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煤尘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书召  景国勋 《煤炭学报》2010,35(4):605-608
用实验方法,在长1.5 m、直径0.3 m的爆炸腔体与80 mm×80 mm方形断面管道对接的实验装置中进行煤尘爆炸传播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爆炸火焰区传播距离远大于原始煤尘积聚区长度,爆炸传播过程中各测点冲击波压力出现先“升”后“降”变化,冲击气流衰减变化与爆炸煤尘量和断面有关,爆炸毒害气体并非一开始就扩散传播,而是在动压作用下冲击一段距离后开始扩散,可能存在膨胀极限区。  相似文献   

2.
不同总量沉积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的传播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连续相、颗粒相计算方法对瓦斯爆炸诱导不同量沉积煤尘参与爆炸进行数值模拟,对煤尘参与爆炸的行为机理进行了研究。结合瓦斯爆炸传播的两波三区结构理论,以及冲击气流对诱导煤尘颗粒飞扬、点火过程,分析了不同总量煤尘条件下的爆炸火焰发生情况及其作用机理,并对不同模式下煤尘区的冲击波和火焰传播的规律进行定量讨论,为认清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爆炸的机理,有效预防瓦斯煤尘爆炸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传播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矿中瓦斯爆炸容易引起煤尘参与爆炸,且掘进工作面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多发区域。在与实际矿井环境、几何条件相似的大型地下试验巷道中,进行了独头巷道瓦斯煤尘爆炸火焰、冲击波传播试验。试验中,瓦斯煤尘爆炸火焰到达各测点的时间与测点距离呈对数函数关系;爆炸火焰的传播速度在铺有煤尘段迅速上升,过了煤尘段开始下降;火焰区长度约为煤尘区长度的2倍;爆炸冲击波压力在铺有煤尘段前端降到最低值,然后迅速上升到最大值后下降。实验结论为煤矿隔抑爆装置的研制和安装提供了理论基础。瓦斯煤尘爆炸与单纯瓦斯爆炸相比,最大爆炸压力峰值大,火焰传播速度快;瓦斯煤尘爆炸的威力和破坏程度,要远远大于单纯瓦斯爆炸。因此,在煤矿实施防尘降尘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参与爆炸作用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丹  李润之  司荣军  张延松 《煤炭学报》2011,36(11):1879-1883
应用连续相、颗粒相计算方法对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参与爆炸的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此对爆炸作用模式及其异同进行研究。根据模拟结果,从不同煤尘云点火机理在爆炸过程中所起主导作用将爆炸模式分别确定为沉积煤尘扬尘爆炸和沉积煤尘火焰燃烧。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爆炸作用模式显著改变冲击波和火焰传播规律,影响小规模诱导火焰区的长度...  相似文献   

5.
煤矿瓦斯爆炸冲击波衰减规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弱冲击波理论,根据瓦斯爆炸释放的能量,推导出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中超压与爆源点距离之间的衰减关系,得到冲击波参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规律以及冲击波传播距离和时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全尺寸实验与理论计算的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数据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冲击波超压随距离衰减公式的合理性.应用研究结果分析了瓦斯爆炸后冲击波影响范围,认为小型瓦斯爆炸只是破坏局部通风系统,而大型瓦斯爆炸,或者瓦斯爆炸过程中有煤尘等参与会造成极大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瓦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断面为7.2 m2、长为658 m的实验巷道内,用cs2092H多通道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模拟煤矿掘进巷道,对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的爆炸冲击波能量、传播速度、衰减规律以及爆炸灾害的波及范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煤尘爆炸压力波衰减慢,爆炸传播距离远,且传播距离随瓦斯数量以及瓦斯、煤尘分布的变化而变化.与瓦斯爆炸相比,煤尘爆炸的剧烈程度强,坑道中煤尘的焦化明显,且可燃物灼烧情况可作为瓦斯煤尘爆炸的爆源点确认判据.  相似文献   

7.
