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歧口凹陷湖相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横向分布广泛,纵向发育稳定。该类储层岩性多样,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及生屑灰岩等,储集空间复杂。通过对歧口凹陷沙一下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测井响应特征及岩性敏感系数交会图法快速识别岩性的方法。应用岩性指数曲线有效识别岩性,结合这些特征对不同类型的湖相碳酸盐储层进行划分,形成了一套利用测井资料评价湖相碳酸盐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主要储层岩性复杂,常规方法难以准确识别碳酸盐岩,给勘探开发带来了难题。元素录井分析在岩性识别方面具有优势,但未形成元坝气田的岩性识别技术。通过研究数据预处理方法,选取5点移动平均方法消除岩屑混杂带来的元素分析误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3类主要岩性的元素定性识别标准, 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的特征元素分别为Ca、Mg、S元素;应用聚类分析算法建立Ca、Mg元素定量识别图版,识别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过渡岩性。建立的岩性元素识别技术在元坝气田应用10口井,岩性识别符合率83.56%~98.28%,平均符合率达到93.92%。  相似文献   

3.
火成岩储层具有“喷发模式多样化、岩性成因多元化、矿物组合多变化”的特征,岩性精细识别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储层参数的计算及后续油气开发。以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石炭系储层为例,结合岩心和薄片等分析测试资料将储层发育的岩性分为5类: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安山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在明确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逐级剥离”的思想,利用交会图法识别出了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针对较难识别的火山熔岩,引入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将常规测井资料转化为多个频带的本征模态函数集,得到了各熔岩不同测井参数经验模态函数的能量熵,应用判别算法实现了火成岩岩性的精细识别。区块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岩性识别整体符合率高达93.7%,有效提高了岩性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4.
南翼山油田含油层系油砂山油组储层岩性为湖泊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包括颗粒灰岩、颗粒白云岩、藻灰岩、泥晶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部分细粒碎屑岩,其中主要储层岩性为颗粒碳酸盐岩。由于湖泊水体能量弱,沉积的颗粒碳酸盐岩粒度细,储集层孔喉细小。研究区裂缝欠发育,储层的储渗性能较差。油田投产以来,油井产能低,水井注水困难,采油速度低,开发效益差。因此,强化储层孔隙结构微观研究和渗流特征研究,是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和最终采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复杂和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给适用于岩性单一的均质模型测井评价方法带来了挑战。为进一步提高碳酸盐岩储层参数计算精度,通过对中东M油田具有放射性的白云岩的精细处理、储层参数敏感性分析、最优化处理模型和解释参数等方面进行的准确、有效的评价,建立了以岩性识别为核心的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应用效果表明,通过储层参数精细化处理与综合解释,其结果可以满足该油田储层评价和储量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STG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分布范围不清、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地震地层学及储层地质学研究方法,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岩心及薄片观察、测井岩性等手段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潜山平面上主要发育在盆地西北部,储层岩石类型有灰岩、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5种,储层具有裂缝-溶蚀孔洞复合储集空间特征。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对该区的潜山勘探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巨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当今全球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目前对该区域储层性质的研究程度还相对较低。该区域发育了碳酸盐岩、火成岩和砂泥岩等多种岩性的地层,不同岩性序列的地层相互影响重叠,导致直接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岩性判别存在着较大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区域储层解释,制约了勘探进程。结合岩心、薄片、综合地质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桑托斯盆地碳酸盐岩、火成岩和砂泥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基于几种主要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将元素组分、物性及孔隙结构相结合,提出一种"三步法"进行地层岩性识别,识别精度较高,为储层精细测井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中部是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的有利发育区,以生物灰岩、鲕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目前多口井在该层系获工业油流或见良好油气显示,展示了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的勘探潜力。