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麦炳贤 《通讯世界》2017,(8):148-149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配电网采用的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较小导致选线困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利用零序电流比较法和五次谐波法进行分析,研究故障的识别与定位.  相似文献   

2.
黄娟娟 《通讯世界》2017,(3):172-173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配电网接地方式通常是小电流接地,为了确保35kV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小电流接地方式的单相故障选项原理做细致的研究,因为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中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概率最大,长时间的接地故障运行必将带来短路问题,而短路问题将严重威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特点分析、小电流系统接地保护的发展方向、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几种方法.希望本文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暂态零模电流相似性在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有测量和通信功能的新型配电网故障指示器。该指示器不仅具有传统故障指示器的短路接地故障告警指示功能,还具有线路电流测量功能。测量数据以及故障告警信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传送给数据传输终端,数据传输终端通过GPRS将数据传送到配网自动化主站,从而实现配电线路的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4.
王成志 《移动信息》2023,45(11):222-224
常规的故障智能检测方法主要是根据故障发生后,配网结构的变化来定位故障,并未考虑到故障注入信号的电流相位,检测效果不佳。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单相接地故障注入信号的电流相位,确定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耗散功率。基于小波分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智能定位算法可以找出瞬时、奇异的电气信号,避免过渡电阻对故障检测的影响,从而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精准检测。文中采用仿真实验的方式,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证实了该方法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性点非有效接地形式配电网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零序网络特征为依据,针对T型支接线路下基于零序电流相似度的算法误判问题,提出一种瞬时功率首峰极性与零序电流相似度结合的故障定位方法.通过T型支接线路各测点瞬时功率首峰极性检测故障是否发生在T型支接线路测点,对于故障未发生在T型支接线路测点的情况则根据瞬时功率推测大...  相似文献   

6.
吕常智  陈勇 《电子测试》2016,(11):47-50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力线路的最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其供电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情况及经济效益,95%的用户电力故障是由配电网络所引起。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和城乡的配电线路大部分都是架空型线路。配电线路主要的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能够达到配电网故障的60%以上。本文以我国架空型配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为例,对接地型的故障指示器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概况 我国6-10kV配电网绝大多数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又称小电流系统.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接地电流很小,多数情况下接地点电弧能自行熄灭,不需要断开线路就能恢复正常.当发生永久接地时,需要快速确定故障点,以便对故障进行及时处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压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规定,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10A,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需采用消弧线圈接地.因此,我国中压配电网80%都是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为,全补偿情况下,在感性补偿电流的作用下,母线至故障点间故障路径故障电流幅值近似为零.欠补偿和过补偿情况下,母线至故障点间故障路径故障电流幅值约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20%,这使得中压配电网消弧线圈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异常困难.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描述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均具备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检测和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的能力,本文从几个角度对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选型技术进行分析,旨在实现配网故障的准确检测和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9.
由于故障电流小、电弧不稳定、故障指示器处理能力不够等原因,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文中通过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暂态特征,结合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算法,设计了一种高精度采样的新型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实现分布式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通过搭建模拟实际现场的仿真环境RTDS以及现场试挂等测试手段证明,该故障指示器采样精度高、故障判断准确,不受故障初相角、接地电阻、故障位置的影响,最终实现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秾校 《通讯世界》2016,(23):197-198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没有明显的电流变化特征,查找困难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故障快速定位系统.本文以新会供电局古井所为例,介绍配电网故障快速定位系统的主要构成及主要功能,并对故障快速定位系统工作进行简述,同时也说明了故障快速定位系统的应用范围、安装地点,确保其在电网运行中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配电网当中对于小电流有关的接地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单项接地故障的有关系统,所以,对于怎样才能及时检测并且判别故障线路是配电自动化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之中单相接地故障方面的各种比较典型的相关选线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目前研究方面的难点以及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铺架的距离越来越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就变得至关重要。所以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需要第一时间定位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目前,国内对于配电网故障选线技术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从零序电流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流的相位信息的故障定位方法。该定位方法的主要部分是零序电流互感线圈的使用和零序电流相位的计算,下面将详细介绍。零序电流原理电力系统中的供电线路是三相  相似文献   

13.
我国配电网中广泛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而又以单相接地故障最多。由于信号不易检测、缺乏有效的手段等原因故障选线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基于相模变换理论,透过故障的表面现象看本质。通过对信号作小波变换的方法来获取暂态分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电子技术》2019,(18):90-94
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中包含分布式电源提供的部分,造成对短路电流的整定和故障特征提取产生困难。为此,文中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对故障零序电流进行分解以获得有限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将处理获得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一阶差分的极性和模最大值相互对比,实现故障选线。EEMD过程主要使用加法和减法来处理信号,计算速度快。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程序运行快、选线精度高,故障时间和过渡电阻等随机因素对选线结果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诊断方法,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和定位困难提出了良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故障后系统中的负序电流极性对配电网故障线路的定位方法相对于零序电流的定位方法有其优越性。根据故障线路负序电流极性与非故障线路负序电流极性不同的特点,选取一条线路的负序电流作为参考电流,然后根据其它线路的负序电流与参考电流进行内积运算来定位配电网的故障线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系统中能可靠地定位故障线路。  相似文献   

17.
对荆门主城网小电流接地故障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各种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的优缺点,利用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提出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的新思路,通过线路上的智能故障指示器与站内小电流接地选线终端配合实现选线,并将选线结果上传至地调能量管理系统主站.该选线方法实用化后,能有效提升对调控运行的技术支撑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俊 《电子世界》2014,(3):36-36
小电流接地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35KV及以下的配电网中,由于单相接地故障的复杂性,接地电流存在着大量高频谐波。不同于常规的利用傅立叶变换分离出基波和谐波,本文采用自适应陷波滤波器对故障信号进行分析,提取线路零序电流的5次谐波分量,利用故障线路的相位与非故障线路的相位相反,幅值是所有非故障线路幅值之和这个特征进行接地故障选线,以改善小电流接地系统中非稳定电弧接地故障选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方法在发电机组检测中存在"过流"效应,导致三相接地故障定位不精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电网全景模型的发电机组接地故障快速定位系统设计.根据CPMU传输信号结构,确定C相CPMU结构,实现自供电.依据故障指示器MCU电路图,实时处理数据传输,构建电网全景模型,设计故障定位流程,计算每条线电压和零序电流之间的相对相位...  相似文献   

20.
中性点谐振接地能够减小单相接地故障时流经故障点的电流,从而使电弧瞬时熄灭,这不仅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然而,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受到限制后,故障线路与正常线路并没有差别,这给故障线路的选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此点,文中首先对谐振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类型和现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并联电阻选线的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