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氢能作为21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最具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受到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政策、技术与经济性等发展现状:当前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结合自身禀赋,形成了深度脱碳、能源独立和资源出口等“氢经济”战略模式,并加速电解水制氢、高密度气液固储氢、大规模地下储氢和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等氢能核心技术的布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上游制氢以灰氢为主,中游的氢储运技术与经济性存在瓶颈,下游氢能应用产业刚刚起步,需要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状况与产业特点推动氢能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通过研究机构与龙头企业联手引领突破技术与经济壁垒和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扶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与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氢能具有来源丰富、应用广泛、燃烧热值高、清洁绿色等特点,是目前最有潜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未来”能源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为聚焦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了近年来各国政府制定的氢能相关政策和战略发展目标,从产业发展和科研成果角度分析了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制定政策,推动氢燃料电池和汽车的发展,实现能源绿色化;(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相关产业方兴未艾,但其发展能否达到预期尚需观望;(3)中国绿色制氢技术科研成果数量世界第一,氢燃料电池销量呈指数型增长,但仍需以安全经济为核心,从政策上大力扶持,从技术上纵向挖深,从资金上加强监管。最后,指出了中国氢能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1)降低绿色制氢成本,促进氢能由“灰”转“蓝”转“绿”;(2)与CCUS技术协同发展,积极建设中国的P2X系统;(3)克服“短板效应”,加强顶层设计与产业配套,以消费促生产,全面发展氢能相关产业;(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氢能出口大国;(5)发挥传统能源公司优势,推动天然气掺氢商业化。  相似文献   

3.
4.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能源问题,氢能作为新能源的一个分支,被看作未来的终极能源.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绿氢时代"将会到来.盐城作为长三角地区城市集群中的一员,在绿氢供应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本课题正是分析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盐城如何抢占先机,在氢能产业长远发展中发挥重大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源的可再生与低碳化发展,氢因清洁性、灵活性与通用性将会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作用。德国作为能源转型的领先国家,非常重视氢能在能源转型和经济脱碳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包括长期发展战略、中期研发、近期应用示范,以及氢能发展相关管理和监管体制等全面发展措施。全面认识德国的氢能实践经验对中国氢能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和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油气产业发展中氢能利用具备独特的地域、技术和基础设施等优势。为此,总结了氢能产业的技术特点和油气产业发展氢能的优势,提出了4种典型的油气产业氢能发展路径,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从平准化成本和CO2减排效益2个方面分析了各路径在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蓝氢路径中,煤制氢耦合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可以凭借其成本和CO2减排优势作为油气产业氢气清洁化生产的过渡路径;绿氢路径的CO2减排效益优于蓝氢路径,可以作为中长期的发展路径。(2)在天然气资源丰富、价格低于1.38元/m3的地区,天然气制氢耦合CCS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CO2减排效果。(3)年光照有效发电小时数大于1 390 h的油气田布局光伏制氢向加氢站供应清洁氢气将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4) 2030年,油气产业布局海上漂浮式风电制氢+天然气掺氢混合使用的业务在风力条件优越、年有效发电小时数大于2 900 h的资源区将具备可行性。(5)其他资源区氢能利...  相似文献   

