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城中村"改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角落"是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相对薄弱的局部地区."城中村"作为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角落",既是城市发展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又是城市发展的潜在价值所在,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与开发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厦门"城中村"型"城市角落"的现象与特征,深入探究厦门力求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角落"健康城市化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柳州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从近年来柳州市城市规划对"城中村"改造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出发,分析柳州市"城中村"形成原因,就其改造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庞熙炼  王锐 《规划师》2006,22(C00):39-41
张家边村位于中山市主城区与火炬开发区之间,其改选应从城市空间优化角度出发,形成“一心,四轴,六组团”的总体布局和“两环、四开道”的路网结构,置换用地功能,高速公共设施,强化以两个山体绿地为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系统,以求带入整个城市体系中,发挥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路在何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区较近的村庄包入建设用地内.这些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就是城中村(李钊,2001).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的概念 "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是一定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随着城市发展,其必然消失.  相似文献   

6.
郑勇  杨宏烈 《城市开发》2004,(10):20-23
"城中村"是有中国政策特色的城市化产物.本文就其社会弊端、要害症结作了简要分析,就其现状改造、城市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考虑城市平交口立交化改造存在的拆迁难度大、施工复杂、造价高等问题.文章对比各类平交口立交化改造方案,提出采用"中"字形立交作为城市平交口立体化改造方案;通过计算和软件模拟,分析影响"中"字形立交的关键因素,给出其交织区长度、曲线半径、加宽值等工程因素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8.
杨震 《建筑施工》2021,43(5):813-815
以上海某一"城中村"改造项目地下1层基坑工程案例为背景,对基坑工程中存在的基坑形状不规则、面积大以及基坑周边场地环境复杂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经济性角度阐述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基坑工程常用的支护形式和支撑体系,探讨了适合该基坑工程的支护技术方案.实践证明,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尚斌 《规划师》2009,25(7):91-94,9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城中村"改造与社会资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社会资本是"城中村"改造的奠基石.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可采用"发现、创造、联结"策略来积累社会资本,同时,还需关注"城中村"现有的制度规范、关系网络、居民参与和信任等四个决定"城中村"未来发展方向和改造可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罗爱道  王晓鸣  赖明华 《华中建筑》2006,24(7):117-119,129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改善的发展滞后现象,土地是实施“城中村”系统改造的基本资源动力: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土地资源特性,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建立了由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和环境四个支持子系统构成的“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流程,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维灰模型的“城中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城中村"改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鹏  徐晓燕  汪路 《建筑学报》2004,(11):23-26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发达的城市中出现了“城中村”,它就象是一个长在城市肌体中的毒瘤,影响着城市形态、城市开发建设和社会治安等方面。本文结合合肥市“文明村”的改造方案,从效益、形态、场所三方面对“城中村”的改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中小城市"城中村"又有其特性.文章通过黄竹小区的规划改造设计研究,重点探讨了中小城市"城中村"规划改造模式及住宅节能设计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大透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道路不断延伸,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站在花团锦簇、四周大楼林立的车水马龙中,人流滚滚的车站广场,现代化都市的气息扑面而来.但就在这现代化城市周围散落着多个"城中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愈合理论的"三坊七巷"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鹰 《建筑学报》2006,(12):40-44
城市必须继承和发展反映自身城市发展历史的城市文脉,这是一种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本研究提出愈合历史街区理论,基于此理论分析了福州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保护问题,从历史街区和古民居建筑的"初步愈合"和"造血再生"两个层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对愈合理论的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欣  赵聃 《江西建材》2015,(7):48+50
"城中村"一直被人们当做一种城市问题,各大城市以改造城中村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这种改造确实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城中村"的城市功能一直被忽略。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也会给城市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城市肌理,城市拥挤,城市交通,城市界面,空间个性和弹性以及新的城中村危机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城中村被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同时也埋藏着城市特殊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也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被视为城市"疤痕",成为推土机下的冤魂.城中村中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常常遭到破坏.在新时代新要求下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改造模式,城中村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构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对"文化传承"的提出及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包含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方面的内涵,是保护遗产、继承文脉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将"文化传承"相关理念运用到城中村改造当中,提出了从保护、传承、发展三个层面的"3+3+6"内容体系;最后以西安保留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以建构文化传承体系为手段初步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方向,在保证城市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文脉的传承,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一件大事,而实施"城中村"改造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极具挑战性的一部分。这场势在必行的现代化"城市运动",既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等物的因素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更要从精神层面把城中村的农民们名副其实地带进现代城市生活中来。这是一道对现代城市建设管理者的考题。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湖北省仙桃市,得到了一个江汉平原区域中小城市关于城中村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城中村改造遍地开花,改造后形成的新社区,笔者称其为"城中村改造"类社区.该类社区不仅外貌景观焕然一新,而且其内涵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社区居民的诉求随之增加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在每一个社区形成和谐、有序的氛围,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是亟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怿  张玉坤 《建筑学报》2005,(10):10-12
"街区住宅"兼有开放与封闭的特点,融合了居住、商业、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协调了住区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关系.创造宜人的"街区住宅"必须改革城市规划的许多现有规定,摒弃封闭式的"居住小区"模式,将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分,寻求住区与城市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废弃建筑"作为城市的遗构,记载着城市的变迁、兴衰和演变,其功能、形式、风格等要素在城市发展中逐渐衰落,如何处置是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该文以安徽省委党校食堂片区更新改造为例,从区域环境品质提升和建筑的改造利用入手,实现室内外环境的整体优化和"废弃建筑"的重生,探索此类建筑的改造思路和重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