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具工业》2015,(9):1-6
针对模具设计具有多项目任务并行、对设计人员知识和经验依赖性强、设计任务变更频繁等特点,提出了多目标优化的模具设计任务调度理论,并建立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模型除了考虑任务间的紧前关系约束、多技能设计人员异质性约束,还考虑了影响任务分配的任务因素及设计人员因素,并针对此调度问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BO的调度算法,通过仿真试验计算结果与单目标调度结果相比较,说明算法是有效的,与遗传算法比较,基于BBO调度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决策的产品协同开发任务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产品协同开发任务分配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任务分配的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模糊层次分析决策的数学方法,并以某产品协同开发任务分配为例,采用时间、质量、成本作为一级评价指标,人员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协作能力、工作经验、人员兴趣、工作态度、人员工资和协作费用等为二级评价指标,建立了支持产品协同开发任务分配的多层评价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决策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实现了产品协同开发的人员任务分配;最后基于COM组件技术,实现了产品协同开发任务分配工具的软件原型,它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计算快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多机器人任务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机器人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多机器人多任务分配是一个NP问题.针对多机器人系统在动态环境下自主任务分配问题,综合考虑任务约束及机器人的执行任务能力,采用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解决多机器人系统全局最优任务分配问题.通过对基本蚁群算法和改进的算法的仿真,验证了改进的算法实现了全局近似最优的任务分配.  相似文献   

4.
飞机的勤务过程是一个资源约束的多人协同问题,任务分配是协同的基础。现有的关于勤务维修协同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针对以上问题,以单机勤务任务为研究对象,基于MAS构建飞机勤务维修任务分配的动态模型,综合考虑了任务时间窗、任务执行者时间要求、勤务任务执行成本、勤务任务需求能力等多重因素,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完成单机勤务任务为双重优化目标,通过遗传算法与最短路算法相结合得到了勤务任务的最优分配方案及执行顺序。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对于勤务维修协同任务分配切实可行,对于机务人员的勤务维修管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抽油杆锻模关联设计方法及其CAD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相关性设计思想及其实现方法,以此为基础,针对抽油杆锻件开发了一个基于并行设计的CAD系统。应用本系统,易于保证模具各部分的关联性,有效防止了装配中可能出现的干涉问题,并能实现多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并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模具异地并行设计中的成员管理及任务组织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模具异地并行设计系统中的成员管理及任务组织分配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具体开发的相关软件系统,阐述了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制造型企业远程服务工作流中的任务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制造业远程服务工作流中,合理的任务分配是提高远程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在远程服务过程中任务的完成具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文章在分析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任务调度方法的基础上,在满足服务任务时间要求为前提下,以实现系统及服务人员能力的最优使用为目标,提出了一种适合远程服务工作流的时间条件下的效率最佳匹配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NET工作流引擎的客车车体协同设计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系型轻量级工作流模型基础上,结合机车车辆行业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协同设计平台,利用.NET构架和Oracle数据库开发了基于、NET的工作流引擎,完善了复杂产品异地协同设计中流程、任务分配、人员机构等的管理功能。以25型客车车体优化设计为例,对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协同设计平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武友德  李柏林 《机床与液压》2008,36(3):41-45,76
面向重装制造业,开发了协同设计系统.该协同设计系统在计算机支持下,协同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各设计人员围绕同一个目标,各自承担相应的部分设计任务和并行交互地进行设计,方便地共享和管理设计资料和结果,解决了资料和设计结果的安全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设计结果.开发的协同设计系统为异地各技术人员参与同一项目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智能主体的级进模并行设计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级进模设计的特点,通过对级进模设计过程的分解和重构,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冲压工艺与装配结构并行设计的方案,以及以任务为基本调度单位的并行设计过程的控制与协调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设计任务调度的均衡-适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首先将设计任务被分解为若干子任务,然后进行协同求解,因此各子任务的调度是实现产品并行设计的关键。本文提出了设计任务调度的“均衡-适度”法,分析了其高度策略,研究了其算法实现,最后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并行计算在数控加工编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消息传递的刀位轨迹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串行计算任务合理地划分成若干并行子任务,然后动态地分配到各处理机上,能充分利用网络中空闲的计算资源,提高计算速度。分别应用于投影法和自适应投影法编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令人满意的并行加速比。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ld Wizard的注塑模自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电脑机箱塑胶面板模具的自动设计,介绍Mold Wizard设计向导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设计人员能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之下,高质、高效地完成模具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14.
飞机的勤务过程是一个资源约束的多人协同问题,任务分配是协同的基础。现有的关于勤务维修协同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针对以上问题,以单机勤务任务为研究对象,基于MAS构建飞机勤务维修任务分配的动态模型,综合考虑了任务时间窗、任务执行者时间要求、勤务任务执行成本、勤务任务需求能力等多重因素,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完成单机勤务任务为双重优化目标,通过遗传算法与最短路算法相结合得到了勤务任务的最优分配方案及执行顺序。实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对于勤务维修协同任务分配切实可行,对于机务人员的勤务维修管理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模具异地并行设计系统中的成员管理及任务组织分配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具体开发的相关软件系统,阐述了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研究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和供货任务分配问题的实际意义,系统总结了供应商选择的具体步骤,建立了综合评价供应商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在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选择供应商的基础上,建立目标规划模型(GP)分配各供应商供货任务的多目标决策方法,最后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Pro/Intralink实现压铸模的并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乾  周新建 《铸造技术》2006,27(10):1126-1129
压铸模设计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经验性和试探性等特点,由此提出了压铸模并行设计的实现方法,利用基于并行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Pro/Intralink对压铸模产品模型进行有效管理,设计者可通过与Pro/Intralink紧密关联的Pro/E三维软件完成产品的并行设计;同时介绍了具体实现的几个关键技术:建立合适的工作流、协同人员的有效管理、数据库的自动备份和恢复.实践表明,压铸模的并行设计将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  相似文献   

18.
对开放式数控系统和并行数控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由PC机和ARM+DSP双核微处理器构成的开放式并行数控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构建方式及各部件之间的通信方法.在对该数控系统的主要计算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控系统中的计算任务进行了分配,提出了使这些任务并行的方法,使这些计算任务能在PC机和微处理器上并行运行.使用该方法能够快速构建开放的数控系统,并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计算资源,提高数控系统的功能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并行技术为基础的绿色设计是时模具开发设计及其相关环节并行处理,即设计过程的并行化、集成化的绿色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人员组合建立模具并行式绿色设计模式,应用较为典型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影响,通过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绿色设计技术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构成模具开发数据共享平台,进行生产调度、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模具并行开发活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给出了并行活动描述方法和规划模型,将一种新的活动规划算法引入模具并行开发活动调度,充分考虑并行活动执行时间的不确定性,在保证设计信息、活动时序许可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设计资源,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具开发的并行度、缩短开发周期的目的。具体算例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