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煤矿矿井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凝处理试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PAC和PAM投加量、pH值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选择了混凝处理的最佳水力条件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AC和PAM投加量、pH值对浊度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调节矿井废水pH值的情况下,最佳水力条件为快速搅拌速率为200r/min,时间为2min;慢速搅拌速率为30r/min,时间为20min;最佳工艺条件为PAC的投加量约为60mg/L,PAM的投加量约为0.8mg/L,二者联合使用对浊度的去除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加载絮凝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PAC投加量、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搅拌速率、磁粉投加顺序对污水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磁粉和PAC投加量能提高污水浊度去除率;随着PAM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搅拌速率过快或过慢均会降低污水浊度去除效果;磁粉投加顺序越提前对污水浊度去除效果越有利。最佳工艺条件为:先投加350 mg/L的磁粉,再投加30 mg/L的PAC,快速搅拌4 min(350 r/min),然后投加2.5 mg/L的PAM,慢速搅拌3 min(100r/min)。在此条件下,浊度去除率最大值为95.3%。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正交实验结果分析表明:pH值为7,PAM量为2mg/L,壳聚糖量为2mg/L时,对废水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可达47.33%;pH值为7.PAM量为1mg/L,壳聚糖量为8mg/L时,对废水浊度处理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浊度去除率可达91.73%。对浊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是:pH值〉PAM投加量〉搅拌时间〉壳聚糖投加量。  相似文献   

4.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婷婷  徐晓军 《化工进展》2015,34(6):1799-1803
实验采用常见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通过烧杯混凝实验进行除铅, 比较了3种絮凝剂对矿坑涌水中铅的去除效果;进而比较了3种絮凝剂分别组合之后对铅的去除效果, 筛选出既高效又经济的混凝剂组合, 并最终确定混凝剂组合为PFS和PAM。并且考察了投加顺序和pH值对组合混凝剂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最佳PAC、PFS投药条件下与PAM混用, 对含铅矿坑涌水的处理效果要比单独使用PAC、PFS任何一种絮凝剂效果好, PAM有利于提高PAC、PFS对铅的去除率。PFS与PAM组合除铅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9.5, PFS投加量200mg/L, PAM投加量1mg/L, 投加顺序为快速搅拌时投加PFS, 慢速搅拌时投加PAM, 混凝反应时间14min, 静沉15min, 含铅矿坑涌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铅去除率可达99.05%, 出水铅浓度降至0.238mg/L,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5.
以某地钻井液废水为研究对象,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钻井液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条件为PAC投加量5 g/L,PAM投加量10 mg/L,pH值7左右,搅拌速率300 r/min。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钻井液废水COD由14256 mg/L降至2578 mg/L,COD去除率达81.92%。浊度由147 NTU下降到23 NTU,浊度去除率为84.35%;预处理后废水中的各项污染指标均有较大降幅,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减轻负荷。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7,(11):2077-2079
将酸洗废液制备的聚合氯化铁(PFC)为无机絮凝剂,壳聚糖(CTS)为有机絮凝剂,两种絮凝剂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来处理微污染湖水,考察PFC投加量、CTS投加量以及湖水pH对净化湖水的影响。结果表明,CTS投加量影响最大,其次是PFC投加量,pH值影响最小;当PFC投加量300 mg/L、CTS投加量6 mg/L,pH为7~8时去除效果最好,浊度和COD_(Mn)的去除率达88.7%,52.8%。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11):2077-2079
