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复分解法,以氯化钙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SEM、XRD、FTIR、TG等方法研究二十二酸对合成碳酸钙的晶型和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二十二酸之后,碳酸钙的晶体结构由方解石变成球霰石,形貌由不规则的立方状形变成了球形;碳酸钙表面全部被活化,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二十二酸的羧基和Ca(2+)发生了化学结合反应,使碳酸钙的晶型和表面性质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硝酸钙和碳酸钠的复分解反应制备碳酸钙,通过加入肉豆蔻酸对碳酸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调控,采用SEM、XRD、FT-IR、TG和XPS等方法研究了添加肉豆蔻酸对碳酸钙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肉豆蔻酸之后,碳酸钙的晶体结构由球霰石变成方解石,形貌由球形变成了不规则的长方体形;碳酸钙的表面全部被活化,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表面疏水后,碳酸钙的团聚程度明显降低;肉豆蔻酸的羧基阴离子和钙离子发生了化学结合反应,增强了碳酸钙结构的稳定性。总之,肉豆蔻酸的加入为碳酸钙的晶型调控与表面改性提供了一条简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群  张清 《硅酸盐通报》2014,33(5):1236-1240
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气相扩散技术制备出不同晶型的碳酸钙样品.获得的样品试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钙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与溶液中吐温-80体积含量和体系温度密切相关.在含有吐温-80的情况下,在30~50℃的范围内,获得的产物几乎全为球霰石;当温度达到70℃,部分产物转变为文石.实验结果的获得对制备该类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加入Mg2+后生成的CaCO3形貌和晶型进行了表征,探讨了Mg2+对CaCO3结晶过程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Mg2+后生成的CaCO3晶型主要为文石和方解石,且文石的含量高于方解石.随着加入Mg2+浓度的增加,文石含量逐渐增加,文石的针状晶须趋于细化.当Mg2+浓度高于0.50 mmol· L-1时对方解石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溶液中Mg2+的存在有利于CaCO3晶型由方解石向文石转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简单易行的复分解反应,以氯化钙和碳酸钠为合成试剂,以可溶性淀粉(SS)为晶型调控剂,制备出以球霰石晶型为主的碳酸钙多孔微球。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分别考察可溶性淀粉添加量、碳酸钠溶液滴加速度、氯化钙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比对碳酸钙形貌和晶型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晶型、形貌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当SS添加量为0.5 g,滴加速度为1.5 mL/min,氯化钙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可制备获得4~5 μm的多孔球霰石碳酸钙。  相似文献   

6.
磷石膏直接矿化CO2生成碳酸钙与硫酸铵,通过调控CaCO3晶型,可实现磷石膏的高附加值利用.实验研究CaSO4·2H2O-NH3-CO2-H2O三相反应体系过程参数对CaCO3晶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温度>30℃、CO2流量<150 mL/min、w(NH3)<2%时,主要产物为方解石型碳酸钙;在温度为25℃、w(...  相似文献   

7.
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考察了水、氯化铵、添加剂用量、氨水用量和碳化温度对纳米碳酸钙产品的影响,用XRD、BET和SEM等分析手段进行了产品质量表征.SEM和XRD图表明,低温碳化有利于纳米碳酸钙的生成,且形成比较规则的立方体晶型,纳米碳酸钙产品尺度为30~80nm.  相似文献   

8.
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考察了水、氯化铵、添加剂用量、氨水用量和碳化温度对纳米碳酸钙产品的影响,用XRD、BET和SEM等分析手段进行了产品质量表征.SEM和XRD图表明,低温碳化有利于纳米碳酸钙的生成,且形成比较规则的立方体晶型,纳米碳酸钙产品尺度为30~80nm.  相似文献   

9.
晶型控制剂对沉淀碳酸钙晶型、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不同晶型、形态的碳酸钙有着不同的用途。晶型控制剂的加入在改变沉淀碳酸钙的晶型、形态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在制备沉淀碳酸钙过程中,已经使用以及正在研究的各种晶型控制剂。总结了一些晶型控制剂的加入对沉淀碳酸钙晶型、形态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根据晶型控制剂类型的不同对其作用原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电石渣的附加值,在未使用晶型诱导剂的情况下,研究盐酸的用量、提取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流量对电石渣合成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用XRD、FT-IR 表征了合成的产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究了产物粒子的形状,结果表明,盐酸的用量和提取温度均会对碳酸钙的晶型和形状有影响。随着盐酸用量的增大,碳酸钙由不规则的方解石型转变为部分规则的球状结构,当浸取剂完全是盐酸的时候,碳酸钙的晶型从方解石型完全转变为球霰石型结构,颗粒粒径为4~5 μm。另外,当提取温度从18 ℃升高到30 ℃以上后,碳酸钙由方解石和球霰石两种晶体结构并存的状态转变为单一的球霰石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铜酞菁是典型的多晶型颜料,已知有α-、β-、γ-、ε-、R-、δ-、π-、ρ-等晶型,各种晶型可以用X-衍射图谱相区别。引起铜酞菁各种晶型相互转变的方法有溶剂转变、热转变、力转变、酸法转变、升华转变等。  相似文献   