瓦斯爆炸火焰波与冲击波伴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煤矿瓦斯爆炸过程中,爆炸火焰和冲击波是决定事故危害程度的2个主要因素。作者设计了氢氧引爆甲烷-空气爆炸的实验方案,对高速瓦斯爆炸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测试瓦斯爆炸传播阶段的火焰和压力状态,研究瓦斯爆燃火焰波与冲击波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研究表明,在瓦斯爆炸火焰传播过程中,湍流效应是加速火焰传播和伴生冲击波的重要因素;爆炸火焰的传播速度直接影响着爆炸冲击波的生成和加强程度。依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防治煤矿瓦斯爆炸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管道内瓦斯爆炸传播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发低浓度瓦斯抽放系统的安全设备,分别在DN500 mm和DN700 mm的试验管道内进行了瓦斯爆炸传播试验.通过动态信号综合测试系统采集了爆炸火焰和压力波的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管道内瓦斯爆炸压力波峰值与传播距离呈二次函数关系,爆炸火焰到达时间与传播距离呈对数函数关系,且火焰传播速度随传播距离的增长而增大,管道直径对爆炸的传播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长为4 m、断面尺寸为80 mm×80 mm的绝热巷道,运用AutoReaGas软件研究了9.5%浓度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爆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离点火源1.2 m之前,前驱冲击波尚未形成,超压历史曲线只有1个极值;在距离点火源1.4 m之后,前驱冲击波和火焰锋面分别形成2个超压极值。最大超压随着距离的增大先逐渐减小至最小值160.459 kPa,随后开始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值204.235 kPa,接着又开始减小。火焰传播速度在距离点火源0.72 m时为212.5 m/s,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到距离点火源3.2 m处增加到381.3 m/s。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巷道瓦斯爆炸时的传播规律,利用大型试验巷道对不同质量、浓度的瓦斯-空气混合物的爆炸过程及传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瓦斯爆炸时最大爆炸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瓦斯爆炸火焰速度变化特征、火焰波及范围变化特征等规律,得出:1)最大爆炸压力的峰值较大,且随着瓦斯量的增加,出现最大压力峰值的位置距爆源点更近;2)最大爆炸压力呈现时间随与爆源的距离增大单调增加;3)随着瓦斯量增大,火焰传播速度绝对值明显增大,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点距爆源距离减小;4)火焰区长度可达原始瓦斯积聚区长度的3~6倍,但火焰传播距离并不与瓦斯量的增加成正比.研究所得结论可为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益  孙建华  魏春荣  张宪伟  曲征 《煤矿机械》2011,32(12):156-158
针对目前撒布岩粉惰化技术、被动式阻隔爆技术、自动阻隔爆技术的局限性,提出构建固体阻隔爆装置应用在煤矿采掘工作面,设计并阐述了在圆拱形巷道、矩形巷道、梯形巷道中该装置的结构形式及动作原理,该固体自动阻隔爆装置,可以消除瓦斯煤尘爆炸时火焰锋面高温灼烧、冲击波超压破坏和井巷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和影响,同时具备重复作用及使用性,能够对井下爆炸后的二次爆炸或多次爆炸发挥阻隔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瓦斯爆炸是煤炭生产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安全问题,开展对其预防和控制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基于多孔材料对可燃气体爆炸传播的火焰具有淬熄作用,对压力波具有抑制作用,提出将钢丝网—泡沫陶瓷—钢丝网3层复合结构用于阻隔瓦斯爆炸传播的新设想,为阻隔爆技术开拓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煤尘爆炸是矿井热动力主要灾害形式之一。为明确煤尘爆炸的研究情况,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总结了国内外对煤尘爆炸机理、爆炸特性、爆炸传播规律,以及煤尘爆炸抑制技术在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现阶段的煤尘爆炸研究提出了展望。分析表明:针对煤尘爆炸机理的研究处于热力学阶段,针对爆炸特性、传播规律的研究停留在宏观特征参数方面,抑爆措施有待改进,需加强对煤尘爆炸自主知识产权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
