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据汽车后背门内板结构特点及成形方法,介绍了汽车后背门内板不同位置起皱的成形机理,并提出了5种相应的起皱解决措施,为解决汽车后背门内板起皱问题积累经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汽车后背门内板为研究对象,根据零件形状起伏变化较大且拉深较深的特点,拟定了4道工序成形工艺方案。利用AutoForm软件对成形工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拉深过程中零件右上角部位出现的拉裂现象、尾灯附近处存在起皱风险、法兰面有较大回弹量、局部变薄等缺陷,并提出通过加大开裂处R角半径、优化压料面及修改拉延筋减少起皱、在回弹量大的法兰面增加加强筋等措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后背门内板工艺方案在成形过程中无起皱、开裂缺陷,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5.
使用UG对零件数模进行了工艺补充面设计,利用动态显式软件Dynaform对门内板拉伸成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引起零件缺陷的原因,提出了工艺模具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以汽车的滑门内板为研究对象,利用AutoForm软件对拉延工艺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零件在拉延成形后中间直角部位有拉裂风险,拉延深度较大的底面尖角部分有减薄率较大的风险,超出要求的最大减薄率。通过调整拉延参数和修改局部结构的方法使得零件的开裂风险消失,最大减薄率降到要求的范围内。对比实际零件生产发现与CAE模拟结果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16.
汽车后背门内板结构起伏大,塑性成形过程中板料的应力应变场复杂。结合板料开设工艺孔附近区域应力状态的理论分析,运用局部应力释放的方法,在产品四角和中间结构突变区域进行材料切除和开孔,改善了材料流动不均匀,缓解了局部应力集中的缺陷。利用有限元建模进行了多方案对比模拟分析,并与现场试模进行相互验证,重点考察了非圆形状的异形工艺孔及其位置布局对局部应力释放的作用。在现有模具拉深筋和模具压边圈压边力不调整的情况下,优化了带异形工艺孔的多边形坯料,解决了产品冲压成形过程中内部破裂和边缘起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介绍了一种尾门内板冲压工艺方案及带有双压料芯结构的拉深成形模具,描述了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方向的选择、各工序的工艺内容及设计要点,重点分析了尾门内板拉深成形工艺、拉深成形模的模具设计及其工作原理。拉深成形模具采用凹向拉深成形,在模具结构中窗洞压料芯上置设计,分阶段控制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料流状况来消除开裂起皱等质量缺陷。通过工艺优化及基于Autoform有限元的CAE模拟分析验证,缩短了后期生产调试周期。实际生产证明,该冲压工艺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尾门内板成形中的开裂起皱质量问题,零件精度及面品质量较好,同时也满足了四序化自动化线冲压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某车型后车门内板零件轮弧面的起皱缺陷,通过对零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确定了在弧面增加工艺凸包时改进工艺。运用CAE技术,确定了合理的冲压方向,设计了拉延模面,建立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对左后门内板零件的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改进工艺后零件的成形极限云图、减薄率云图、轮弧面起皱准则云图、轮弧面及底部安装面的厚度变化云图;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工程实验对模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即通过在左后门内板零件弧面增加工艺凸包,能够消除弧面处的起皱缺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