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在开展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中,大力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稳步向前,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文章阐述了翁牛特旗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显著成效,为今后翁旗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及标准化生产提供推广经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文章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为基础,以节肥、节种、节药为目标,以推广最适栽培模式为核心,集成配套深耕深松、机械精良播种、优化施肥结构、机械化绿色防控、科学适时收获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良种良法配套、绿色高质高效同步,促进河南省郑州市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为改变花生传统种植模式所存在的投入高、产出低,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等弊端,对花生种植方式进行了试验探索。 文章从薄膜选用、种子处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总结了河北省迁安市花生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模式简化了花生生产程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花生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正>花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通过加工可以制成不同的食物种类。花生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市场需求量大,高品质、绿色的花生产品受到了广泛欢迎。因此要提高花生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升花生产品质量。本文对优质绿色花生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指导。1选地及整地花生是深根作物,其果实成熟在土壤中,因此花生的种植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一般沙质的土壤适宜种植花生,疏松的土壤环境能够促进花生出苗,同时加快花生结果。对于换黏土土壤农田,应当先对其进行改良,深耕农田,疏松土壤,然后才能保证花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
安徽省界首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依托粮棉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工作,立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主推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通过技术攻关区、核心示范区、辐射推广区“三区”建设,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加强主体培育,加快优质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构建了包括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体系,对黄淮海地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具有借鉴意义,促进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为确保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创建顺利实施,达到创建目标,辽宁省北票市采取多种技术模式和保障措施来提高项目区内玉米商品性品质,达到农民增收增效的效果,带动全市种植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文章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花生种植品种、种植布局、产量水平等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隆尧县发展花生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为促进花生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在主栽品种、机械化作业、绿色防控及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
武陟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花生常年种植面积13万亩,是焦作市花生主产区。 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民种植花生效益,近年来武陟县积极引进推广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文章从品种选择、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高油酸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农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
小麦是河南省济源市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济源市农技部门经过试验示范,探索集成了一套从种到收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文章从播前准备及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四个环节对该技术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小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全市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近年来,柴胡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野生资源却日渐匮乏,因此人工种植成为柴胡的主要来源。针对目前山区柴胡栽培存在的出苗难齐苗难问题,通过品种选择、种子精选、雨季套播、机械播种等一播保全苗技术,解决了出苗这一制约柴胡规模化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合理施肥、间苗定苗、科学除草、割薹、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技术集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山地发展的柴胡生态种植技术模式,保证了柴胡种植的高产、高质和高效,促进了山地柴胡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