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长春近代木构架建筑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技术、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长春近代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文脉,旨在让人们关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为现代建筑设计注入新的创作泉源。  相似文献   

2.
在剖析浙江地区现存传统建筑实例的基础之上,尝试建立浙江传统建筑木构架区系表,对照阐释当时刊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所载官式作法与浙江地方营造语汇的关联,探讨浙江6个地区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闽南地区文化多样、匠派有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产生了多种传统建筑木构架形式.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厦门传统祠堂建筑木构架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总结、归纳不同空间常用的四种构架类型及特点,以期充实传统祠堂建筑的研究体系,为厦门地区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迅翔 《华中建筑》2004,22(1):111-117
木构楼阁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建筑类型,集中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木构建筑技术,对其研究有重要意义。从楼阁建筑空间、构架、立面和尺度四方面对楼阁的建筑构成作了初步考察,并结合历史上楼阁建筑的发展,力求全面探讨其中的构成规律,掌握古人楼阁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汪兴毅 《山西建筑》2007,33(21):63-64
以宋、辽以来的中国古代木构楼阁为实例,从楼阁上下层之间的结构处理、具有空间型结构性质木构筒体结构的形成等方面对木构楼阁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以及保证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婺州民居中厅堂木构架的特色及其成因。婺州传统民居被誉为中国东方民居的“明珠”,将木雕艺术与建筑艺术的融合发展到了极致。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平面布局和营建技术两方面,对厅堂木构架构成及特色的专题研究较少。本文首先对婺州传统民居产生的自然及社会背景进行研究,然后通过田野考察及文献研究,明确其厅堂木构架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地域特色。本研究可对婺州传统民居的研究进行补充,并为进一步探索江南地区厅堂木构架的特色与区划做出铺垫。  相似文献   

7.
1.简介 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南侧,为明代洪武十年(1337年)所建,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后殿是广州地区现存的少数明代殿堂建筑之一。在空间、梁架、斗栱尺度及构件加工工艺手法等方面,五仙观后殿反映了明代官式建筑的一些特征和艺术风格,同时反映了不少地方特征乃至古老的中原建筑制度。  相似文献   

8.
罗靓 《江西建材》2012,(2):18-19
从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论述了木构架土坯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土木结构房屋广泛存在于农村不发达地区,研究其抗震性能和抗震加固措施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建筑向高层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由土累筑,土上架木;二、在土石基上,纯然用木架构;三、以砖石砌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为主要潮流,则前面的两个阶段,恰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向高层发展的尝试性阶段,研究这一发展过程的大致情况及其衰落的原因,探讨这一过程对于古代木构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建筑是当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而木构建筑的建设是构筑生态建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木构建筑的生态节能优势和发展状况以及当前中国木构建筑发展的问题,展望了中国发展木构建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建筑因其精妙的木结构方式,在世界建筑史上成为一支独特的建筑体系。对古代木建筑的学习是中国古代建筑史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的学习手段包括手绘图、照片和制作模型等。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以建筑信息模型软件为辅助工具的学习手段,它是通过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难点,同时数字模型中记录的相关信息也会为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蛮楼类木构架为丽江纳西传统民居木构架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的营造技术具有结构稳定,构造合理,适用性强等特点。研究其营造技术对丽江纳西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大量实地调研、访谈和项目实践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对蛮楼类木构架营造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扒钉、CFRP布(碳纤维增强塑料布)和钢箍3种材料加固古建筑木构架榫卯节点.通过人工加载方式,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3种材料加固后榫卯节点M-θ(弯矩-转角)滞回曲线、M-θ均值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和延性的变化,对比了3种材料加固榫卯节点的抗震效果,并对3种材料在木构架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榫卯节点加固前后均有良好的变形能力;CFRP布加固节点承载力>钢箍加固节点承载力>扒钉加固节点承载力;CFRP布加固节点耗能能力>钢箍加固节点耗能能力>扒钉加固节点耗能能力;CFRP布加固节点刚度退化>扒钉加固节点刚度退化>钢箍加固节点刚度退化;CFRP布加固节点延性>扒钉加固节点延性>钢箍加固节点延性.建议扒钉用于小型木构架加固;CFRP布用于中小型木构架加固;钢箍用于中大型木构架加固.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为线索,揉合传统建筑产生的时空范围,多维视野地探讨中国古典建筑框架单一模式的原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及中西文化的比较,发掘传统文化心态的弱点,以期在多元的信息时代,建筑创作突破传统的单一模式,既立足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建筑。  相似文献   

15.
王天航 《华中建筑》2012,(11):135-137
唐代木构建筑是建筑史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研究内容颇为广泛,但鲜有涉及木构建筑用料量问题。而此问题实为联系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最为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木构建筑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唐代木构建筑理论研究及建筑遗址的复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文运用三种方法对唐代木构进行考察,发现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一是观念不同;二是繁简程度不同;三是应用范围不同。联系在于可将三种计算方法统一到同一个数学表达式中。  相似文献   

16.
重檐建筑考     
马晓 《华中建筑》2007,25(4):124-129
将历史典籍文献、现存文物资料、现代研究论著等相结合,系统考证了中国古代重檐建筑的起源、功能造型及其构架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定”为金朝较为稳定的一段和平时期,此时金国政局稳固,经济恢复,文化繁荣,良好的国内社会环境必然使其在建筑营造领域留下独有的印记。笔者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以及现场调研等方式,对于现今山西地区具有确切历史纪年的金大定木构建筑进行考证,并简要分析其现存状况与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重点对其营造特征从平面布局、梁架结构、铺作特征以及柱梁用材方面进行探析,以期总结该时期下山西各区域间营造特征的异同,为山西地区金代建筑营造特征的相关研究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8.
王天航 《建筑师》2013,(2):97-100
唐代己采用材份模数设计方法进行房屋营造,但唐代材份制度的内容却至今不甚明了。文章以木构建筑遗址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遗址中残留构件——柱础石的分析,找到还原唐代材份的途径,并推导出唐代木构的材份序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体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几千年来我国古建筑始终保持木材为基本材料、以木构架为主体的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木结构本身特点,结合我国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建筑文化因素,力求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析和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范艳辉  赵晓峰 《华中建筑》2011,29(12):169-172
中国古代宇宙观对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有着深远影响.该文分别从建筑群对宇宙观的形态比拟再现以及义理抽象诠释两方面对中国古代宇宙观对建筑群体布局的影响进行阐释,并分别结合明清北京紫禁城、西藏桑耶寺、武当山道教宫观、是坛以及明堂这些典型建筑实例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与建筑群体布局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