12.
王鑫  韦明  刘琨 《硅酸盐通报》2022,41(8):2860-2870
球霰石型碳酸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特性,在日用、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然而,球霰石型碳酸钙是碳酸钙三种无水晶体中热力学性能最不稳定的一种,极易转换为文石型或方解石型碳酸钙,尤其是在潮湿环境或者水溶液中,这就导致球霰石型碳酸钙在生产、加工和应用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球霰石型碳酸钙的稳定制备一直是碳酸钙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球霰石型碳酸钙的稳定调控制备方法,包括碳化法、复分解法、生物矿化法、模板法等,并将这些方法按照制备原理和实施工艺进行了分类归纳,阐述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分析了在调控制备过程中各项因素的影响规律,旨在为实现工业上球霰石型碳酸钙的稳定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镁为晶型控制剂制备碳酸钙晶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纠  陈华雄 《硅酸盐学报》2005,33(9):1153-1156
以氯化镁作晶型控制剂,用碳酸化法制备了碳酸钙晶须,分析了碳酸钙晶须成核生长的原理,研究了利用回收氯化镁溶液,连续补加氢氧化钙制备高质量碳酸钙晶须的方法,并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酸钙晶须直径为0.6~1.2μm,长度为12~35μm,制备速率为72~108 g/h.  相似文献   

14.
周惠  田志锋  唐小微  修志龙 《化工学报》2021,72(10):5319-5329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产生的脲酶可水解尿素,生成的CO2与氯化钙反应获得碳酸钙晶体,不同形式的脲酶溶液对碳酸钙晶型有显著影响。用发酵液上清液中的脲酶催化,可以获得由纳米级球霰石自组装成的介孔空心微米纯球霰石;用菌体中的脲酶催化可获得100%的方解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细胞破碎后的粗脲酶溶液获得的椭圆形碳酸钙受到富含羟基物质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脲酶活性和反应物浓度对球霰石的影响,并发现获得的纯球霰石在7 d内非常稳定,有望作为药物载体使用。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通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纳米碳酸钙晶型的多样性,导致其在不同领域具备不同的应用潜力。因此,对不同晶型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生长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有目标地制备特定晶型产品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首先概述了纳米碳酸钙结构,并总结了两种常见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和机理;其次重点阐述了晶型控制剂和制备工艺对纳米碳酸钙晶型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两种反应器能够增强溶液间微观混合效果,从而大幅提高整体反应效率;最后综述了纳米碳酸钙结晶过程同时受晶体成核和晶体生长共同控制。通过研究这两个结晶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在机理,最终实现晶型和形貌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16.
填料碳酸钙的制备及其形状与晶型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碳酸钙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讨论了普通碳酸钙,碳酸钙晶须和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和机理,以及碳酸钙晶体的形状与晶型控制。  相似文献   

17.
多种晶型纳米级改性碳酸钙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碳化法制备纳米级碳酸钙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链状,立方体,针状等多种晶型纳米级改性碳酸钙,并对其应用和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碳酸钙的晶型及形貌直接影响它的性能,涉及到众多的应用领域.本文结合近几年碳酸钙合成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可溶性添加剂对碳酸钙晶型及形貌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在碳酸钙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可溶性小分子、可溶性大分子及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三类可溶性添加剂对碳酸钙晶型及形貌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碳酸钙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吴建锋  李勇华  徐晓虹  张亚祥  劳新斌  李坤 《硅酸盐学报》2012,40(4):534-535,536,537,538,539,540,541
聚磷酸钙(calcium polyphosphate,CPP)是具有生物活性、可控生物降解性和适当力学性能的新型骨修复材料。以磷酸二氢钙粉末试剂为起始原料,通过热处理制备了不同晶型及聚合度的CPP,并探讨了热处理制度与晶型转变和聚合度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粉体的组成、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1 000℃之间,CPP以3种晶型出现,分别为γ-CPP、β-CPP、α-CPP。聚合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在400℃附近保温时间的长短,CPP从150℃至1000℃,聚合反应一直在进行,直至形成无定型态,并熔化为玻璃。最佳的热处理工艺是400℃保温6h,然后800℃保温2h。  相似文献   

20.
棕榈酸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从漆蜡中提取的棕榈酸作为表面改性剂,以活化度作为改性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对纳米碳酸钙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对改性前后碳酸钙粉体的接触角、吸油率、石蜡糊粘度、粒度分布、分散性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棕榈酸表面改性处理后的纳米碳酸钙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亲油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