爆炸波能量变化特征及壁面热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柏泉  菅从光 《煤炭学报》2004,29(4):429-433
在研究爆炸波能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壁面热效应对瓦斯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释热可分为4部分:①通过对流、热辐射变成了壁面散热;②通过导热、扩散和热辐射传给未燃气体;③通过膨胀做功变成了爆炸波能量及产物动能;④传播过程中的各项损失.管道内贴绝热材料后,壁面散热大幅减小(约为原来的1/3).减少的热量一部分通过导热、扩散向未燃气体传递.另一部分通过膨胀做功使爆炸波强度增大.两者均使火焰燃烧传播速度、爆炸波强度增加,并可诱导激波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魏少华 《煤炭技术》2006,25(10):53-54
煤矿炮采生产工艺中,爆破工艺是一项关键技术。爆破参数是否合理及操作方法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爆破效果、顶板控制、设备管理以及材料消耗等。通过总结现场实践经验,对徐州庞庄煤矿张小楼井2层煤的爆破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优化,并对现场操作方法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6.
粉体抑爆剂在煤矿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粉体抑爆剂在煤矿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将抑爆剂分为惰化剂和抑制剂的两种划分;并就现有粉体抑爆剂的抑爆机理进行了探讨,综合得出三种抑爆机理类型,进而对现有粉体抑爆剂的理化性质及抑爆机理进行了对比;对粉体抑爆剂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粉体抑爆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爆炸焊接炸药中食盐添加剂吸湿性强以及对环境影响大的缺点,研制出SBM-1添加剂代替食盐,通过在粉状乳化炸药中调节SBM-1添加剂的含量,达到控制炸药爆炸性能的目的。实践表明,在粉状乳化炸药中加入45%的SBM-1添加剂所制得的爆炸焊接炸药能满足复合板材爆炸焊接的质量要求,而且炸药的流散性好,易于布药,炸药爆炸后所残留的惰性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煤矿瓦斯爆炸水幕抑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水幕抑爆系统,并对其抑爆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研究表明,水幕抑爆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抑制井下瓦斯爆炸过程。水幕抑爆系统在喷嘴主要参数、安装方式、水幕间距确定情况下,抑爆效果主要与各装置安装位置、喷雾压力、喷雾强度和水幕带长度有关。水幕抑爆系统的研制,为有效抑制井下瓦斯爆炸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方法,特别是对煤矿发生的二次爆炸或多次爆炸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由于爆炸反应升高的环境温度,保护水幕设施后的人员和设备,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的二次爆炸。  相似文献   

19.
水抑制瓦斯爆炸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陆守香  何杰 《煤炭学报》1998,23(4):417-421
分析水参与瓦斯爆炸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并通过爆炸反应平衡计算,说明在瓦斯爆炸链反应过程中,主要是水作为第三体或惰性液滴破坏其中的链载体。从而降低瓦斯爆炸反应能力,瓦斯空气混合物水含量增大,瓦斯爆炸能力下降,强度降低,爆炸极限浓度范围缩小。这些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管道中煤尘爆炸特性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广东 《煤炭学报》2010,35(4):609-612
在长度为32.4 m、内径为199 mm的圆形管道中采用强点火方式对甲烷-空气混合物及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超压传播规律及爆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点火条件下甲烷-空气混合物的最大爆压和爆速分别为4 MPa、1 766 m/s,在标准状态瓦斯爆炸极限浓度外2.5%、4.1%、15.2%时也出现稳定爆轰。相同浓度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超压及爆速要大于甲烷-空气、煤尘-空气混合物,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在爆炸当量浓度时,随着煤尘浓度越大,瓦斯浓度越小,爆炸超压和爆速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