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羌塘盆地已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为液态油苗,多处为油页岩,表明盆地已具备生烃基础。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117%~0.68%,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少数为较差烃源岩;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4%~4.64%,各剖面差别较大,较差—好烃源岩均有。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布曲组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各剖面腐泥组平均含量为62%~88%。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部分Ⅰ型和少量Ⅱ2型;泥质烃源岩以Ⅱ2型为主,少量Ⅱ1型。布曲组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平均为0.98%~3.12%,有机质处于成熟一过成熟阶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布曲组为盆地最有利生烃层位,主要分布于北羌塘坳陷的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羌塘盆地扎仁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羌塘盆地的绝大部分烃源岩资料均来源于地表露头的分析数据,通过对羌资2井烃源岩和南羌塘坳陷扎仁地区地表烃源岩特征对比分析,从烃源岩岩性、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方面揭示了羌塘盆地的地表与地下烃源岩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羌资2井有机碳含量高于地表条件下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极少量为Ⅱ2型,而有机质演化程度也明显偏低。因此,认为羌塘盆地地下烃源岩具有非常好的生油能力,这对羌塘盆地烃源岩的评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与烃类活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其记录了油藏带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并划分了油藏带原油类型,讨论了油气充注过程。结果表明:①油藏带表现出多幕次油气聚集成藏特征,存在4类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包裹体和1类干气包裹体充注,尽管4类原油包裹体在隆鄂尼区块和昂达尔错区块的显微荧光颜色存在差异,但光谱波峰形态相似,而主峰波长和红绿熵参数则明显不同,推测其来自同一烃源岩的不同成熟度阶段。②油藏带主成藏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是盆地经历最大埋深阶段油气充注时期;但在早白垩世时期,局部的构造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二次调整,油包裹体呈非均一相,平均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发生变化;新近纪中晚期(盆地第二次生烃高峰时期),差异性沉陷或局部的热异常致使部分油气转化成干气,并伴随流体运移、捕获、充注于白云石颗粒和方解石胶结物中。  相似文献   

4.
羌塘盆地龙尾湖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羌塘盆地北羌塘坳陷龙尾湖地区羌资1井烃源岩和地表烃源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从烃源岩岩性、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对龙尾湖地区布曲组烃源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羌资1井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0.1%~0.95%,其平均值明显高于地表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总体为中等—好烃源岩。该区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干酪根为主,形成环境主要为还原环境,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类型较好。有机质成熟度普遍处于高成熟阶段,但羌资1井有机质演化程度明显比地表样品低。  相似文献   

5.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分布广泛,其岩石类型可分为泥晶-微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前两者常与石膏相邻或伴生,后者与石膏无关.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集性的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本区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构造缝,细-粗晶白云岩储集物性好,为好-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6.
威林斯顿(Williston)盆地上奥陶统红河群灰岩由于不同期次的白云岩化作用,形成了4种不同产状类型的白云石:纹层状微晶白云石、生物钻孔充填白云石,基质白云石、马鞍状白云石,只有基质白云石因具晶间孔而成为储层。4种自云石的氧、碳、锶同位素组成均与晚奥陶世的海水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区别。岩石学和地化研究表明,前2种白云石的白云岩化流体应来自晚奥陶世海水,但今天的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后期的改造或重构;储层自云石形成的温度稍高,时间可能稍晚,白云岩化流体可能来源于志留纪海水、或寒武一早中奥陶世海水、或深部热液;马鞍状白云石的形成应与深部热液有关。白云岩化成层状发生可能与薄的富含有机质的Kukersite页岩有关。  相似文献   

7.
北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缓坡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羌塘盆地布曲组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根据羌塘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古地貌特征,以及布曲组地层的沉积特征,确证布曲组沉积环境属缓坡沉积。在此基础上,对布曲组标准剖面野外露头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并根据剖面岩相及其组合特征,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3 种沉积亚相,包括潮坪、泻湖、浅滩等7 种微相。由此建立了该时期的沉积相序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8.
