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的反应及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的反应及免疫效果。方法以巴斯德PV2061为生产毒株,以143代以内的Ve-ro细胞为培养基质,采用生物反应罐灌流方式培养,连续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灭活、纯化,制成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作为受试疫苗,按暴露后程序接种,无佐剂疫苗502人(A组),进口疫苗100人(对照组B组),观察反应和免疫效果。结果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局部和全身强副反应。首剂免疫后14d,A组与B组抗体阳转率均达100%,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5.2IU/ml和5.6IU/ml。第45天A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上升到9.5IU/ml,B组9.8IU/ml。结论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对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各自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0、7d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对照组疫苗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试验组疫苗用10%黄芪多糖(APS)溶液稀释,每只腹腔免疫0·5ml。BALB/c小鼠于15d无菌取脾,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昆明小鼠在免疫前和第1针免疫后4、7、14、30、45和60d眶静脉采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CTL试验和小鼠中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试验组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疫苗,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黄芪多糖能提高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接种反应及其免疫原性。方法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50例暴露后,按照0、3、7、14、28d免疫程序,分别接种国产、进口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观察组接种疫苗后,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情况。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接种后的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结果观察组疫苗接种后,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瘙痒发生率分别1.4%、0.8%、17.1%和2.4%;全身反应发热、皮疹、头痛、疲劳乏力和其他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4%、2.4%、4.2%和0.3%,且在第7天完全消失。观察组与对照组疫苗首剂接种后7d,抗体阳转率分别为40.3%和37.0%,14d分别为95.5%和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首剂接种后45d,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疫苗首剂接种后7、14、45d,血清中和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5d血清中和抗体GMT均大于0.5IU/ml。结论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接种反应轻微,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微载体)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在山东省高密市按临床方案的入选标准选取年龄在10~60岁,身体健康,无犬伤史、狂犬病疫苗接种史及该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志愿者,分Ⅰ、Ⅱ、Ⅲ期进行临床试验,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以进口同类疫苗作为对照,进行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试验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人数计Ⅰ、Ⅱ、Ⅲ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7.8%和7.7%,未见中、强反应,反应均为注射部位疼痛,不伴有局部红肿和硬结,为局部弱反应,未出现体温升高等全身反应,72 h时疼痛消失。Ⅱ、Ⅲ期临床免疫后,血清抗体阳转率14和45 d均为100%。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免疫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微载体)接种反应轻微,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二倍体细胞(human diploid cell,HDC)培养制备的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的安全性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年龄在10~60岁的常住高危狂犬病感染的健康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0人,按照"Essen"暴露后接种程序,分别于第0、3、7、14和28天经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疫苗,试验组接种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对照组接种进口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所有受试者在每次接种后留观30 min,观察即时反应,并在第6、24、48、72 h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情况。在首剂免疫前和免疫后7、14、42 d采集全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WHO推荐的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血清中和抗体,计算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所有受试者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均未发生Ⅲ级及Ⅲ级以上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在72 h内恢复。试验组和对照组局部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67%和6.83%,全身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首剂免疫后7、14、42 d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28.77%、100%、100%和28.72%、98.96%、1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和抗体GMT分别为0.274 8、19.744 3、37.575 0 IU/ml和0.247 4、17.327 4、37.723 1 IU/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HDCV)接种反应轻微,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在10~60岁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在广西岑溪市和苍梧县选择1 200名10~60岁健康人群,采用随机、盲法、同类制品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将1 200名受试者按1∶1随机配对,分别接种试验及对照疫苗(市售国产同类制品)。按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观察首剂疫苗接种后42 d随访期内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于首次接种后14及42 d采集静脉血,通过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共有1 199名受试者完成安全性观察,试验疫苗组(600名)和对照疫苗组(599名)的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3%和18.03%(P0.05),常见症状均为发热(发生率分别为8.00%和13.19%);局部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和10.52%(P0.05),均以疼痛为主(发生率分别为4.17%和8.85%)。1 147名受试者完成免疫原性观察,试验疫苗组(571例)和对照疫苗组(576例)首剂疫苗免后14 d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00%和99.83%,42 d均达10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抗体GMC分别为8.94和7.96 IU/ml,42 d分别为17.26和15.04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皮卡狂犬病疫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灭活提纯狂犬病疫苗(IPRV)加皮卡佐剂,与单纯使用IPRV相比,可使半数有效抗原量降至原来的1/5~1/10.显著提高抗狂犬病毒IgG和中和抗体滴度;促进诱生IL-2,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免疫;显著降低感染狂犬病毒野毒株小白鼠的死亡率,具有抗血清样和疫苗的双重效果;皮卡IPRV能通过小白鼠脑内注射的安全性检查和腹腔注射的毒性检查。  相似文献   

8.