将酸洗废液制备的聚合氯化铁(PFC)为无机絮凝剂,壳聚糖(CTS)为有机絮凝剂,两种絮凝剂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来处理微污染湖水,考察PFC投加量、CTS投加量以及湖水pH对净化湖水的影响。结果表明,CTS投加量影响最大,其次是PFC投加量,pH值影响最小;当PFC投加量300 mg/L、CTS投加量6 mg/L,pH为78时去除效果最好,浊度和COD_(Mn)的去除率达88.7%,52.8%。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区外河流内微污染湖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研究O_3投加量、O_3氧化时间,海藻酸钠投加量和混凝时间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水质处理效果的影响,以色度、浊度、CODMn和磷酸盐4项指标来判断3种工艺的处理效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O_3投加量为0.5mg·L~(-1),O_3氧化时间为25min,海藻酸钠投加量为1.67mg·L~(-1),混凝时间为15min时,臭氧氧化-海藻酸钠混凝组合工艺对色度、浊度、CODMn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03%、77.32%、68.97%和77.34%。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PAFC混凝处理。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其与混凝剂PAFC单独投加进行对比,研究其强化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混合搅拌强度300 r/min,搅拌0.5 min,絮凝搅拌强度100 r/min,絮凝10 min,静沉15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在投加混凝剂后3 min投加,投加量为10 mg/L时,浊度和COD_(Mn)的去除率比常规混凝提高10%和8.8%,具有明显的增强混凝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四种无机混凝剂(Al2(SO4)3、PAC、FeSO4、FeCl3)和两种有机助凝剂(PAM、海藻酸钠)对再生纸浆造纸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投加量、投加方式及pH值对处理效果都起着重要作用,在pH为4左右,快速搅拌(150r/min)1min后加入200mg/LPAC,持续快速搅拌30s后加入1mg/L的PAM,慢速搅拌(60r/min)10min,其COD去除率可达44.14%,浊度去除率可达94.18%。  相似文献   

11.
以高铁酸钾和聚合氯化铝为预氧化剂和混凝剂,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高铁酸钾投加量和水体pH的交互作用对浊度和UV_(254)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建立二次响应模型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混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高铁酸钾的预氧化作用有助于强化PAC混凝沉淀工艺对浊度和UV_(254)的去除效果,当水体在偏酸性或中性条件下,PAC和高铁酸钾联用强化混凝效果较优;对浊度和UV_(254)去除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解逆矩阵得到优化的混凝参数为:高铁酸钾投加量为2.13 mg/L和水体pH为6.52,在优化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浊度和UV_(254)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1.9%和63.0%,实验验证得到92.5%和63.8%的浊度及UV_(254)去除率,与预测结果接近。证明利用响应曲面法能比较准确的预测混凝效果,可指导实际混凝过程、优化混凝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为混凝剂,采用强化混凝的水处理方法,完成对低浊度微污染水体中多氯联苯(PCBs)的去除,考察了2种混凝剂的投加量、水样初始浊度、水样pH值以及水力条件等因素对PAC、 PFS混凝剂去除低浊度水体中PCBs的效果影响。研究得出,当PAC投加量为7 mL/L,水样初始浊度为62NTU,慢速搅拌时间为15 min, pH值为5.0时, PAC强化混凝效果最佳,其对水样中PCBs的去除率为68.42%~76.02%,剩余浊度为1.01 NTU;当PFS投加量为5.5 mL/L,水样初始浊度为62 NTU,慢速搅拌时间为15 min,p H值为6.5时, PFS强化混凝效果最佳,其对水样中PCBs的去除率为70.30%~77.52%,剩余浊度为4.14 NTU。研究得出, PAC、 PFS均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的PCBs,且与PAC相比, PFS的去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的高纯度高铁酸钾对微污染水中双酚A(BPA)的降解效果以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自制的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可以稳定在90%以上;在pH为5、7.1和9时,高铁酸钾降解BPA效果较好,降解率分别为95.4%、99.0%和98.5%;BPA降解率与高铁酸钾投加量之间的关系符合Slogistic模型,高铁酸钾的投加量越大,BPA去除率越高,但m(K2FeO4):m(BPA)大于5时,去除率增长缓慢。高铁酸钾去除微污染水中BPA的优化pH在5~9,K2FeO4与BPA的质量浓度比应当控制在5~6,优化反应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凝沉淀法预处理洗浴废水,探讨混凝搅拌强度、混凝剂投加量、废水pH值及沉淀时间等因素对CODCr及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研究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的最佳运行条件为:中速搅拌(100 r/min)2 min,慢速搅拌(30 r/min)5 min,沉淀时间为15 min;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40、2.5~3.5 mg/L,pH值为6~9。在此条件下,废水中CODCr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和81%。