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采用活性炭三维电极系统处理含氯羟丙基胍胶(HPG)模拟废水,考察了Cl-质量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溶液pH、粒子电极填充率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为60 min,电流密度为7 mA/cm2,Cl-质量浓度为5 600 mg/L,粒子电极填充率为85%,溶液pH为2的最佳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68.15%。处理过程中,Cl-电解生成强氧化性的活性氯参与HPG的氧化降解反应,导致其断链生成多种氧化产物的中间体(包括氯化有机物),同时显著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武  杨昌柱  梅平  李良红 《水处理技术》2007,33(5):28-31,57
以模拟L-亮氨酸的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影响三维电极去除废水COD的因素及三维电极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主电极间距、粒子电极填充量、电解时间、电解电流及废水浓度等因素都对三维电极去除COD效率有显著影响,三维电极对模拟L-亮氨酸的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87.9%~90%。说明三维电极处理L-亮氨酸的废水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氧化处理煤化工含硫废水并同步回收单质S。Ni掺杂能够有效提高Ti/SnO_2-Sb阳极的电化学活性,在电流密度40 mA/cm2时,经过48 h的电解,COD由51 100 mg/L降低至6 880 mg/L,去除率为86.54%,色度(ADMI)去除88.50%。COD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动力学常数K_1为0.039 5 h2时,经过48 h的电解,COD由51 100 mg/L降低至6 880 mg/L,去除率为86.54%,色度(ADMI)去除88.50%。COD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动力学常数K_1为0.039 5 h(-1),电流效率和能耗分别为38.58%和35.72 kWh/kg COD,同时回收S单质4.55 g/L。回收的S单质系废水中含硫有机物在阴极被还原后又在阳极被氧化而生成,表明电化学氧化系统能够通过调控阴阳极,将含硫有机物回收为S单质,并同步实现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印染废水二级出水中含有难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国家和地方制定了日益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废水重复利用。文章以广州某印染废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电极法进行CODCr去除试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直流电压、进水pH及曝气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三维电极法对印染废水二级出水CODCr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电解时间为15 min、直流电压为28 V、进水pH为3.5、曝气量为一般强度时,出水CODCr浓度可从88 mg/L降低到37 mg/L,对应的去除率为57.9%。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多级串联粒子电极和二维平板电催化、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工艺处理初始COD为500 mg/L的苯酚溶液,对出水COD及电流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相同吨水电耗和电流密度,二维平板电极、三维粒子电极、多级串联粒子电极出水COD分别为56、170、34 mg/L,去除率分别为88.8%、66.0%、93.2%。多级串联粒子电极吨水电耗、电流效率、反应速率优于二维平板电极和三维粒子电极,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采用强化混凝-吸附耦合方法处理气田高浓度含汞采出水,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强化混凝预处理,在最佳pH为11、强化混凝剂加量为100 mg/L,能将水中的汞从9.5 mg/L去除至1.8 mg/L,汞的去除率为80%;采用生物质活性炭吸附,在吸附剂加量为5 g/L、吸附时间为6 h,能将水中的汞从9.5 mg/L降低至0.1 mg/L,汞的去除率为98.8%。采用强化混凝-吸附耦合处理,能使残余汞浓度低于0.05 mg/L,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多孔结构的多元合金为填料,采用微电解法处理镀镍染色有机废水。以废水COD(化学需氧量)去除效率为指标,研究了废水初始pH、填充比、微电解时间等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多元微电解处理镀镍染色废水的最佳工艺为:初始pH3.0,填充比1∶1,时间120min,充氧曝气。在最优工艺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4.7%,出水COD、镍及总铬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4.8、0.066和0.067mg/L,总铁含量也小于0.5mg/L,满足GB21900–2008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活性炭填充的三维电极反应器,对苯酚电化学降解过程中槽电压、电解时间、初始pH、粒子电极大小、辅助电解质浓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与苯酚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在槽电压6V、不调节pH、粒子电极粒径为2.360~4.750mm、氯化钠浓度1g/L、进水浓度500mg/L的情况下,电解60min,苯酚去除率高达80%以上.并且苯酚在三维电极反应器内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220 min-1.  相似文献   

9.
