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近接工程中,新建隧道施工必然会引起既有隧道拱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改变,合理选择并优化小净距双线隧道的施工方式及施工错距等参数,对既有隧道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新桥双线公路隧道上穿蒙华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新建隧道双线错距开挖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对既有隧道拱顶沉降、横向位移、拱顶应力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建隧道采用同步开挖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拱顶沉降和应力增量影响最大,建议增大错距施工。  相似文献   

2.
罗应祥 《中华建设》2013,(10):146-147
一、工程概况 该隧道为小净距短、浅埋、偏压、双向四车道双线隧道,隧道左洞长377米,右洞长372.5米。隧道洞身以Ⅳ、Ⅴ级围岩为主,洞口段均为Ⅴ级围岩。隧址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隧道穿越——北东一南西向的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沿线地形陡峭,呈波状起伏,  相似文献   

3.
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勘察试验段第四标段(九顶山隧道进口段)为双洞隧道工程,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地震效应对双线隧道位移及应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措施并验证.结果表明,距离震源较近的隧道受到的影响较大,位移影响为距震源较远隧道的1.3倍,应力则相差不大.对隧道施加小导管注浆进行支护比施加锚杆更能防止地震效应对隧道造成的影响,而当使用注浆锚杆时,起到的防护效果更加明显.当锚杆为5.5 m时,此工程的支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李元元 《吉林水利》2021,(10):33-37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基坑开挖时既有小净距隧道应力变形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完成时,不同深度土体均发生侧向变形,邻近基坑侧隧道的侧向位移值最大;隧道A洞顶及左侧边墙为沉降变形,底部及右侧边墙为上浮,隧道B整体产生了向上的上浮,且右侧边墙上浮值最大;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大,隧道A洞顶沉降量逐渐增大,隧道B洞顶最大竖向位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净距隧道的洞身收敛值逐渐增大;隧道的拉应力随开挖深度增大逐渐增大,隧道A压应力增长幅度较小,隧道B压应力先增大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小净距隧道作为山区公路隧道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两开挖掌子面距离往往为了安全考虑设置的过大,从而造增加了工期,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为确定小净距隧道的合理滞后距离,采用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LAC3D分别对不同滞后距离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在不同工况下拱顶及中岩柱处围岩的应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左洞还是右洞,其应力与位移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最终值随滞后距离增大有略微减小,但变化不大;在距离开挖面前后15m范围内位移及应力有较大变化,在大于15m之后趋于平稳;最终得出小净隧道的合理滞后距离在2.2B~3.0B之内。  相似文献   

