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漏洞挖掘是网络攻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漏洞的概念、漏洞的成因、漏洞的主要分类以及漏洞挖掘一般流程,然后研究了补丁分析和测试技术两种漏洞挖掘方法,重点对二进制补丁比较、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等具体漏洞挖掘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种漏洞挖掘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挖掘3G核心网IP多媒体子系统中SIP流程存在的安全漏洞,提出了一种基于Fuzz测试的SIP漏洞挖掘模型。基于Fuzz漏洞测试方法设计了一种SIP漏洞挖掘模型,设计的初始消息状态转移方法实现了其中的消息注入功能,使漏洞挖掘进入到SIP流程内部,实现了自适应监控功能,针对不同监控内容实施相应的监控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及其功能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Fuzzing的文件格式漏洞挖掘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件漏洞挖掘已成为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此,分析现有漏洞挖掘工具的不足,阐述基于Fuzzing的漏洞挖掘与分析的功能需求,根据文件格式结构化存储的特征,给出一种启发式的畸形数据的构造方法,设计并实现文件型漏洞智能挖掘与分析系统,给出软件结构、运行机制和关键技术。实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文件漏洞挖掘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Fuzzing是一种利用黑盒测试思想的自动化漏洞挖掘技术。文章基于Fuzzing的漏洞挖掘思想,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针对PNG文件查看软件的fuzz工具-PNGFuzzer,可以实现对PNG文件的漏洞测试,最后给出了该工具测试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基于Fuzzing的TFTP漏洞挖掘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奇旭  张玉清 《计算机工程》2007,33(20):142-144
Fuzzing是一种自动化的漏洞挖掘技术。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uzzing的漏洞挖掘思路,并将这一漏洞挖掘思路应用在TFTP协议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针对TFTP服务器的fuzzer工具——tftpServerFuzzer,并对现有的从互联网上搜集到的Windows平台下11种TFTP服务器进行了安全测试,发现了8种TFTP服务器的13个安全漏洞,其中未曾公布过的漏洞有7个。该实践结果表明了tftpServerFuzzer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文件格式漏洞的严重威胁性和挖掘复杂性使基于文件格式的软件漏洞挖掘技术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总结了文件格式漏洞挖掘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当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下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网络协议的自动化模糊测试漏洞挖掘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应用越来越复杂和重要,对网络协议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模糊测试(Fuzz Testing)作为一种重要的测试手段,通过大量数据的注入来测试网络协议的安全,能够发现拒绝服务、缓冲区溢出和格式化字符串等多种重要漏洞.但是手工进行Fuzz Testing需要精确了解网络协议细节并需要繁重的工作来构造大量测试数据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目前Fuzzing挖掘技术存在的挖掘算法移植性差、挖掘点不易修改和挖掘程度难以度量等不足,在分析当前程序输入数据特点和程序状态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程序状态变化和程序处理输入数据的特点,设计了基于输入触发的漏洞挖掘模型.通过建立目标系统的程序状态、输入点和输入数据的模型来建立挖掘过程以及生成测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解决上述Fuzzing技术的不足,还表明了基于输入触发的漏洞挖掘模型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计算机网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已经在各行业中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为人们工作提供巨大的便利,但计算机本身存在缺陷,或者个人操作不当,因此还需了解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掌握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常见表现形式,对漏洞进行调整及改善,确保计算机网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软件漏洞挖掘是网络攻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逆向工程技术的起源、作用和基于逆向工程的软件漏洞挖掘技术的研究路线;然后描述了四种基于逆向工程的软件漏洞挖掘技术的原理、特性、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最后给出一个实例,示范如何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挖掘helpctr程序中存在的缓冲区溢出软件漏洞。  相似文献   

11.
Windows快捷方式漏洞(亦称lnk漏洞)是2010年7月份发现的一个高危漏洞,几乎所有的Windows系统都受到此漏洞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Windows操作系统解析lnk文件的过程,并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剖析了lnk漏洞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lnk漏洞例程,并提交VirusTotal网站检测,结果说明目前lnk漏洞仍然存在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区块链系统的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增加了安全问题的数量.目前,在区块链系统中采用了模糊测试、符号执行等传统的漏洞检测方法,但这些技术无法有效检测出未知的漏洞.为了提高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形式化理论的区块链系统漏洞检测模型VDMBS (Vulnerability Detection Model for Blockchain Systems),该模型综合了系统迁移状态、安全规约和节点间信任关系等多种安全因素,同时提供了基于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流程的漏洞模型构建方法.最后,本文用NuSMV在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投票选举系统上验证了所提出的漏洞检测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五种形式化测试工具相比,所提出的VDMBS模型能够检测出更多的区块链系统业务逻辑漏洞和智能合约漏洞.  相似文献   

13.