填充床电极直接氧化含氰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对低浓度含氰废水进行直接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填充床电极电流效率高,电流密度大,电解时间短;单位体积电解池的处理能力和电耗优于平板电极;对于含氰浓度低于250mg/L 的废水,采用填充床电极直接处理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乔楠楠  胡萌晓  马红竹 《硅酸盐通报》2014,33(12):3325-3330
本研究采用电-Fenton/三维电极联合技术降解苯酚废水,利用铁改性膨润土(Fe-Bent)作为粒子电极,考察了溶液初始pH、苯酚初始浓度、电流密度、电极间距及电解质浓度等电化学体系操作条件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监测了反应过程中铁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 =3,电流密度125 mA/cm2,苯酚初始浓度100 mg/L,电极间距1.O cm,电解质浓度0.05 mol/L,电解时间180m in时,苯酚的转化率可达到67.53%,COD去除率达57.11%.此时,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为6.93 mg/L,沥出的铁离子较少,说明粒子电极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高含盐高COD染色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新型的炭膜与三维电极耦合技术对其降解过程.通过对比三维电极工艺,考察了炭膜与三维电极耦合技术降解高含盐高COD染色废水的优越性,并研究了反应器参数对耦合技术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间距1.0cm,电流密度30 mA·cm-2,反应时间4 h,石墨玻璃珠混合物为粒子电极时,炭膜与三维电极耦合技术可将废水COD从4514mg·L-1下降到1050mg·L-1,COD去除率达到77%,对比三维电极电解过程,COD去除率提高34.2%.试验证明炭膜与三维电极耦合处理高含盐高COD染色废水是可行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Fenton试剂氧化结合电解法去除湿熄焦废水COD和NH_3-N。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前处理中,稀释倍数为2,调节pH至3,n(H_2O_2)/n(Fe~(2+))=15,Fe~(2+)绝对投加量为0.38 mol/L,反应时间60 min时,COD去除率达76.5%,COD为128.3 mg/L;电解法再处理时,控制Cl-添加量7000 mg/L,电流密度12 m A/cm~2条件下电解120 min,调节pH至8,静置30 min,COD和NH_3-N去除率分别达到95.2%和93.7%,浓度降为26.2 mg/L和19.3 mg/L,能达到循环回用于湿熄焦要求,说明Fenton试剂氧化-电解法可对熄焦废水COD和NH_3-N进行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氧化处理煤化工含硫废水并同步回收单质S。Ni掺杂能够有效提高Ti/SnO_2-Sb阳极的电化学活性,在电流密度40 mA/cm~2时,经过48 h的电解,COD由51 100 mg/L降低至6 880 mg/L,去除率为86.54%,色度(ADMI)去除88.50%。COD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动力学常数K_1为0.039 5 h~(-1),电流效率和能耗分别为38.58%和35.72 kWh/kg COD,同时回收S单质4.55 g/L。回收的S单质系废水中含硫有机物在阴极被还原后又在阳极被氧化而生成,表明电化学氧化系统能够通过调控阴阳极,将含硫有机物回收为S单质,并同步实现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分别研究了电絮凝技术和三维电极技术对含镍电镀废水的去除效果。在初始pH为3、初始镍浓度为120.7 mg/L、电流密度为6 mA/cm~2、反应25 min的条件下,电絮凝技术的镍去除率在90%以上。考察了影响三维电极处理的因素,包括活性炭吸附、搅拌、电压和进水镍浓度。在操作电压为6 V、反应120 min的条件下,三维电极技术可将初始镍浓度为10 mg/L和20 mg/L的电镀废水分别降低至0.1 mg/L和0.2 mg/L以下。利用电絮凝-三维电极联合技术处理含镍电镀废水,运行7个周期内出水总镍浓度均低于0.15 mg/L。  相似文献   

15.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纯Al板为电极,染料废水浓度为100 mg/L,极板间距为15 mm,NaCl浓度为0.75 g/L,电流密度为10 mA/cm2,溶液初始pH为6的实验条件下,电解20 min,脱色率可达97.5%,COD去除率为61.3%。电絮凝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有较强吸附作用的絮体,还可以产生能够破坏染料分子中发色基团的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含量。因此,电絮凝技术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化学法对钻井废水COD去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能有效的去除钻井废水中CMC产生的COD。钻井废水COD大小与随着CMC浓度增大而增大。去除效果则随CMC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CMC为250~600 mg/L时,调节合适的电化学处理参数,处理后出水COD基本能满足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去除1 mg/L COD电能消耗随CMC浓度增大而减小;电化学处理高浓度CMC(4000 mg/L)钻井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7.3%,COD去除效果明显。电化学法适宜用来去除钻井废水中CMC带来的COD,主要通过电解絮凝和电解气浮去除COD。  相似文献   

