石油虽然具备商品属性,但也绝不能忽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与基础性产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经济危机之后国际局势动荡,使我国的石油市场受到严重影响。从产量、进出口和国际局势的影响等3方面对我国石油供给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并结合石油需求发展状况和石油安全对我国石油供需发展历程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2年这13年的石油产量和消费量为原始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对我国2013~2020年的石油产量和消费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产量的增长速度.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我国石油的自给能力几乎已经达到了极限,供不应求的状态将日益严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重视和增加石油储备资金投入,加大勘探力度和技术水平,全方位保证我国石油供应安全;走能源多元化道路,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抑制石油消费地过快增长;开发下游市场,贯彻“走出去”战略,有效弥补国内石油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政府能源新政及潜在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奥巴马能源新政的背景,并提出这一能源新政的实质是美国要摆脱石油依赖和重视构建低碳、清洁能源体系;提出这一能源新政在碳排放贸易、世界石油供需格局和能源技术革命3方面对我国有较大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长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我国能源体制仍存在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煤炭和原油价格已经由市场形成,而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仍由政府制定,价格杠杆还不能很好地引导资源配置,调节供需、鼓励竞争、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能源资源贫乏的城市,所需石油几乎全部依靠外部调入。因此,国际石油市场对上海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的历史资料分析,建立了油价波动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价格波动幅度对上海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