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5):720-722
目的:从六经厥阴病寒热错杂证角度出发,确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主要六经辨证及诊疗思路。方法:运用仲景六经辨证体系,综合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四经生理、病理特征,结合消渴病、郁证的发病特点进行探讨。结果:糖尿病抑郁症与肺、脾、肾三经密切相关,但厥阴肝、心包经发病贯穿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病始终。临床常见厥阴血虚寒凝,肝阳失用,阴阳不和;厥阴阳郁失宣;寒热错杂,肝热脾寒,火逆神乱;寒热错杂,肺热脾寒,阳郁阴伤;寒热错杂,胃热脾寒,寒热格拒等厥阴病消渴郁证。结论:从厥阴病寒热错杂证论治出发,兼顾其他五经,是消渴郁证六经辨证的主要辨证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467-469
蒋士卿教授将大肠癌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从六经辨证施治,认为大肠癌属厥阴病,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证,治疗上以寒热并用为基本治疗原则,重用乌梅丸。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的主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为一方,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气血两调的特点,正好适合本病的治疗。仲景乌梅丸原方记载: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药各为末,合治之。原方中乌梅三百枚为君,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以苦酒渍而重用,取其至酸之味、至柔之性,敛肝泻肝,补肝体以制其用。在临床治疗中,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病机,辨证施治,选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9):1295-1297
脾与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并以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三种相反相成的特性,维持其生理功能。任何一方出现偏颇,都会影响对方。当脾或胃出现病变时,应根据其特性加以调整。苦辛通降法是运用苦寒和辛温两种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适用于脾胃病之太阴、阳明同病的证候,有寄开于泄,寓通于降,相反相成,互制互济的效果。临床上脾胃病中出现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时当以苦辛通降法治之。王少华取法张仲景治疗痞证之苦辛通降法,将其从治疗少阳误下痞证,发展为治疗脾胃病之太阴、阳明同病的证候,广泛用于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肠炎、胃神经官能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2)
和法属于八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治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肝脾不和、邪犯少阳、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病症。和法的应用虽然广泛,但亦当和而有据,勿使之过泛,以免贻误病机。和法中用药虽多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但不等于寒热并用或攻补兼施就是和法;虽然和法中用药可解表清里并用,但不是表里双解法就是和法,在临床应用中一定要符合和法的基本含义,同时也一定要与时俱进的、辨证的应用和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545-548
肺痿虽分寒热,实为虚寒与虚热之别;病机仍以虚为主,或本虚或本虚夹杂标实。其治疗总以补肺生津补虚为原则,兼有祛邪实。针对虚热证,治当生津清热润燥,养清并用,养阴清肺,代表方剂有麦门冬汤(饮)、炙甘草汤、芦根饮等;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调补气血阴阳,代表方剂有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等。补虚的同时亦要注意清除邪实,从而虚实兼顾,阴阳调和,其代表方剂有半夏肺痿汤、泻肺汤等。此外,治疗肺痿亦要重视同时调理脾肾,取其培土生金、助肺纳气、补上制下之意。