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硝酸钙和碳酸钠的复分解反应制备碳酸钙,通过加入肉豆蔻酸对碳酸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调控,采用SEM、XRD、FT-IR、TG和XPS等方法研究了添加肉豆蔻酸对碳酸钙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肉豆蔻酸之后,碳酸钙的晶体结构由球霰石变成方解石,形貌由球形变成了不规则的长方体形;碳酸钙的表面全部被活化,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表面疏水后,碳酸钙的团聚程度明显降低;肉豆蔻酸的羧基阴离子和钙离子发生了化学结合反应,增强了碳酸钙结构的稳定性。总之,肉豆蔻酸的加入为碳酸钙的晶型调控与表面改性提供了一条简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气相扩散技术制备出不同晶型的碳酸钙样品.获得的样品试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钙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与溶液中吐温-80体积含量和体系温度密切相关.在含有吐温-80的情况下,在30~50℃的范围内,获得的产物几乎全为球霰石;当温度达到70℃,部分产物转变为文石.实验结果的获得对制备该类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利用简单易行的复分解反应,以氯化钙和碳酸钠为合成试剂,以可溶性淀粉(SS)为晶型调控剂,制备出以球霰石晶型为主的碳酸钙多孔微球。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分别考察可溶性淀粉添加量、碳酸钠溶液滴加速度、氯化钙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比对碳酸钙形貌和晶型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晶型、形貌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当SS添加量为0.5 g,滴加速度为1.5 mL/min,氯化钙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可制备获得4~5 μm的多孔球霰石碳酸钙。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为了提高电石渣的附加值,在未使用晶型诱导剂的情况下,研究盐酸的用量、提取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流量对电石渣合成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用XRD、FT-IR 表征了合成的产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究了产物粒子的形状,结果表明,盐酸的用量和提取温度均会对碳酸钙的晶型和形状有影响。随着盐酸用量的增大,碳酸钙由不规则的方解石型转变为部分规则的球状结构,当浸取剂完全是盐酸的时候,碳酸钙的晶型从方解石型完全转变为球霰石型结构,颗粒粒径为4~5 μm。另外,当提取温度从18 ℃升高到30 ℃以上后,碳酸钙由方解石和球霰石两种晶体结构并存的状态转变为单一的球霰石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12.
球霰石型碳酸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特性,在日用、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然而,球霰石型碳酸钙是碳酸钙三种无水晶体中热力学性能最不稳定的一种,极易转换为文石型或方解石型碳酸钙,尤其是在潮湿环境或者水溶液中,这就导致球霰石型碳酸钙在生产、加工和应用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球霰石型碳酸钙的稳定制备一直是碳酸钙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球霰石型碳酸钙的稳定调控制备方法,包括碳化法、复分解法、生物矿化法、模板法等,并将这些方法按照制备原理和实施工艺进行了分类归纳,阐述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分析了在调控制备过程中各项因素的影响规律,旨在为实现工业上球霰石型碳酸钙的稳定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镁为晶型控制剂制备碳酸钙晶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氯化镁作晶型控制剂,用碳酸化法制备了碳酸钙晶须,分析了碳酸钙晶须成核生长的原理,研究了利用回收氯化镁溶液,连续补加氢氧化钙制备高质量碳酸钙晶须的方法,并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酸钙晶须直径为0.6~1.2μm,长度为12~35μm,制备速率为72~108 g/h. 相似文献
14.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产生的脲酶可水解尿素,生成的CO2与氯化钙反应获得碳酸钙晶体,不同形式的脲酶溶液对碳酸钙晶型有显著影响。用发酵液上清液中的脲酶催化,可以获得由纳米级球霰石自组装成的介孔空心微米纯球霰石;用菌体中的脲酶催化可获得100%的方解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细胞破碎后的粗脲酶溶液获得的椭圆形碳酸钙受到富含羟基物质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脲酶活性和反应物浓度对球霰石的影响,并发现获得的纯球霰石在7 d内非常稳定,有望作为药物载体使用。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通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纳米碳酸钙晶型的多样性,导致其在不同领域具备不同的应用潜力。因此,对不同晶型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生长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有目标地制备特定晶型产品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首先概述了纳米碳酸钙结构,并总结了两种常见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和机理;其次重点阐述了晶型控制剂和制备工艺对纳米碳酸钙晶型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两种反应器能够增强溶液间微观混合效果,从而大幅提高整体反应效率;最后综述了纳米碳酸钙结晶过程同时受晶体成核和晶体生长共同控制。通过研究这两个结晶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在机理,最终实现晶型和形貌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16.
填料碳酸钙的制备及其形状与晶型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碳酸钙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讨论了普通碳酸钙,碳酸钙晶须和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和机理,以及碳酸钙晶体的形状与晶型控制。 相似文献
17.
18.
19.
聚磷酸钙(calcium polyphosphate,CPP)是具有生物活性、可控生物降解性和适当力学性能的新型骨修复材料。以磷酸二氢钙粉末试剂为起始原料,通过热处理制备了不同晶型及聚合度的CPP,并探讨了热处理制度与晶型转变和聚合度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粉体的组成、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1 000℃之间,CPP以3种晶型出现,分别为γ-CPP、β-CPP、α-CPP。聚合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在400℃附近保温时间的长短,CPP从150℃至1000℃,聚合反应一直在进行,直至形成无定型态,并熔化为玻璃。最佳的热处理工艺是400℃保温6h,然后800℃保温2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