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型中子照相装置慢化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研究用混合D-T束密封中子发生器进行中子照相的14MeV中子慢化问题,提出了用高密度聚乙烯和铅相结合慢化14MeV中子的结构,实验证实,在源附近加一定厚度的铅层可以把热化比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这种结构的热化比是用水慢化14MeV中子的热化比的1/2—1/3。慢化体加铅后对中子束镉比的影响并不很大。  相似文献   

2.
马维超  周明达 《核技术》1994,17(9):535-541
对天然铀和聚乙烯的各种组合进行了计算,结果可见:用2—2.5cm厚的天然铀紧包14MeV中子源,在离源面2—3cm范围内使用热中子为最佳,用浓缩铀作增强物,只有当离源一定距离放置时,才能比天然铀有较好的效果。讨论了在由高浓缩铀和聚乙烯组成的、几何尺寸与上面计算相同的次临界系统中使用天然铀或铅增强物对14MeV中子源的倍增情况,得出天然铀和铅在该次临界系统中仍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在合适的结构中,设k为该次临界系统中的有效增殖因数,则可使增强因子M接近甚至大于(1-k)-1。  相似文献   

3.
D-T中子发生器慢化体结构的蒙特卡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MCNP/4C程序对聚乙烯和重金属结合慢化14MeV中子的慢化体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三种重金属中铅对增加慢化体热中子注量率最好,铋次之,铁最差。模拟确定了空心圆柱慢化体的壁厚为14cm。模拟结果证实了在源附近加5cm厚度的铅层,慢化体中引出孔热中子注量率最大,与全聚乙烯结构相比,可以把热化比降低三分之一左右,为实验确定慢化体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应用新领域—LIGA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超微细加工新方法-LIGA技术对掩模材料、光刻胶和光源的要求予以讨论,同时还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LIGA技术是深度X射线刻蚀,电铸成型和塑料铸模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是制造微型机械最有前途的方法,与传统半导体超微细加工方法相比,LIGA技术有以下优点:(1)用材广泛,可以是金属、陶瓷、聚合物及玻璃;(2)可加工任意复杂的图形结构;(3)可制造有较大高宽比的超微细元件;(4  相似文献   

5.
涂硼正比计数管是一种常用的反应堆源量程探测器,对热中子测量有很高的探测效率,对于快中子反应堆则需要增加合适的慢化体,提高中子探测效率。本文利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模拟计算涂硼正比计数管在不同慢化体厚度的情况下,对各能量单能中子的相对探测效率和绝对探测效率,得到在不同慢化体厚度下,计数管的相对探测效率和绝对探测效率与中子能量的关系。最后针对快中子反应堆的典型中子能谱,模拟计算涂硼正比计数管在不同的慢化体设计时的探测效率,得出了一种优化的慢化体设计方案,对快中子反应堆核测量系统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使用14MeV中子进行煤质分析检测的装置,论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在慢化体中引入孔道来改善C和O元素测量的方法。为检验该方法,对无孔道、竖直孔道,斜孔道等不同的情形,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计算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来改善C和O元素的测量是可行的,并且与源的位置和探测器的位置均相关的斜孔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LIGA技术的组成及特点。对LIGA工艺掩膜、X射线光刻、电铸及塑铸等进行了朱理分析。用一次成型法制作了以聚酰亚胺为衬基、以Au为吸收体的X射线光刻掩膜。简单介绍了这种掩膜的制作工艺过程,并用这种掩膜在北京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进行了同步辐射X射线光刻,得到了深度为500μm,深宽比达8.3的PMMA材料的微型电磁马达联轴器结构。给出掩膜和X射线光刻照片。同时,对Au、Ni等金属材料的厚膜电铸进行了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IBMI/PCAT计算机上使用TAMAKER—ANISN程序和46群(中子25群、光子21群)UW截面数据库,对14MeV能量的中子源的慢化体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其中慢化材料为聚乙烯,增强材料为铅.在计算中把铅的(n,2n)反应的影响作为裂变源引进迁移方程的源项中.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相互印证.进一步找出铅和聚乙烯的最佳组合.在原理上得出铅在聚乙烯慢化体中峰热中子注量率的增强因子可大于3.0.  相似文献   