皮卡佐剂狂犬病疫苗已取得国家临床研究批件。在暴露后免疫中,即使未同时接种抗血清,皮卡佐剂狂犬病疫苗也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无佐剂的市售疫苗。因此,皮卡佐剂狂犬病疫苗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治疗性疫苗,在无法实施抗血清接种时,用于Ⅲ度暴露后咬伤患者的免疫。本文就有关该疫苗的有效性作一综述,包括皮卡佐剂狂犬病疫苗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在动物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皮卡(PICKCa)即聚肌胞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扰素诱生剂。以皮卡为佐剂制成的皮卡狂犬病疫苗,其安全性不仅符合《中国药典》要求,而且其毒性、抗原含量和防腐剂含量均低于现行人用狂犬病疫苗。本文就皮卡佐剂及皮卡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寡脱氧核苷酸 (简称CpG)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狂犬病疫苗原液 +Al(OH) 3 、狂犬病疫苗原液 +CpG、狂犬病疫苗原液 +Al(OH) 3 +CpG 3种配伍方式分别免疫地鼠 ,同时用狂犬病疫苗原液作对照 ;免疫途径分为腹腔、皮下和肌肉 ,全程免疫结束后 2周采血 ,进行小白鼠中和试验。同时用NIH法对不同配伍的疫苗进行效力检测。结果  3种免疫途径以皮下和肌肉免疫效果较腹腔为好 ;3种配伍方式中以狂犬病疫苗原液 +Al(OH) 3+CpG的免疫效果最好 ;狂犬病疫苗原液 +CpG较狂犬病疫苗原液对照免疫效果好。结论 CpG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细胞免疫水平考察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肺部免疫的免疫原性,以验证在稳定性提高的同时,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肺部免疫原性不低于现行应用的流感疫苗原液腹腔注射免疫。将实验小鼠分为2个大组,每组分为阴性对照组、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组、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和阳性对照组(n=5)。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和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组分别以每只6μg血凝素(以H1N1计)肺部灌注免疫,同时以每只6μg非脂质体流感疫苗原液组腹腔免疫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免疫14 d和28 d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以考察其细胞免疫原性。脂质体肺部免疫可以诱导细胞免疫,且其免疫原性明显高于流感疫苗原液传统腹腔注射免疫组。与流感疫苗原液腹腔注射免疫相比,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通过肺部免疫,细胞免疫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氢氧化锌与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复合佐剂对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取6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为复合佐剂(0.27 mg氢氧化锌,100μg HS,0.125 IU狂犬病疫苗)1、2、3次免疫组,狂犬病疫苗1、2、3次免疫组,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经小鼠胫骨前肌免疫,除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于0、3、7、14、28 d进行免疫外,其他各组均为隔周免疫。分别于初免疫后1、2、3、4、8、12、16周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IgG水平。结果初免后1周,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血清未检测到抗-RABV IgG外,各实验组均产生抗-RABV特异性IgG;所有复合佐剂组在初免后3周均可产生高水平的IgG,初免后12周反弹性升高达到峰值,第16周仍维持较高水平。初免后1、2、3、4、8、12、16周,复合佐剂1、2、3次免疫组IgG水平均高于狂犬病疫苗相同次数免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IgG水平持续时间较长。初免后2周,复合佐剂2、3次免疫组的IgG水平均高于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3次免疫后);初免后3周,复合佐剂3次免疫组的IgG水平高于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4次免疫后)(P均<0.05)。结论氢氧化锌和HS复合佐剂能增强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氢氧化锌[Zn(OH)2]胶体,并检测其单独或与三磷酸腺苷二钠(Disodium adenosine tripho-sphate,简称ATP)联用对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方法采用葡萄糖酸锌作为锌源,与NaOH反应制备Zn(OH)2胶体溶液,对其进行纯化及检测,并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将不同剂量的Zn(OH)2胶体单独或与不同剂量的ATP联用,与狂犬病疫苗(0.25 IU)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抗原对照组,每组8只,Zn(OH)2和Zn(OH)2+ATP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单次免疫,抗原对照组分别免疫1、2、3、5次,分别于初次免疫后4、8、12、16周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所制备Zn(OH)2胶体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213 nm,可观察到明显的丁达尔现象,浓度为6 mg/ml,经光学色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合格,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急性毒副作用。大部分佐剂组抗体水平高于抗原单次免疫组,但均未达到抗原5次免疫组水平;0.27和0.21 mg Zn(OH)2组在初次免疫后8周内有高水平抗体产生;0.27 mg Zn(OH)2组在初次免疫后16周出现抗体水平反弹性升高;0.18 mg Zn(OH)2+1.0 mg ATP组和0.18 mg Zn(OH)2+0.5 mg ATP组在初次免疫后4周内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之后逐渐下降;2次和3次免疫抗原对照组在初次免疫后8周内,其抗体水平不及佐剂组。结论所制备的Zn(OH)2胶体佐剂单独或与ATP联用均可增强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且安全性良好,有望应用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禽流感裂解疫苗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将不同血凝素含量(20、30、45μg/ml)的铝佐剂和无佐剂人禽流感裂解疫苗各3批分别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0.5 ml/只,每批疫苗又分为1针、2针和3针组,每组10只,每针间隔1周,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首针免疫后21 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1针、2针组各3批无佐剂疫苗免疫小鼠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分别小于1∶40和1∶200;2针、3针组各3批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均大于1∶50,2针组20、30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的中和抗体效价均大于1∶200;2针、3针组20、30与45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针、3针组3批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均明显高于相应的3批无佐剂疫苗。