威林斯頓盆地奥陶系白云岩储层同位素与成岩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林斯顿(Williston)盆地上奥陶统红河群灰岩由于不同期次的白云岩化作用,形成了4种不同产状类型的白云石:纹层状微晶白云石、生物钻孔充填白云石,基质白云石、马鞍状白云石,只有基质白云石因具晶间孔而成为储层。4种白云石的氧、碳、锶同位素组成均与晚奥陶世的海水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区别。岩石学和地化研究表明,前2种白云石的白云岩化流体应来自晚奥陶世海水,但今天的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后期的改造或重构;储层白云石形成的温度稍高,时间可能稍晚,白云岩化流体可能来源于志留纪海水、或寒武—早中奥陶世海水、或深部热液;马鞍状白云石的形成应与深部热液有关。白云岩化成层状发生可能与薄的富含有机质的Kukersite页岩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羌塘盆地南部隆鄂尼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砂糖状白云岩中首次发现针柱状胶结物,分布于沥青充填的溶蚀孔隙中。显微结构、微区X射线衍射以及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胶结物类型为自生文石,呈针柱状晶形,簇状、放射状集合体,MgO和SrO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微区同位素测试显示,文石胶结物δ13CPDB值为3.5‰~3.98‰,δ18OPDB值介于-11.63‰~-9.98‰。文石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碳酸盐岩中很少发现,常通过新生变形作用或溶解作用转变为低镁方解石。砂糖状白云岩中自生文石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海洋沉积和大气淡水成因的文石存在较大差异,其形成过程中淡水淋滤作用影响较小,δ18O值的负偏主要受埋藏期地温梯度控制。储层成岩序列显示文石胶结物形成于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之后,有机酸溶蚀伴随着碳酸钙自生矿物沉淀,烃类充注抑制了文石向方解石的转化。文石胶结物形成于晚成岩阶段,属于埋藏环境下碳酸盐矿物溶解再沉淀的产物,烃类充注可能对文石的保存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空间展布和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诠释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桌子山组白云岩的成因和储层地质学意义。研究区白云岩主要有微-粉晶白云岩、残余砂屑细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3种,其中微-粉晶白云岩δ13C、δ18O平均值为0.78‰和-5.0‰;残余砂屑细晶白云岩δ13C、δ18O平均值为0.53‰和-6.5‰;细-中晶白云岩δ13C、δ18O平均值为0.47‰和-6.3‰。桌子山组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的组成位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范围之内,说明其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于囚禁的古海水。白云岩碳氧同位素演化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指示微-粉晶白云岩为准同生阶段白云石化的产物,而残余砂屑细晶白云岩及细-中晶白云岩则为浅埋藏白云石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羌塘盆地南部隆鄂尼地区布曲组鞍形白云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盆地南部隆鄂尼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砂糖状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的鞍形白云石,其岩相学特征表现为正交偏光下的波状消光以及弯曲的晶面和解理,阴极发光整体呈暗红色,无明显的环带。鞍形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152.8~174.1℃,盐度均值(23.3% NaCl)远高于现代海水盐度,表明其形成经历了高温高盐度的演化过程。微区同位素分析显示鞍形白云石δ13C值介于-4.81‰~4.29‰,δ18O值为-11.2‰~-7.51‰,根据白云石-流体氧同位素分馏方程得到成岩流体δ18O (SMOW)值为5‰~11‰。综合分析认为,鞍形白云石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深埋藏环境,是热液流体调整改造作用的产物。地层水加热再循环过程中在孔隙或裂缝较为发育的部位沉淀形成鞍形白云石,高盐度的地层水可能来自沉积期古海水与埋藏期地下热卤水的混合。