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0Cr钢件直径或厚度较大时,油淬不硬,水淬开裂倾向明显超过45钢,往往需要采用水淬油冷来提高硬度和避免开裂。多年来,我们在对40Cr热轧圆钢毛坯6种长轴淬火时,只注意控制适当的水冷时间,忽略了先下水端同时又是后出水端,冷却时间最长,且较轴体冷却剧烈,造成多件在先下水端面边缘3~5mm处产生深度10mm左右断续的1~3处弧形裂纹。后来增加了先下水端60mm左右“点水”预冷操作,使点水部分表层温度稍微降低,“点水”一定时间后,马上出水稍停,待“点水”部分由暗红色变为淡红色(约800℃左右)后,便迅速整体下水,全部下水后开始… 相似文献
2.
3.
工件淬火时,在保证淬透的前提下,采用更均匀、更缓慢的冷却方式,将热应力、组织应力减小到最低程度,以减小工件的变形[1]。该工艺方法在工具钢、模具钢的热处理中应用较为普遍。本文对40Cr钢底板淬火也采用了这种办法,使其硬度达到45~50HRC,平面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正交试验法,通过对40Cr钢低温淬火的工艺试验,确定该钢较优的低温淬火工艺方案为: 淬火温度:790±10℃; 保温时间:按1.2~1.6分/毫米计算; 淬火介质:采用5~10%盐水; 回火温度;根据图纸硬度要求而选择。经试验得到:低温淬火后回火温度与硬度之间的回归式: (?)=728-0.754T 生产应用表明40Cr钢低温淬火工艺具有:节电、节油、无污染、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缩短周期、降低炉耗、提高质量、切实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6.
采用CaCl2水溶液对40Cr钢进行强烈淬火并高温回火,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冲击及拉伸试验机等,表征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并与常规调质工艺(油淬)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0Cr钢采用CaCl2淬火介质进行强烈淬火+高温回火与常规调质处理相比,可获得细小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经强烈淬火+回火处理后,与常规调质相比,硬度提高8%~18%,强度提高3%~5%,冲击性能提高16%~30%,可满足其较高的服役性能要求。40Cr钢最优的调质工艺为850℃保温20 min后采用CaCl2淬火介质进行强烈淬火,再经580℃回火120 min后空冷。 相似文献
7.
8.
9.
10.
亚温淬火对40Cr钢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正交回归试验方法,研究了亚温淬火对45钢硬度的影响,建立了硬度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亚温淬火温度越高、回火温度越低,40Cr钢硬度越大。亚温淬火后40Cr钢的晶粒度小于常规淬火后的晶粒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40Cr钢磨煤机轴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发电厂磨煤机轴在运行约10 000 h后断裂,该轴材质为40Cr钢,断裂位置在直径变径处。本文通过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验、显微金相和扫描电镜断口观察,对该断裂轴进行了失效分析。1断裂原因分析1.1宏观观察对断裂轴进行宏观观察,断裂位置位于直径变截面R圆角处,R圆角较小,断口较平整,无明显塑性变形,属于一次脆性断裂。断口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从断口宏观形貌可以看出断裂起始于轴表面,断裂源区边缘有明显挤压痕迹;源区及扩展区较平坦,呈灰白色,无明显的棱线;断裂区有明显撕裂棱。 相似文献
15.
40Cr钢齿轮低真空变压氮碳共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于40Cr钢摩托车主驱动齿轮气体氮碳共渗的WLV-I型低真空变压表面处理多用炉的工作原理、结构、工艺特点和生产过程及效果,并讨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生产过程的措施.实际生产使用表明,与常规炉相比,低真空变压热处理工艺装备及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特点,是"老三炉"更新换代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和手段,研究了淬火工艺参数对40Cr合金钢调质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40Cr合金钢奥氏体化完全、晶粒未粗化的情况下,PAG淬火液浓度是影响其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因素,PAG淬火液浓度从2.60%升高至3.20%,钢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加;PAG淬火液浓度继续升高至4.00%时,40Cr合金钢中铁素体含量增加,同时下贝氏体含量也增加,其强度增加,塑性降低。当40Cr合金钢淬火温度为870℃、淬火频率为21Hz、PAG淬火液的浓度低于3.20%时,钢中可避免出现铁素体和下贝氏体组织,调质处理时可获得理想的回火索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温度“零保温”淬火工艺下,40Cr钢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850~910 ℃下“零保温”淬火和550 ℃回火后,40Cr钢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冲击吸收能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890 ℃“零保温”淬火和550 ℃回火时,钢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高值,这些性能均优于同温度下保温淬火时试验钢的性能。40Cr钢“零保温”淬火性能的提高与其淬火后得到的细小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的细化和奥氏体中碳浓度分布不均匀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