结论铝佐剂疫苗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明显优于无佐剂疫苗,且20、30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接种2针可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广西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门诊狂犬病疫苗接种记录和随访登记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5剂免疫程序[分别于就诊时(0 d)、3、7、14、28 d,经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疫苗,幼儿可经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和2-1-1免疫程序[分别于就诊时(0 d)经左右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疫苗,再于第7和21天各注射1剂疫苗,幼儿可经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结果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201/9 572),不良反应中以单纯发热(>38℃)为主,占81.10%(163/201);2-1-1免疫程序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7%(128/5 398)明显高于5剂免疫程序[1.75%(73/4 174)](P<0.05),5剂免疫程序接种后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前3针次,2-1-1免疫程序接种后不良反应均发生在第1针次;低年龄、受伤程度为Ⅱ级、被狗以外的动物致伤和按2-1-1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结论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10岁以下儿童最好采用5剂免疫程序,以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Oka株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用病毒滴度为5.46和4.9 lg PFU/ml的Oka株HZ减毒活疫苗,于恒河猴右侧上臂三角肌皮下进行免疫,观察免疫后恒河猴的一般状态,并于免疫后2、4、8、12周及6、9、12月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荧光抗体膜抗原(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FAMA)法检测血清中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抗体水平。结果疫苗接种后无不良反应发生。免疫后2周,5.46和4.9 lg PFU/ml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1.7和27.9;免疫后4周,GMT达到峰值,分别为168.8和84.4;免疫后12个月,抗VZV抗体滴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Oka株HZ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猴体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重组猪胰蛋白酶(简称重组猪胰酶)在制备狂犬病疫苗[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CEF)]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分析鉴定重组猪胰酶及猪胰酶;用1.25 mg/mL猪胰酶及1、0.25、0.062 5、0.015 625 mg/m...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细胞工厂工艺制备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10 L转瓶和细胞工厂两种工艺在地鼠肾细胞上培养森林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收获病毒液,经病毒灭活、超滤浓缩、柱层析纯化、除菌过滤后,制备森林脑炎灭活疫苗。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SDS-PAGE对病毒进行形态观察及鉴定。将两种工艺共制备的6批疫苗免疫小白鼠,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通过家兔刺激试验及豚鼠主动过敏性试验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两种工艺共制备的6批疫苗原液,透射电镜下观察均可见约为50 nm的圆形病毒颗粒,SDS-PAGE分析均可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0 000和40 000~45 000的蛋白条带,病毒形态及蛋白条带大小均与TBEV相符;免疫保护指数均大于1. 0×105,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标准;家兔刺激试验对注射部位无刺激性,豚鼠主动过敏试验无小鼠出现过敏性反应。结论细胞工厂工艺和10 L转瓶工艺制备的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人群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应答。方法选择身体健康、无犬伤史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史的627名观察对象进行免疫原性检测,按生理发育状态分为5组:1~3岁组、4~6岁组、7~16岁组、17~40岁组和≥4l岁组,分别于免疫前、首针免疫后14和45 d,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ce focus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在所有免疫原性受试者中随机抽取225名,进行接种反应观察。结果 225名观察对象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的局部总反应率为5.15%,全身总反应率为4.42%,反应程度均为弱、中反应,无高强度及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免疫前所有样本血清抗体GMT均≤0.2 IU/ml,抗体均为阴性;首针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14 d,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转率均达100%,但抗体GMT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6岁组和7~16岁组较高,分别为9.42和9.01 IU/ml,1~3岁组和≥41组较低,分别为6.11和6.35 IU/ml,而4~6岁组与7~16岁组及1~3岁组与≥41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首针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45 d,各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仍为100%,各年龄组平均GMT在14.8~16.40 IU/ml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人群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临床反应轻微,免疫应答良好。但3岁以下婴幼儿及老年人抗体产生的时间有延迟的趋势,建议老年人及婴幼儿在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l、2针时,应适当增加剂量,以提高血清抗体阳转率及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