近两年通过井震结合、岩心薄片观察、测井解释、单井相及多井相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的平面展布规律及有利含油相带。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具有中孔、中渗特征,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和岩性地层为主,成藏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控制。高阳地区位于滨浅湖区,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分布最厚,主要发育生物灰岩和鲡状灰岩;西柳地区位于半深湖区,主要发育白云质灰岩,储层物性最好。优选这两个区带,为蠡县斜坡中段碳酸盐岩重点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碳酸盐岩储集层受沉积、成岩等因素的影响,岩性复杂多样,因此,岩性的识别是储集层评价的关键。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表明,苏东41-33区块马五段主要发育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和泥岩7种岩性。通过敏感性参数分析,选取反映岩性的自然伽马、密度、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和补偿中子4种测井参数,采用马尔科夫概率模型约束的朴素贝叶斯方法进行多参数综合解释。通过与测井和录井岩性资料分析对比,识别正确率达到85.34%,相比传统的朴素贝叶斯方法,岩性识别正确率提高12.39%.此方法得到识别精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岩性测井解释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北部K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电成像测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油田位于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该油田发育白垩系浅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以及之间的过渡类型。由于K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岩性多样化,裂缝多期发育,次生孔隙发育,仅仅依靠常规测井曲线已无法完成储层测井评价。本文利用电成像(XRMI)测井技术分辨率高、携带大量地质信息的优势,首先对K油田储层岩性进行精细解释,并识别出裂缝和孔洞。其次,利用测井解释系统定量分析电成像测井资料,得到了裂缝参数和孔洞参数,并将储层划分为裂缝孔洞型储层。最后,多口井的成像测井资料地应力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椭圆井眼和诱导缝计算的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K油田白垩系储层的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主要为N-S向。实践证明,成像测井在伊拉克K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在南堡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堡凹陷储层为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相沉积,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准确落实复杂断裂带构造形态及进行地层对比难度大。文中针对储层特点,在区域构造解释、复杂断裂带精细解释、地层精细对比、储层综合预测、岩性圈闭预测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该地区地质特点的技术系列,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普遍发育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发育模式明显不同于经典的传统岩溶模式。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共识别出3类具有成因联系且受含膏地层影响的储层,并建立了研究区马家沟组含蒸发盐矿物层系的岩溶模式。结果显示,含膏白云岩-膏模孔型储层形成于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富含蒸发盐矿物,沉积环境为含膏云坪,储集空间为石膏溶解形成的膏溶铸模孔;白云岩-溶孔-晶间(溶)孔型储层形成于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流体来自于上覆的含膏层系,主要发育于浅滩相白云岩地层中,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灰岩-缝洞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含云)灰岩地层之中,原始沉积环境为灰坪,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洞溶孔-晶间(溶)孔型储层,最初始裂缝的形成与下伏含膏岩层的溶解和变形有关。在空间分布上,鄂北中东部3类储层均有发育,西部以溶孔-晶间(溶)孔白云岩储层为主,北部则主要发育灰岩裂缝型储层。在不同古地貌单元,储层岩石也表现出不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大致分为渗流区和汇聚区。在较高的部位多表现为大气降水渗流区的特征,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少,储层保存较好,充填有少量的白云石,杂质元素(Al,K,Sr等)含量较低;而较低的部位则表现出汇聚区的特征,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储层破坏严重,大量的方解石充填,杂质元素含量较高,δ18O值偏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常规岩性识别方法对于较为精细岩性识别和复杂岩性识别困难的问题,通过论述MRGC聚类方法和KNN算法传播器的基本原理,提出基于MRGC聚类方法的测井相分析和岩性识别方法及其流程.即优选能反映岩性特征的测井曲线,利用MRGC聚类方法进行测井相自动划分,并用录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建立的岩相数据库对所划分的测井相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四段碳酸盐岩天然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但其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尚不清楚,限制了该区勘探的深入,针对这一问题,利用钻井、测井、地球化学、试气等资料,分析奥陶系马四段天然气藏特征,从气源岩条件、储层特征、运移条件和遮挡条件等方面开展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马四段气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气藏;气源岩条...