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空调、冰箱行业产品的发展及激烈的市场竞争,TP2铜管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原材料,其性能要求也日益提高,将涡流探伤作为TP2铜管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手段是一个必然趋势,结合TP2铜管涡流探伤的应用情况,简述了涡流探伤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组成,重点介绍了检测线圈的作用和在TP2铜管上涡流探伤的效果,并对涡流探伤的参数设定及校准进行了分析,以提高TP2铜管产品的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Ф5mm TP2内螺纹铜管在空调中使用占比逐年增大。采用齿形观测、金相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Ф5mm TP2内螺纹铜管胀管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对Ф5mm TP2内螺纹铜管进行了工艺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收缩不均、扩口沿齿裂纹以及折管等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成品齿形参数和力学性能匹配不佳;优化设计Ф5mm TP2内螺纹铜管成形螺纹芯头外径为Ф5.79mm,齿深为0.150mm,成品退火为加热温度为480℃、保温时间为33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试生产的样管,胀管时未出现收缩不均、扩口斜裂和折管缺陷。  相似文献   

3.
铜及铜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电气控制、电力传输及轨道交通等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强度、高导电同时兼备耐热、耐蚀、抗应力松弛等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铜铬系合金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优异的铜合金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铜铬系合金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其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稀土元素以及Hf, Ag, Ti, In, Mg, Zr和Sn的添加对铜铬系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按照单一元素添加、复合元素添加、稀土元素添加的方式,分别讨论了稀土元素以及Ti, Mg, Mg与Si, Ni与Si等对铜铬锆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微量合金元素的添加可明显改善铜铬合金强度与导电匹配性,并提高合金抗软化温度。此外,添加多元微量元素对性能的提升要优于单一元素,若匹配以合适的变形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更易获得理想材料。今后,可以在铜铬锆合金基础上添加稀土元素,找到适宜的添加量以达到在最大化提高强度与抗软化温度的同时最小化影响其导电率。  相似文献   

4.
TP2铜管的上引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采用上引法生产冷凝器用TP2紫铜管的工艺方法。采用分步加入P-Cu的工艺来实现管材含磷量均匀的要求;采用分段加入B-Ce复合细化剂来抑制磷对结晶组织的负面影响.同时起到细化晶粒、净化铜液的作用。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生产的铜管各项性能完全达到了冷凝器和通气管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水平连铸法生产Φ100 mm TP2铜管坯时,存在表面出现深裂纹和皮下气孔的质量缺陷。以其企业为例,通过对其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后,解决了相关问题:通过缩小石墨模具进液孔,可以避免铜管坯表面出现深裂纹,提高模具寿命;通过提高铜液质量,可以有效减少铜管坯的气孔缺陷数量。改进生产工艺后,铜管成品率可从57.6%提高至81.3%。  相似文献   

6.
空调器的小型化、轻型化以及对制冷性能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对内螺纹铜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则要求内螺纹管的管径趋于小径化且壁厚更薄。内螺纹铜管的齿形有多种,如人字齿、高低齿、交叉齿、X、V、W、VVV齿等等,就内螺纹铜管的成型方法而言,目前还主要是无缝法和缝焊法两种。国内用无缝法生产内螺纹铜管的厂家有十余家,用缝焊法生产内螺纹铜管只有几家。1铜盘管的生产1.1无缝法国内铜盘管的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有沈铜、广东黄浦、北京京圣、桂林有色金属加工厂等厂家。进入90年代,国内又相继投产了一批现代化的铜盘管生产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于3Cr8Si2钢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和不加稀土元素情况下的耐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情况。结果表明,在3Cr8Si2钢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后,可使其耐热性能提高2.5倍以上,耐腐蚀性能提高约2倍。将添加稀土元素的3Cr8Si2钢制成的工业炉烟道转动闸门,经批量的工业性试验证明,其使用寿命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未来我国铜管供需基本保持平衡,而铜管材的产品结构会出现调整,铜水管需求会逐渐上升,空调制冷用铜管需求上升将趋缓,冷凝管、汽车同步器齿环管等铜合金管材市场看好。铜管集金属和非金属管优点于一身,具有强度大、韧性好、耐腐蚀、耐高压高温、寿命长、抑菌等特性,广泛用于制冷空调、冰箱、电力、汽车、建筑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铜管材包括精  相似文献   