采用混凝沉淀预处理,可以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为洗浴废水处理后回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垠  张冬翠  宋吉娜  李思敏  李芳德 《当代化工》2021,50(6):1293-1296,1301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混凝工艺优化处理.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混凝剂投加量、反应搅拌时间及反应搅拌速度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最显著,反应搅拌速度对其影响最弱.经过优化后得出最佳混凝工况:混凝剂投加量为22.78 mg·L-1、反应搅拌时间为25.35 min及反应搅拌速度为61.46 r·min-1,此时的浊度去除率可达到86.82%.经验证,响应面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为0.45%.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混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时存在的药剂成本高、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对比研究了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了浊度、UV254及CODMn去除率与流量、混凝剂投加量及预氧化剂投加量间的二次回归模型,研究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预氧化-微涡流絮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降低颗粒排斥力和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优于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结合Design-Expert软件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流量为6.5 m3/h(絮凝时间为15.7 min)、PAC投加量为20.8 mg/L、KMnO4投加量为1.0 mg/L,此条件下浊度、UV254、CODMn去除率分别为90.69%、69.26%、67.99%。优化后的工艺可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试试验,以PAM预沉+电絮凝反应/聚浮分离预处理作为UF膜前预处理,采用内压式UF膜应急处理突发低温、高浊度鹊山水库原水。试验结果表明,选用PAM预沉+电絮凝反应/聚浮分离作为UF膜前预处理可大幅度降低突发低温、高浊度原水的浊度、色度、COD_(Mn)和氨氮。UF膜运行过程中,跨膜压差、出水浊度的变化与UF膜前预处理后出水浊度波动幅度一致,但UF出水浊度、pH始终稳定。运行过程中,随着UF膜对进水的高浊度和大颗粒去除,与常规UF膜的COD_(Mn)去除率相比,该运行条件下的UF膜的COD_(Mn)去除率较高。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UF膜跨膜压差增大,UF膜的COD_(Mn)去除率缓慢下降。运行过程中,UF的平均出水浊度、COD_(Mn)(以O_2计,mg/L)、pH和NH_3-N(以N计,mg/L)分别为0.20±0.07 NTU、1.98±0.20 mg/L、8.07±0.01和0.09±0.07 mg/L。结果显示,经由PAM预沉+电絮凝反应/聚浮分离预处理后的突发低温、高浊度鹊山水库原水可选用内压式UF膜应急处理,且COD_(Mn)去除率、出水浊度和pH稳定。  相似文献   

18.
向珠宝玉石加工过程产生的高浊废水中复配投加聚合氯化铝和膨润土,以浊度、CODCr的去除率为指标,通过对投加顺序、pH、投加量、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原水浊度等因素的考察,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12,搅拌速度为200 r/min,搅拌20min的条件下,先投加膨润土,后投加聚合氯化铝,膨润土和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分别为150 mg/L和5 mg/L,对于CODCr值在220 mg/L范围内、浊度为(9250~9480)NTU范围内的珠宝玉石加工高浊度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浊度去除率达到99.9%以上。处理效果优于膨润土和聚合氯化铝单独投加,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为珠宝玉石加工废水的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絮凝沉降法处理腈纶纺丝后纺废水。以废水的浊度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PAC为较适宜的絮凝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并确定了较适宜的絮凝沉降工艺条件为:快速搅拌絮凝10 min,慢速搅拌絮凝10 min,沉降50 min,絮凝剂PAC投加量为25 mg/L,絮凝温度为40℃,体系pH值为6.77。此优化条件下处理后水样的浊度为0.51 NTU,浊度去除率达到86.64%。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微滤膜的水通量和延长使用寿命,研究了絮凝条件对微絮凝-微滤工艺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确定絮凝剂投加量范围,并借助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以水通量、跨膜压差变化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求解确定了微絮凝-微滤工艺的最佳絮凝条件:慢速搅拌速率为26r·min-1,慢速搅拌时间为6.09min,絮凝剂投加量为0.11mg·L-1。验证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