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6):1463-1468
采用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武汉某焦化厂废水。Ir-Ta/堇青石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80~460℃,反应时间20~100 s,反应压力为22~30 MPa,过氧比0~4下,探究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因素;用COD的去除率表示超临界水氧化降解有机物的进程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水中添加催化剂后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催化剂;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和过氧比等影响因素与COD和氨氮去除率呈正相关;加入催化剂后,在反应压力24 MPa,过氧比为200%(2倍)时,反应活化能为46.26 kJ/mol,频率因子为73.20 s(-1)。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HMX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400~550℃的反应温度、22~25MPa的反应压力下对HMX炸药废水进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有机物COD去除率在99%以上。采用单因素法分析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对超临界水氧化HMX废水的影响,确定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HMX废水的最佳实验运行条件:反应温度500℃,压力为22.4MPa,反应时间为150s。通过液相色谱检测,得出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为99.88%。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型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对煤化工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停留时间、过氧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煤化工废水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大小为:过氧量反应压力停留时间反应温度。此外,得出该技术对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45℃,压力25.5 MPa,停留时间149 s,过氧量230%。在此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为99.40%,与响应面优化理论值相差0.56%,该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含量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对高含量印染废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废水pH、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氧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废水的pH对COD去除率有显著的影响,在pH为9.1、反应温度580℃、反应压力27 MPa,过氧量200%的条件下,经处理的废水COD为47 mg·L-1,去除率达到了99.8%.使用超临界水氧化法能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的COD,达到GB 8978-96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DDNP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通过正交实验,以色度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停留时间及过氧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能有效地降解DDNP废水,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压力的增大、停留时间的延长和过氧量的增加,CODCr去除率也随之提高.反应压力24 MPa、反应温度600 ℃、停留时间3 min、过氧量0.8 MPa为最佳处理条件,处理后废水中CODCr去除率可达99%以上,色度去除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连续化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处理HMX炸药废水,在反应釜温度450~590 ℃,压力23 MPa,过氧量3倍废物量条件下研究超临界水氧化HMX.实验结果表明,HMX去除率及COD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且只有在较高温度(大于590 ℃)的超临界条件下,HMX去除率及COD去除率才能达99%以上,而在450~590 ℃、0~20 s条件下,温度和时间对HMX去除率及COD去除率的的影响较显著.在450~590 ℃、23 MPa、过氧量300%的条件下,HMX的反应级数为2.24,反应活化能为5.727×104 J/mol,准频率因子为2.348×105.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二硝基甲苯废水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研究了二硝基甲苯(DNT)废水的非催化超临界水氧化,考察了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效率.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COD测定及液相色谱检测,对气体样品进行定性显色分析.发现在温度600℃、压力25MPa、停留时间30s左右时,DNT在超临界水中有很好的氧化去除效果(处理后的水样化学需氧量CODCr达28mg/L左右且无有害气体产生).研究了含DNT废水COD的去除率与反应温度、时间和压力的关系,确定了氧化降解的影响因素和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几乎可完全去除DNT;在超临界和氧量充足的条件下,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是影响COD去除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 SCWO)技术对香料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TN、NH3-N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CWO法处理香料废水有良好的效果,出水COD得到明显的去除.在过氧比为2,反应压力27 MPa、温度500℃、时间60 s的条件下,该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9.4%.  相似文献   

9.
采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O2为氧化剂,在703~823 K、压力24 MPa、停留时间10~50 s的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DDNP模拟废水实验,COD去除率可达99%;建立了COD去除率宏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对处理DDNP是有效的,在超临界条件下,DDNP废水的COD去除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氧化剂过量2倍的情况下,DDNP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级数为1.33级,对氧气为0.21级;反应活化能Ea为30.7 kJ/mol,指前因子A为61.97.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超临界反应条件,提高焦化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率,开发了一种适用于超临界的新型Ir-Ta/Ti催化剂,考察了温度、压力、反应时间、过氧比对焦化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氮(NH_3-N)去除率的影响。以COD、NH_3-N去除率最大及温度最低为目标,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51. 45℃、压力为26 MPa、反应时间为81. 63 s、过氧比为2. 42时,焦化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达到最高为99. 59%,NH_3-N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9. 12%。  相似文献   