17.
将颗粒状活性炭作为三维电极的粒子,采用三维电极法去除配位电镀废水中的镍离子和铜离子。考察了pH值、电流、极板间距、炭水比(粒子电极活性炭与处理水量的体积比)对镍离子和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在设定的范围内,镍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率随pH值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电流和炭水比的增大而升高,随极板间距的增大而降低。当废水中镍离子和铜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82.309 3mg/L和52.761 5mg/L、活性炭的体积为1 000mL、处理时间为2.0h时,最佳的处理工艺条件为:pH值4、电流0.6A,极板间距20cm,炭水比10∶9。此时,镍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3.40%和86.20%。出水经过混凝沉淀后,镍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87%和99.68%,在出水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07 2mg/L和0.169 3mg/L,出水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王中琪  杨敏 《广州化工》2014,(7):130-133,199
以石墨电极为阴极,RuO2-IrO2-SnO2/Ti电极为阳极,处理后的柱状活性炭组成三维电极体系对实际PPS合成废水进行预处理,并与二维电极法进行处理效果比较。分析废水在不同浓度下的处理效果,研究废水在电解过程中主要有机物的降解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对废水CODCr去除效果上明显优于二维电极,CODCr最大去除率达46.5%;氨氮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2.9%和52%;废水B/C由0.15提高到0.44,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废水CODCr的去除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通过GC-MS分析,表明废水中存在苯环类化合物及具有碳链结构的无机物,电解反应后废水中氯苯、二氯苯类物质得以彻底去除。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炭微电解填料易板结问题,设计多级过滤层反应器结构,采用铁炭微电解活化过硫酸钠(Fe-AC/PS)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了铁炭质量比、过硫酸盐投量、pH对COD及色度去除效率的影响,借助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反应体系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分析了COD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铁炭质量比为1:3、过硫酸钠投量为15 mmol/L、pH值为6.0时,印染废水COD、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4.6%、79.6%,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说明Fe-AC/PS工艺对印染废水的有机物有明显的去除作用.Fe-AC/PS工艺降解COD的动力学方程为Y=0.3303X-0.3017,经处理后印染废水的BOD/COD由0.19增加至0.42.采用Fe-AC/PS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具有一定优势,能提高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0.
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甲醛模拟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模拟甲醛废水,考察了甲醛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优化了试验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甲醛去除率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电解时间〉pH4g〉电解电压〉极板间距〉甲醛初始浓度。最佳去除条件为:甲醛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pH值为3,极板间距为2.0cm,电解电压为9V,电解时间为90min。在此条件下,甲醛去除率达到95.7%,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迭91.5%和92.4%。三维电极一电Fenton法用于甲醛废水处理切实可行,效果明显,为实际废水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