最后,肺痿治疗中特定腧穴的针刺及艾灸的作用亦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304-30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变的始动因子及持续因素是湿热疫毒,发病之本是正气不足;病机在于"毒损肝络",疾病渐进深入;瘀、毒、湿、热是主要致病因素。治以化瘀通络、扶正解毒之法。(1)肝络失和:湿热疫毒初袭肝络,络脉气机不畅,多以气滞表现为主,常见胸胁或脘腹胀满、嗳气,或腹中包块,聚散不定,按之不痛,大便不畅,舌暗红,脉弦或弦细。对于气分表现明显者,常予疏通气血、疏肝通络之法,临证多以旋覆花、桂枝、当归、木香、香附、姜黄、郁金等辛香通络之品。(2)肝络瘀滞:肝络气机不畅,气滞常与血瘀兼见,患者多见局部胀满疼痛,甚者刺痛,口干不欲饮,舌暗紫,脉弦涩或细涩,治疗常以化瘀通络之法,临证常用黄芪、白术、莪术、丹参、桃仁等。(3)络损成积:肝络气血不畅日久,瘀、毒、湿、热蕴结肝络,形成结节、积块、癥瘕,患者多见局部肿块或癥积,面色晦暗或黯黑,肌肤甲错,如鱼鳞状,痛如针刺,按之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曲张或有结节状,脉细涩,病证较深重,常治以化瘀消癥散结之法,常用丹参、莪术、浙贝母、牡蛎、虫、山慈菇、鸡内金等,同时随证佐以虫类药以搜剔在络之邪,如全蝎、地龙、蜈蚣、蝉蜕等药。(4)络脉失养:机体感受疫毒邪气,其本在于素体不足,正气亏虚,络虚留邪,精微化生不足,肝络愈虚而毒邪深伏;或邪毒侵袭,伤及正气,正邪交争,则肝络益损,临证可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爪甲不荣,皮肤起屑或干燥,唇舌色淡,脉虚或弱等络虚不荣的表现,治以养血和络之法,常以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丹参等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5):655-659
1实寒证是以寒盛为主,寒盛伤阳而致阳虚,寒盛阳虚是主要矛盾,而寒盛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甚则寒盛逼阳外越上浮而形成格阳戴阳证。虚寒证是体质素虚,因阳虚而生寒,阳虚有寒是主要矛盾,而阳虚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且因阳虚而派生诸多例如寒湿弥漫、水饮停留、滑脱便脓血等相关病机。2戴阳证是阴寒内盛,逼阳上越,阳气外越较少,仅限于头面上部,故仅见面红如妆;格阳证是阴寒盛极,逼阳外越,阳气大量外浮,体表头面均有,故见发热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戴阳也是阴寒与阳气格拒,所以戴阳实质上也是格阳;格阳证阳气也上浮头面,所以格阳证也包含了戴阳。3《伤寒论》方剂加减用药有其规律、方式和模式。其规律为随症加减,即不论其证候病机如何,只针对症状加减用药;辨证加减是根据主证病机,结合症状,加减与病机相应的药物。其方式为固定方式,即将主方进行加减后形成固定方剂;灵活方式是在主方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加减不同药物。模式分为平行模式,即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药物或用量;递进模式即在原方加用药物,其后依次去掉前面加入的药物再另加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2):1724-1726
张伟教授针对病机复杂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首次提出"气运失常""血运失常""津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及"本虚标实"贯穿间质性肺疾病病程的理论,并提出"培土生金""养血通络""急则治标,缓则固本"等一系列针对该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法则。对于平稳期间质性肺炎患者,从"培土生金"的治疗大法入手,创制"泰中济肺饮"。其药物组成:党参12 g,麦冬12 g,炒白术12 g,茯苓12 g,陈皮12 g,黄芪15 g,半夏9 g,五味子6 g,炙甘草6 g。张伟教授临证时随症加减:1伴有频繁、剧烈咳嗽者,加炙麻黄6 g,炒苦杏仁6 g,前胡、白前、炙枇杷叶各9 g。2伴咳嗽,咽痛、干痒不爽者,加生地黄16 g,桔梗、射干、挂金灯各12 g。3胸闷、憋喘严重者,稍动即喘,双寸脉浮、涩,或伴头痛者,加炒地龙12 g,蜈蚣1条,蛤蚧粉10 g,川芎12g。4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舌红、白睛血丝者,此属肝血失养、阴虚火旺,治当养血安神、疏肝解郁,加栀子、柴胡、郁金各9 g,炒酸枣仁30 g,合欢皮、合欢花各15 g。5伴大便黏腻不爽、腹胀不舒、纳呆、痰多、舌苔厚腻、头脑昏沉不清者,此属脾失健运、痰浊中阻,盖因脾阳衰败、运湿无权,加干姜、鸡内金、砂仁各9 g,瓜蒌、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8 g,葛根16 g。6体弱易感、怕冷而易出汗者,此属肺卫不固,治当益气固表,重用黄芪30 g,加防风12 g,浮小麦30 g,生姜3片,大枣5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