11.
为使肼类燃料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本研究利用超临界水氧化和过热近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推进剂甲基肼废水并对比2种技术的降解效果。以COD和NH3-N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及过氧系数对甲基肼处理效果的影响,借助高效液相色谱对比分析了不同压力下甲基肼降解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过程,探讨了超临界水氧化和过热近临界水氧化状态下水的主要物性参数变化,并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探讨了自由基氧化反应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50℃、过氧系数为5、反应时间为4 min时,超临界水氧化状态(24 MPa)和过热近临界水氧化状态(18 MPa)下COD和NH3-N的处理效果均可达标;2种状态的反应进程不同,过热近临界水氧化状态主要受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超临界水氧化状态主要受高效传热和传质的影响,过热近临界水氧化状态处理肼类燃料废水更经济。  相似文献   

12.
采用Mn2O3-CeO2/γ-Al2O3作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催化剂,在连续流固定床反应器中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随氧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反应温度为580℃、压力34 MPa、停留时间70 s、过氧比为2.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98.85%。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水氧化中试反应器(2.2 L+1.7 L)对制药回收溶媒后的残釜液进行处理,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压力及其氧气浓度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25℃,压力为24 MPa,氧化反应时间为90 s时,其COD去除率达到99.86%,处理后的排水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对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过程的反应机理及放热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考察温度、压力、停留时间、过氧量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点温度压力25 MPa,392.54℃,氧化剂过量1.254倍,停留时间52.58 s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值(98.92%).  相似文献   

15.
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黑索今(RDX)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氧气过量的条件下,温度是超临界水氧化黑索今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当反应温度为600℃,反应压力为28MPa,反应时间大于120s时,废水的CODCr去除率高达99.8%。  相似文献   

16.
尹文续  张振涛 《当代化工》2024,(1):77-80+85
放射性磷酸三丁酯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性有机废物,其妥善处理对于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采用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设备,以硝酸钠为氧化剂对磷酸三丁酯的氧化分解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磷酸三丁酯降解产物无毒害物,气相产物为N2、CO2,液相产物中含有NO3-、PO43-及未反应的有机物,证实了以硝酸钠为氧化剂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磷酸三丁酯的可行性。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有机物去除率影响的研究,确定了磷酸三丁酯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最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500℃、反应压力22.5 MPa、过氧系数1.5、停留时间55.7 s。在此条件下,有机物去除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崔卫方  周海云  包健  姜伟立  陈赛楠  王伟霞 《农药》2021,60(3):181-184,191
[目的]毒死蜱合成产生的重要中间体3,5,6-三氯吡啶-2-醇钠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研究.[方法]将三氯吡啶醇钠模拟废水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研究了主要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压力、过氧倍数、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TOC去除率96.57%~99.86%.[结论]随着反应温度、压力、过氧倍数提高与停留时间的延长,TOC...  相似文献   

18.
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实验装置,氧气为氧化剂,对废水中的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用幂函数法则建立了COD去除率宏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SCWO技术可有效消除废水中的TNT,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TNT模拟废水的COD去除率显著增大。在温度为673~823K、压力24MPa、300%过氧量、TNT浓度为5.7×10-4mol/L的实验条件下,有机物的反应级数为1.18,活化能Ea为96.85kJ/mol,指前因子A为4.87×103s-1。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2):288-292
使用连续的超临界氧化设备,对模拟放射性废萃取剂在近临界水氧化条件下进行处理,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温度、压力、反应时间、过氧系数与COD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和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影响最为显著,影响反应过程的因素由高到低为: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反应压力和过氧系数。最佳工艺为温度506℃,压力21 MPa,停留时间158 s,过氧系数2.8。实验验证COD去除率达到99.75%99.89%,与预测值99.91%无显著差异,此模型建立切实可行。模拟废液中加入硝酸锶以模拟放射性物质,在最优条件处理过程中,锶离子分离度达到99.92%,分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以O2为氧化剂,在703-823K、压力24MPa、停留时间10-50s的条件下,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DDNP模拟废水实验,COD去除率可达99%;建立了COD去除率宏观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对处理DDNP是有效的,在超临界条件下,DDNP废水的COD去除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氧化剂过量2倍的情况下,DDNP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对有机物的反应级数为1.33级,对氧气为0.21级;反应活化能E。为30.7kJ/mol,指前因子A为6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