基于XML的Web数据挖掘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很多网站都是用HTML构建的,要真正做到高效准确的挖掘数据非常困难,XML的出现为基于Web的数据挖掘带来了便利.在研究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利用XML数据抽取技术将半结构化数据映射为结构化数据,建立了一个具有基本挖掘功能的面向多种Web数据的挖掘系统模型Web_mining.最后将Agent技术引入数据挖掘,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技术的体系结构,用来实现大容量的数据在分布式存放情况下的数据挖掘,并对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智能合约为代表的第二代区块链平台及应用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但频发的智能合约漏洞事件严重威胁着区块链生态安全。针对当前主要依靠基于专家经验的代码审计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开发通用的自动化工具来挖掘智能合约漏洞的重要性。首先,调研并分析了智能合约面临的安全威胁问题,总结了代码重入、访问控制、整数溢出等10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智能合约漏洞类型和攻击方式;其次,讨论了主流的智能合约漏洞的检测手段,并梳理了智能合约漏洞检测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3种现有符号执行工具的检测效果。对于单一漏洞类型,漏报率最高达0.48,误报率最高达0.38。实验结果表明,现有研究涵盖的漏洞类型不完整,误报及漏报多,并且依赖人工复核;最后,针对这些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一种符号执行辅助的模糊测试框架,能够缓解模糊测试代码覆盖率不足和符号执行路径爆炸问题,从而提高大中型规模智能合约的漏洞挖掘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驱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难以监控和输入复杂的问题,提出并实现基于适应度和输入约束模型的驱动程序模糊测试工具DrgenFuzzer。该工具利用内核跟踪技术结合二进制程序的静态分析实现驱动运行的信息监控;分析驱动接口参数,设计了样本约束的方案;提出了新型适应度计算方案和交叉变异方案。实验证明,与常用的内核模糊测试工具对比,该工具经过输入约束模型之后生成的样本测试成功率达到了其他工具的10倍以上,生成的样本质量更高。该工具对驱动程序进行模糊测试,挖掘到 i2c驱动中的空指针引用漏洞。DrgenFuzzer能有效引导和规范样本生成,提高了样本测试成功率和运行效率,增强了漏洞挖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中的安全漏洞本质上是一种没有满足软件安全性的缺陷.对安全漏洞的检测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使安全测试人员合理分配测试资源,更准确地评估软件的安全性.深入分析了影响操作系统软件安全漏洞检测的因素,认为安全漏洞检测速度与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已发现漏洞数和未发现漏洞数成正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市场占有率的漏洞检测模型.该模型表明:在软件发布之前只会暴露少量安全漏洞;某些安全漏洞最终不会被检测到.这两个结论已被实际的数据证实.最后用提出的模型分析了三种流行操作系统的漏洞检测数据集.与同类模型相比,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能力与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漏洞利用攻击的概念验证,使用WinDbg逆向工程找出该类攻击的特征,并根据该特征编写检测代码。而后将检测代码封装至DLL中,并通过远程线程方式将DLL注入网页浏览器。被注入的DLL会以代码覆盖的方法拦截浏览器的API,使浏览器跳转到检测代码。根据浏览器打开网址时检测代码的返回值,来判断该网址是否包含利用该漏洞进行攻击的网页木马。通过将该技术部署于众多虚拟机中,批量检测网页,来向杀毒软件公司以及搜索引擎等提供高可信度的挂马网页黑名单。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从海量文本中自动提取有价值的观点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技术挑战,当下的观点挖掘方法大多数是在假设主题相互独立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实际上主题与主题之间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为解决以上问题,在CT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题情感混合的主题相关模型,在考虑到主题相关性的同时,还分析了对应主题下的观点特征以及潜藏的情感倾向,更为精确地获取了文档主题的情感极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并使用R语言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