6.
强降雨易诱发小净距隧道洞口段出现严重施工灾害。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基于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手段,对小净距隧道洞口段围岩失稳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小净距隧道洞口变形控制技术,并经现场测试验证了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洞口段围岩浅埋松散以及隧道左、右洞开挖错距过短和强降雨是该工程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过大与塌方的主要诱因;先行洞围岩变形随先行洞与后行洞开挖错距的减小而急剧增大;相较于上下台阶法,七步开挖留核心土法通过减跨作用并及时施作支护措施,在控制围岩变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围岩在浸水劣化后变形大幅度增加,即使增大开挖错距与改变施工工法也无法有效控制其变形;通过回填封闭地表塌陷、增大左、右两洞的开挖错距、采用七步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缩短开挖进尺、增大支护强度等一系列变形控制技术措施,隧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小净距黄土隧道在实体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鉴于黄土隧道围岩参数的不确定性,数值计算结果不能作为设计的直接依据,现场监控量测在新奥法黄土隧道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更好地掌握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先行洞初期支护的受力特性,依托工程先行洞的典型断面布设监测点,依据现场监控量测的结果,从接触应力及喷混凝土应变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先行洞初期支护的受力特性,得出了先行洞初期支护应力和接触应力的分布特点,对小净距黄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指导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小径距隧道是指两相邻隧道最小净距宽度小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1.5倍,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间夹岩柱,其间距介于连拱隧道和分离式隧道之间。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与普通分离式隧道相比差别不大。但由于中间夹岩柱体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下空间资源的减少,小净距隧道施工成为了城市地铁建设的必然选择。为研究砂岩地层深埋平行近接隧道全断面施工过程中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依托重庆富华路站-歇台子站双线平行隧道工程,采用FLAC3D分析了4种小净距工况下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的轮廓变形特征、围岩4个特殊部位的纵向位移及某一监测断面径向位移与开挖步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净距增大,新建隧道非对称“哑铃”状轮廓线逐渐对称化,新建隧道拱底、右侧拱腰纵向位移减小,左侧拱腰纵向位移先增后减,拱顶基本无变化;既有隧道“黄豆”状轮廓线整体向左偏移减小,既有隧道各部位纵向位移均减小。随着新建隧道的开挖,既有隧道与新建隧道监测断面产生径向位移的开挖步范围不同。4种净距工况该工程支护方案均满足洞周的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比分析上下台阶法和CD法(中隔墙法)施工引起的隧道变形及受力特点,依托滨莱高速公路淄博西至莱芜段改扩建工程中的樵岭前隧道施工,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并结合现场施工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两种工法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了有效的变形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CD法施工在控制地面沉降及围岩变形方面优于上下台阶法,且产生的围岩塑性区较小;上下台阶法具有足够的施工空间与较快的施工速度,且相对CD法施工成本降低,但在浅埋隧道工程中易造成隧道围岩变形过大等问题,更多的是采用CD法;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围岩的自稳性,增加径向注浆长度以及预留段长度等措施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断面、长距离隧洞是各类隧洞中施工难度较大的,本文结合新疆阿拉山口供水与生态建设工程引水隧洞工程实践,介绍了小断面、长距离引水隧洞的施工措施,为同类引水隧洞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堵头设计是导流洞和施工支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堵头长度的确定,并对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了复核,对堵头的结构及封堵施工进行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3.
珊溪水电站引水隧洞在建设期为了后期布置小机组,在施工支洞预埋了一段引水钢管,端头用闷头封堵,洞内常年积满水,现长期处于水下,极有可能会因为环境潮湿而锈蚀等原因发生渗漏甚至涌水等事故,严重威胁到开关站和发电厂房的运行安全。为了消除原封堵体预埋钢管运行期间的安全隐患,开展该封堵段的二期封堵处理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釜山输水隧洞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与施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工控制网是建筑物的骨架。它的结构、精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工程进度和质量。釜山输水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北段)大型输水隧洞之一。介绍了釜山输水隧洞施工控制网布设、观测特点,并对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很多工程的导流洞都为临时工程,水库下闸蓄水后需对导流洞进行封堵.因导流洞断面较大,在高水头条件下混凝土堵头承受的水推力巨大,且多数情况下其工期都较为紧迫,需精心设计与施工,以保证混凝土堵头运行安全可靠.本文对高水头条件下导流洞封堵段的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喷射混凝土以其独特性能已大量运用于水利、交通及地下工程,其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目前相关规范对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的规定并不详细.盘石头水库导流洞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喷射试验,确定了C25喷射混凝土计算配合比和实际配合比,现场试验的喷射面为垂直面,喷口距试喷面1.5 m,用水量通过操作手调整水阀控制,以混凝土表面平整、湿润均匀、有光泽、无干斑不流淌为准.喷射混凝土的实际砂率、单位水泥用量均比计算的配合比有较大增加,主要是由于5~10 mm骨料从受喷面回弹较多,水泥和砂回弹很少的缘故.喷射混凝土性能很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丽丽  石志强 《吉林水利》2007,35(12):41-43
应用掘进机进行隧洞工程施工的工程越来越多,各种方案优选方法也相继出现,但各种方法都处于探索阶段。以循环运行网络模拟理论为基础,建立模拟模型,运用模拟方法和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对东北某工程可行的11个掘进机施工方案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研究。最优方案与初步设计方案相比,节约了施工费用,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掘进机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洞施工方法的简称,也是近几十年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它从根本上破除了岩石的散粒理论,充分考虑了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百色水利枢纽导流洞设计和施工中引进了这一先进理论和技术,而且创造性地把新奥法应用到软岩的地下工程,是对新奥法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文缆道是水文测验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安全可靠的水文缆道是水文测验安全和精度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设计关系到水文缆道的安全和工程投资.其主要的部分是主索的设计,主索跨度太大会给测验工作带来难度,本文就经济合理和测验精度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叶三元  李蘅 《人民长江》2010,41(12):31-34
构皮滩水电站于2008年11月28日导流隧洞下闸蓄水,当库水位蓄至495 m时,1号导流隧洞洞身某部位发生不明情况透水,流量达38~40 m3/s。由于隧洞封堵闸门及永久堵头以上洞段难以承受汛期度汛水头,永久堵头施工又必须在汛前完成。为了确保永久堵头的干地施工,经研究采用钢管导流、水下立模、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临时堵头的抢险方案。全面介绍了为进行隧洞封堵,在抢险情况下进行的临时堵头的设计与施工组织,提出了在漏水情况下进行隧洞封堵的基本方法,对于类似工程特别是进行水下混凝土施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