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发育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新近发现的迄今为止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该气藏储层受碳酸盐岩颗粒滩相控作用明显。进一步了解该区颗粒滩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更好地预测龙王庙组储层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沉积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及古水深等影响滩体发育的主控因素,以3口井结合2个野外剖面点作为实例,对该盆地龙王庙组颗粒滩纵向叠置关系和横向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1龙王庙组沉积时期为缓坡沉积环境,分为内缓坡相、中缓坡相和外缓坡相,颗粒滩主要发育在内缓坡相和中缓坡相;2盆地内自西向东颗粒滩厚度逐渐变大,以发育白云岩滩逐步被石灰岩滩取代为特征;3颗粒滩纵向上主要发育砂屑云岩—泥晶云岩—泥质泥晶云岩、砂屑云岩—细粉晶云岩—泥质泥晶云岩、粉晶灰岩—砂屑灰岩—泥晶云岩—泥质泥晶云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等岩性组合;4颗粒滩横向上具有沿膏岩湖两侧呈条带状展布的特征,主要发育在缓坡隆起区,尤其是隆起区中的微地貌高地是滩体发育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发现,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基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对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沉积期以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有云坪、颗粒滩、灰坪等,垂向上发育多个滩坪组合序列。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其次为发生部分白云石化作用的颗粒灰岩,其中颗粒白云岩物性最好,粉晶和细晶白云岩次之,颗粒灰岩发生白云石化部分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未发生白云石化部分通常较致密。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层主要分布在白云石化程度较高的颗粒滩相,颗粒滩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同生期及早期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期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2种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在盆地南缘广泛分布,从北向南厚度增大。岩性为含藻石灰岩、云斑灰岩、粉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从早奥陶世华北地台南缘大地构造背景出发,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六段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综合露头剖面与井下岩心分析资料及岩性组合特征,探讨了马六段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指出马六段以局限洼地和白云质石灰岩台坪沉积为主,局部层段发育礁滩相沉积,经后期成岩白云岩化可形成有效的白云岩储层,与上覆富含泥质的平凉组共同形成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全球显生宇碳酸盐岩储层及油气资源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碳酸盐岩盆地、储层、油气资源量方面的资料收集、总结分析,以显生宇的系为地层单位研究了全球六大油气富集区碳酸盐岩储层及油气资源量的分布特征。中东-欧洲油气区储层主要发育在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中亚-俄罗斯油气区储层主要分布于上古生界;北美油气区储层主要分布于上古生界;非洲油气区储层主要分布在白垩系及新生界;南美油气区储层主要分布在白垩系;亚太-中国油气区的中国地区储层主要分布在下古生界,而南亚太平洋地区储层则分布于新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岩可以分为石灰岩、白云岩、白垩3种类型,其中以石灰岩及白云岩为主。地质时代越老白云岩储层越多,地质时代越年轻石灰岩储层越多。另外,储层受控于沉积相类型,在高能的滩相以及由泻湖、潮坪等环境形成的白云岩储层最发育;生物建造的储层为最好的油气储集岩体。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区域展布受控于盆地的分布。在层系上以白垩系最多,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石炭系-新近系,其中石油资源以白垩系最多,天然气以二叠系和白垩系最多,另外在石炭系、侏罗系、古近系均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热水白云岩成因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在钻揭中二叠统时常发现厚度不等的白云岩储层,但过去对该套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分布规律等认识不一致,制约了其勘探进程。为此,在系统分析川东地区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基底断裂对中二叠统沉积影响的基础上,初步落实了该区中二叠统茅口组茅二a亚段白云岩储层的平面分布范围;进而探讨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制,并提出了热次盆、热次盆沉积微相的概念。结论认为:1茅二a亚段层状白云岩储层厚度可达30m,以细—中晶、硅质白云岩为主,其溶蚀孔洞、裂缝发育,储集性能好;2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茅二a亚段白云岩为热水成因沉积(非正常海水水成沉积),基底断裂控制了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平面展布;3过去认为该区W67、W83、W93等3口井因钻遇特大裂缝系统从而造就了石灰岩储层高产,而此次研究则证实,这3口井均属同一压力系统,高产原因在于其储层均为茅二a亚段白云岩储层;4热次盆沉积微相为川东地区茅口组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勘探工作应围绕这一沉积微相的分布范围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