9.
龚依  关兴彩  王强  王铁山 《核技术》2020,43(9):90303-34
为了探讨利用D-D中子源评估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中子通量探测器性能的可能性,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程序MCNP5(Monte Carlo N Particle Transport Code, version 5)设计了基于D-D中子源的BNCT慢化体,并最终给出了一种\"5 cm聚乙烯(Polyethylene,PE)+24 cm氟化钛(TiF3)+22 cm氟化镁(MgF2)\"的组合作为慢化层、20 cm的镍(Ni)作为反射层以及0.03 cm的镉(Cd)作为热中子吸收层的慢化体设计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D-D中子源经设计的慢化体慢化后形成的中子场可以用于BNCT中子通量探测器性能的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北京高能所3W1束线上进行的X光深层光刻工艺研究,获得了侧壁光滑、陡直、厚度达100μm,深宽楷比达20的光刻胶和金属微结构,表明该光束线适用于LIGA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丽玮  谷鸣  袁启兵 《核技术》2012,35(7):543-548
设计采用反馈控制的方法改善脉冲调制器输出高压脉冲幅度稳定性,分析了实现稳定性目标对数据采集系统软、硬件的要求,介绍了相关的实验测试和信号处理方法。数据采集系统由Stratix ii FPGA开发板、AD6645、上位PC机组成,借用差分放大器提高测量分辨率。数据处理采用脉冲采样样本均值作为表征幅度的特征量,并采用平均、插值、数字滤波、BP神经网络等方法来提高幅度监测值的分辨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LIGA工艺在工程中的两类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杨  李枚  彭良强  张菊芳  黄军容 《核技术》2002,25(10):883-888
本文从LIGA工艺的工程应用角度 ,简要介绍微小型安全密码锁机构、微小型加速度开关结构的基本设计问题和工艺问题 ,初步分析了这两类组件制造对LIGA工艺的需求与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大功率固态调制器组元电路设计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雷  谭泓  丛晓艳  陆业明 《核技术》2006,29(10):787-790
文章介绍了用于直线加速器的大功率固态调制器组元电路设计,电路中采用了3.3kVIGBT及大尺寸纳米晶磁环,磁环采用国产材料,在施加偏磁情况下磁芯伏秒数达到0.006。介绍了驱动电路、反向吸收、偏磁等辅助电路。最后给出了动态磁性能测量结果及组元电路主要波形。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描述了1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激励系统的原理、结构、调试结果和主要技术性能。该系统的中功率速调管放大器能够输出15kW的脉冲功率,经微波输出部分分别激励6只高功率速调管。结果表明,系统结构简单,性能良好,完全满足加速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EPICS环境下设计和实现对上海光源直线调制器的远程控制。阐述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设计,描述了远控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人机交互性好、操作使用简便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上海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SDUV-FEL)调制器的工作特性。调制器的本地控制采用PLC完成,调制器的远程控制采用EPICS完成。描述了远程控制系统的装置组成、软件设计、功能原理和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数据传输高速、稳定可靠、人机界面友好、直观等特点,成功实现了调制器的监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7kA闸流管脉冲调制器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冲击磁铁脉冲调制器的设备控制器,解决了大电流脉冲放电对设备控制器的干扰问题,实现了调制器的计算机遥控操作及联锁保护功能、实时通讯功能,提高了调制器实验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潘金云  武杰  刘列峰  孙刘洋 《核技术》2014,37(7):70402-70402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现代物理电子设备的仿真、测试、检测和维护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高精度的信号发生器。传统意义上的信号发生器主要利用振荡器产生信号,但振荡器的精度不高成为了限制其应用范围的瓶颈。所以为了解决高精度的需求,本文利用频率合成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Sigma-Delta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DAC)的可编程高精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经过实际测量,设计的信号发生器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好于110dB,总谐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小于?110dB,支持单端和差分输出,同时便携稳定。精度方面远高于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信号发生器。  相似文献   

19.
Design of 150kV bouncer modulat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150 kV bouncer modulator is designed to drive the 10 MW multi-beam klystron for the DESY TESLA Test Facility. The modulator is different from the 10 kV modulators previously built at Fermilab. First, the new 150 kV bouncer modulator has no transformer, so the modulator circuit is simplified and the output waveform is improved well. Second, the bouncer circuit has been changed to fit the output need, which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llenge. This paper gives the design of the 150 kV long pulse bouncer modula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