9.
稀土在铜银合金导线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予才 《稀有金属》2006,30(6):877-880
介绍了稀土银铜合金导线的生产工艺,重点介绍了稀土的添加方法和分析了稀土的作用。在铜熔体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稀土能对铜银合金熔体中的氧、硫有较强的脱除能力,使铜熔体得到净化。同时,稀土的加入还能减少铸造过程中铜银合金线杆的表面裂纹缺陷和细化晶粒。从而,使铜银合金导线的各种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即稀土的加入使铜银合金线杆的延伸率、抗拉强度、导电率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专利信息     
一种冷加工铜管内螺纹的方法及其专用模具;铜回收的方法;银铜复合丝与银锌白铜复合丝的制备方法;行星轧管机制造铜及铜合金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丁顺德 《有色金属加工》2007,36(6):36-38,56
磷脱氧铜TP2管材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气泡缺陷。本文通过系统的工艺试验,研究了氧含量、磷含量、气体含量、锭坯表层质量、轧制管坯扒皮工艺等因素对气泡的影响,分析了TP2管材气泡缺陷的规律和产生原因,并对TP2管材的工艺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精密铜管精整复绕工序中,涡流探伤装置检测到伤点后会向喷墨装置发送信号,以对铜管表面缺陷进行喷墨标记,但是该过程普遍存在喷墨不良,严重影响了对缺陷的判断。本文介绍了TP2铜管生产线中涡流探伤仪器的工作原理,对原有的涡流探伤仪器、喷墨装置以及喷枪结构进行调研,分析了原有喷墨装置喷墨时存在的漏墨和拖墨问题,探讨了等离子技术与激光刻蚀技术作为喷墨技术替代方案的可能性。文献调研、现有技术分析及其他替代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对已喷墨铜管进行处理后,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铜管拖墨的问题;采用功率为300 W的激光对铜管表面进行刻蚀处理,激光头速度分别为80 mm/s和200 mm/s时,对铜管表面刻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均能够进行缺陷的有效标识。因此,铜管表面激光刻蚀技术可以作为喷墨技术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提高铜管材的抗拉强度为主要内容,针对以磷脱氧铜为基体添加微量元素的铜微合金进行了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分析,得出部分结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对PSW(Planetary Shrarge Waltwerk)三辊行星轧制过程中ACR铜管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挤压法相比较,铸轧法生产ACR铜管工艺技术具有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且PSW轧制技术是成功实施用铸轧法生产ACR铜管新工艺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平连铸TP2紫铜管是铸轧法生产优质空调管坯的第一步工艺,其产品质量的好坏对最终空调管坯起决定作用。严格地按照工艺制度进行生产是为获得质量优良、稳定的铸造管坯的前提条件,水平连铸TP2铜管工艺制度主要包括铸造温度,铸造速度、冷却强度三方面,本文将对水平连铸铜管坯铸造生产过程中的三项工艺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莱钢8号汽轮鼓风机组凝汽器铜管泄漏影响生产的现状,从管束材质选择上入手,通过对不锈钢管和铜管的优劣性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以不锈钢管替代铜管的方案,项目的实施应用为其他同类机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平连铸TP2紫铜管是铸轧法生产优质空调管坯的第一步工艺。依据对铸造理论的铸造温度、铸造速度和冷却强度三要素工艺研究,结合科尔摩根伺服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出水平连铸TP2铜管坯新拉铸工艺程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空调生产厂家对铜管材的质量,尤其是对表面质量的要求渐趋严格。杂物压入是紫铜管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表面缺陷,这种表面缺陷不仅会降低铜管的质量,而且还有可能在紫铜管拉拔过程中发生管材断裂,造成产品报废。通过跟踪铜盘管的拉拔过程,分析杂物压入处的形貌和成分,结果发现:圆盘拉拔三道次后,铜管内外表面均有杂物压入,进而导致断管发生。而引起铜盘管拉拔过程出现杂物压入类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杂质铁(Fe),硅(Si),氧(O)和其他异物微粒的压入,这些杂物压入点在拉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纹源并逐渐扩展,最终导致在铜管拉拔过程中出现断管。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加强铜原料成分管控和有效控制熔铸铸坯中氧含量,以及提升熔铸、轧制、盘拉等工序环节的5S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减少此类缺陷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卞丰 《有色设备》2003,(3):30-31,33
介绍国内开发、改进网链连续式铜管光亮退火炉的必要性及该炉型的用途、性能、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铜合金冷凝管由于使用条件恶劣,对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要求高,生产难度极大。在对国内外各种典型超长铜冷凝管的生产工艺,如当前常用生产工艺、水平连铸—行星轧制工艺、热型连铸—拉伸等工艺介绍、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长冷凝管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