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5)
"阴火"理论是李东垣对《黄帝内经》中"内伤发热"理论的认识与拓展,在其代表作《脾胃论》中有详尽阐述,并创载相关方剂10余首。从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方剂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3方着手,探讨"阴火"理论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0):1821-1823
李东垣继承先贤理论,系统总结、阐发脾胃的生理功能与发病特点,形成了以脾胃功能为核心,气机升降为主线,甘温除热降阴火为具体措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目前肿瘤的中医治疗同样强调改善脾胃的功能及气机的升降,与李东垣学说颇有相似之处。因此,深刻理解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并灵活运用,对肿瘤的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4):50-51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之《脾胃论》,可补中益气、升举阳气,多用于治疗喘证、眼睑下垂、肛门重坠等证属脾胃虚损、中阳下陷者。临床上只要切中病机,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就可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5):762-765
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贯穿于慢性湿疹发生发展的始终。"阴火"的本质为一种致病性的内伤之火,其成因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不调损伤脾胃,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息息相关。脾胃元气亏虚,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火"内生,与湿热相搏结,流注脏腑、肌肤及毛窍是慢性湿疹产生及病变之关键。治疗应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为主,同时兼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等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311-314
脾虚为不荣则痛的关键,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滞,寒滞、湿滞、食滞最为常见。滞则损伤脾胃使脾胃更虚。肝失疏泄是导致不通则痛的重要病因。此外气机为脏腑功能协调的关键,升降相因才能使脾运胃和。治疗上以健脾、运脾、醒脾为主,同时重视疏肝理气、降肺胃之气等治疗大法。根据脾胃发病特点临证常用鸡内金、白术、山药、砂仁等药物。脾虚较甚者以九味资生丸加减;肝乘胃而胃脘痛者,常用生麦芽、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胃脘疼痛者,常用逍遥散或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机不畅者,常用下气汤为基础方降肺胃之气,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以升肝气。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419-421
虚寒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基本病机是正气虚衰,涉及气、血、阴、阳等多种因素,其中尤以脾胃损伤为主,临床多见一派虚寒之象,治疗当以彭子益先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推轴运轮,轴轮并用"为法则,以"首重中气,再顾四维"为治法,温补脾胃,调理中气,方选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味,使阴升阳降,气机调和,则头痛自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4)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恒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烦劳则张"而创立的,原出《脾胃论》,后引用到兽医施治上来。补中益气汤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用,主治食欲减退、脾虚气弱、四肢无力、内伤寒热及子宫、阴道脱出、久泻、脱肛等证。在兽医临床辨证中,本方应用较多,灵活方便,价格低廉,随症加减,疗效确切。为此,笔者就补中益气汤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谈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0):1918-1920
嗜睡症的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表现为阳虚阴盛,气血亏虚及气郁血瘀,主要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涉及心、肝两脏。临床治疗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常用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右归丸、温胆汤、柴胡疏肝散、通窍活血汤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近40年应用升阳散火汤治疗临床疾病的中医证素分布及其组合规律,以期对规范化使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75—2015年应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该方治疗疾病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筛选并整理合格文献77篇、合格病案128个,提取23个病性证素、17个病位证素。升阳散火汤临床应用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脾>肝>表>胃;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热=气虚=湿>阳虚>气滞>血虚;常见证素组合中阴虚有热、气阴两虚、气虚伴阳虚、气虚有湿、阴虚有湿、气血两虚频次占前6位。结论通过证素分析说明阴火的形成与脾虚致阴火不降是有密切关系的,与升阳散火汤是方证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545-548
肺痿虽分寒热,实为虚寒与虚热之别;病机仍以虚为主,或本虚或本虚夹杂标实。其治疗总以补肺生津补虚为原则,兼有祛邪实。针对虚热证,治当生津清热润燥,养清并用,养阴清肺,代表方剂有麦门冬汤(饮)、炙甘草汤、芦根饮等;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调补气血阴阳,代表方剂有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等。补虚的同时亦要注意清除邪实,从而虚实兼顾,阴阳调和,其代表方剂有半夏肺痿汤、泻肺汤等。此外,治疗肺痿亦要重视同时调理脾肾,取其培土生金、助肺纳气、补上制下之意。最后,肺痿治疗中特定腧穴的针刺及艾灸的作用亦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