鞍形白云石的成因研究表明,晶粒相对较粗大的砂糖状白云岩是地表/近地表形成的白云岩重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在羌塘盆地南部古油藏带布曲组碳酸盐岩的详细岩石学分析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碳酸盐岩包括灰岩、泥—微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及鞍形白云岩;②各类碳酸盐岩均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能够指示沉积或成岩流体的性质,部分鞍形白云岩样品稀土元素总量高于灰岩,预示着可能有外来流体的加入;③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稀土总量具有差别,但经太平洋表层海水标准化后,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N/YbN平均值为2.86,轻微的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随着白云石化程度的增加,轻稀土富集程度变弱,δCe正异常(平均值2.94)和δEu正异常(平均值1.43),这些特征说明布曲组碳酸盐岩沉积于氧化性质的水体中,白云石化流体主要为同期海源地层水,但在烃类充注以后成岩环境变为还原环境,受早白垩世末期拉萨地体与羌塘地块剪刀式碰撞,研究区布曲组地层中有大气淡水加入,再次受到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影响,形成鞍形白云岩,构造热事件为Eu2+富集提供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于羌塘盆地的油气研究大多集中于侏罗系,针对古生界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综合研究了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区羌资5井二叠系展金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细晶和粉晶白云岩主要发育在局限碳酸盐台地中的潮坪相带,以雾心亮边结构、生长环带结构和残余颗粒结构为典型组构特征,交代现象明显;δ13C为低—中正值(2.7‰~4.4‰),δ18O为低—高负值(-8.4‰~-2.8‰);成岩温度大部分低于44℃,属于低温白云岩;盐度为20.98‰~30.16‰,低于海水盐度;白云石有序度整体为中值,Mg/Ca值(0.44~0.47)及Fe,Mn和Sr含量相对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具有埋藏白云石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展金组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早期浅埋藏阶段,其白云岩形成温度较低,在成岩过程中可能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是重要的优质油气储集岩,由于复杂的成岩演化和多期的构造作用,白云岩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通过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分析手段,对川南地区灯影组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来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云岩主要类型为微晶、细晶-中晶以及含角砾白云岩。灯影组白云岩的δ13C介于0.52‰~2.06‰(均值1.42‰),δ18O介于-11.9‰~-2.14‰(均值-9.09‰),与同期原始碳酸盐岩δ13C值(4.43‰)和δ18O值(-0.62‰)相比明显偏小。结合白云岩具有高U/Th比值、低Sr值以及Eu正异常等特征,认为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具有埋藏白云石化特征,且在成岩后期受到了热液流体作用的改造。该区白云岩具有与海水来源白云岩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以及远高于正常海水的盐度指数(Z值),表明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来源于封存在地层中的浓缩海水。  相似文献   

15.
扎格罗斯盆地下白垩统Qamchuqa组白云岩储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民  段太忠  郝雁  张涛  仲向云 《石油学报》2016,37(Z1):121-130
扎格罗斯盆地下白垩统Qamchuqa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综合利用野外剖面、岩心、普通薄片、岩屑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等特征。结合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研究成果,探讨了储层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各类白云岩是研究区主要储层岩石类型;Qamchuqa组一段顶部以及Qamchuqa组六段内部溶蚀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Qamchuqa组六段中晶白云岩物性最好。原始沉积相带对储层质量控制作用明显,具体表现为内缓坡颗粒滩相(Qamchuqa组六段)储层最好,中缓坡(Qamchuqa组五段下亚段)储层最差;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构造裂缝可显著改善渗透率。最终建立了准同生白云岩型(Qamchuqa组一段-Qamchuqa组三段)储层和颗粒滩型(Qamchuqa组六段)储层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为例,采用激光原位U-Pb定年和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白云岩中的孔洞和晶间孔成因进行了研究.白云岩的围岩与孔洞中的第1期白云石胶结物具有相近的U-Pb年龄和相似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表明孔洞在白云石化作用之前就已存在,孔洞为白云石胶结物从白云石化流体中沉淀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