7.
世界生物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及唯一的可再生碳源。发展生物质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最有潜力的方向之一。围绕生物航煤、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主要生物质能利用形式,介绍了国内外产业及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其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整体稳步发展,产业技术相对成熟,生物航煤起步虽晚但进展快速;未来提高经济可行性、非粮原料和劣质原料适应性、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是生物质能技术升级方向。结合道达尔、壳牌、埃克森美孚、BP、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国内外主要能源公司在生物质能领域的实践经验及业务进展,阐述了我国加快发展生物质能的必要性。建议我国大型能源企业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时应抓住时代机遇,做好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整体布局、整合资源力量,加快实质性建设步伐,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无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形式。氢能的利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共识,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氢能源研究和应用,随着储氢技术的突破,氢能主要应用到交通、内燃机、备用电源、分布式电站等领域。作为最大的潜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消费市场之一,中国在氢能源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世界先进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应抓住发展机遇,争取在未来氢能源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早在10年前,中国工程院就提出了氢能社会概念,我们对世界科技工程发展趋势进行了一系列讨论,第一就是能源体系.凡是工业化国家,能源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而我国能源禀赋不好,所以结构上有些问题. 化石燃料时代向绿色能源时代转型是必然的,这主要是两个转变:一个是化石能源消耗向绿色能源再生转变,另一个是从高碳燃料向低碳燃料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田野 《中国石油企业》2021,(3):14-21,111
2月7日,随着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张家口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为冬奥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大巴车加注氢燃料,标志着中国石油加氢业务打响“第一枪”。作为中国石油批复的首座加氢示范站,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位于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核心区域,也是冬奥会首座加氢站,预计为上千辆冬奥新能源车辆提供加氢服务。  相似文献   

11.
清洁燃料氢能具备净零排放,燃烧值高,在燃料电池中利用充分有效,绿色制氢可消纳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间歇式、状态高低起伏不定的不足等诸多优点.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高续航、加注时间短等优势.但氢能利用存在技术和成本两大瓶颈,制约着氢能广泛利用.随着世界各国陆续采取政策扶持、政府推动、企业大规模行动等措施,以及技术不断进步推动成本下...  相似文献   

12.
对二甲苯(PX)是重要的芳烃产品之一,是炼油与化工行业的关键衔接点。下游产品以精对苯二甲酸(PTA)为主,占比高达97%。因受政策、环保等诸多限制,近五年国内PX始终供不应求,进口依赖度已超过50%。随着国内芳烃联产技术的不断突破、PX项目的政策瓶颈不断消除,民营化纤企业向上游炼化产业进军配套建设的PX项目将引领中国PX的进口替代。传统的竞争态势正在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装置规模大型化、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模式转变。预计2023年中国PX将实现自给自足,并出现产能过剩的迹象。装置落后、缺乏地域优势的小企业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行业集中度的收益正逐步向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13.
14.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氢能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总结了国内外氢能发展态势,系统分析了海南省发展氢能的重要意义、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省发展氢能的总体思路和建议.建议海南省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建设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牵引,因地制宜、整体谋划,通过"以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制氢端...  相似文献   

15.
16.
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之一,也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是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等大宗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煤制丙烯和丙烷脱氢等新兴生产工艺的迅速发展,蒸汽裂解及催化裂化等传统工艺也有新增产能,丙烯供应扩张速度不断加快,未来原料多元化依然是主流发展方向。供应增加的同时,下游产能也将继续释放,丙烯市场供需缺口依然持续存在,但呈现逐年缩减的趋势。未来丙烯行业利润水平依然较高,不过盈利能力有小幅下降的可能,下游利润水平可能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7.
郑东振 《石化技术》2022,(1):202-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消耗量猛增,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越发凸显,要求石油行业在进行深加工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石油化工废气污染来源入手,根据当前废气处理技术发展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前沿观点,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8.
以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具有原料成本低的优势,本文介绍了目前煤气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以油为原料的大、中型合成氨厂开始进行煤代油的技术改造,提出技术方案。通过改造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环境状况之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海洋石油》2009,29(2):22-22,27
中石油著名钻井专家、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宁撰文阐述了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趋势。钻井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的投资占整个石油工业上游投资的一半左右。钻井工程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石油勘探开发的成败,决定着石油上游业务的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丙烯的供需现状及消费结构,对下游产品聚丙烯、丁辛醇、环氧丙烷、丙烯腈、苯酚、丙烯酸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丙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指出我国丙烯供应将持续扩张,下游产业将继续向多元化、集中化、智能化发展,如何提升产品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是众多企业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