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能源》2014,(10):34-34
问: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几年来,中国一些企业也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截止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取得哪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能源,页岩气的开发对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能源安全的需求、高天然气价格的刺激以及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示范作用带动下,世界范围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非常活跃,其中阿根廷、英国、沙特、澳大利亚等国的页岩气勘探成果尤为显著。我国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坚持"绿色低碳"战略,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在从能源战略、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了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基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视角,运用SWOT量化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页岩气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并指出我国具有页岩气储量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大等优势,同时面临体制机制不配套、勘探开发技术不完善、环境风险巨大等挑战。最后提出了健康、快速发展我国页岩气产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国家加大科研投资;给予财政和税收支持;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多条途径推动页岩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走适合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低碳之路。  相似文献   

3.
裘品姬  钱娟 《中国能源》2013,(12):23-25,28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压力日益增大,作为常规能源重要补充的页岩气资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及国家"十二五"页岩气勘探开发重点地区,加快推进新疆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及新疆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新疆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推进新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外能源》2014,(1):106-107
专家们说,中国大量的页岩资源开发在竞争中缓慢启动。Sanford Bernstein驻香港的资深能源分析师Neil Beveridge,引用《纽约时报》的评论说,“天然气是中国的未来.但未来10年内才是页岩气资源真正大规模开发之时。”  相似文献   

5.
张抗 《能源》2012,(8):56-57
中国的页岩气可能没有美国那么丰富和易勘探开发,但其储量处于同一量级,开采的关键在于软环境的改善。有人说,世界上生产页岩气最多的是美国、而谈论页岩气最多的是中国。谈论的多,说明此事重大。上下关心众说纷纭,似乎也说明还没有去深入研究、更没有投入大量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6.
《能源》2012,(9):48-49
中国原有的技术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页岩气的开采,水平井和压裂法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不应过分担忧。与其他非常规油气一样,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与技术的创新、水平的提高紧密相联系。美国依托其雄厚的技术支撑体系、依靠技术创新花费了较大投资和较长时间才取得页岩气快速发展。因此很多人认为,在中国作为新的生长点的页岩气必然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方面要面临漫长的征程。美国一公司曾说:中国要掌握页岩气开发技术至少要10年。似乎离开美国技术中国人啃不下页岩气。这个说法不全对,甚至大部分不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可能是全世界页岩气资源潜力最高的国家,据估测,总可开采储量高达25万亿~36万亿立方米。2012年3月,中国能源局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提出页岩气产量存2015年将达到65亿立方米,到2020年的产量高达600亿~10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中外能源》2011,(3):104-104
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能源资源中单位能源消费量CO2排放量最大的是煤炭,大体相当于天然气的2倍。过去的煤电厂与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厂比较,相同发电量前者的CO2排放量达到后者的3倍。  相似文献   

9.
《能源》2011,(4):18-18
【本刊综合】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近日表示,国家能源局正在抓紧组织编制页岩气专项发展规划,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建立页岩气开发先导试验区,早日实现我国页岩气产业化,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能源评论》2013,(1):16-19
随着世界经济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快速转化成为必然。美国的页岩气大规模产业化开采,已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1.
《能源》2012,(6):26-27
对北京的政策规划者来说,耍减轻中国对进口能源越来越严重的依赖,开发页岩气可能是一条解决之道。美国能源情报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估计.中国页岩气资源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并且拥有全球最大的技术可采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2.
页岩气开发现状及成功开发页岩气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勇  杨海波 《中外能源》2011,16(7):47-50
介绍页岩气的性质、特点、全球分布情况以及国内外勘探开发现状,世界范围内,泥、页岩约占全部沉积岩的60%,页岩气资源前景巨大。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拉美、中东、北非以及前苏联地区等。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1012m3,与美国大致相当。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页岩气是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北美油气生产商把页岩气藏作为重要天然气开发目标,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对北美页岩气藏的深入研究并系统总结其勘探开发历史与成功经验,认为其有效勘探开发的关键在于有政策引导和水平井、水力压裂等先进钻、完井技术的成功应用。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很大,但我国对页岩气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勘探技术、钻井技术、开发技术和政策支持四方面论述了页岩气开发的难点和技术对策,提出了国内页岩气成功开发的工作思路,对国内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晓莱 《上海节能》2013,(9):14-18,23
中国政府首先把页岩气定位为独立矿种,这也就是意味着一方面勘探开发避免了中石油等国企垄断专营权的约束,另外一方面是民营资本可以介入到这种潜力巨大的能源行业中来,使地页岩气行业能完全实现市场化竞争。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关于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国页岩气勘查开采实行"开放市场"原则,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页岩气勘查开采领域。与勘查开采中国常规石油天然气所面临的高门槛不同,中国官方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勘查、开采页岩气;同时,鼓励拥有页岩气勘查、开采技术的外国企业以合资、合作形式参与中国页岩气勘查、开采。《通知》指出,由国土资源部负责页岩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主要通过招标等竞争性方式出让页岩气探矿权。  相似文献   

14.
舟丹 《中外能源》2014,(12):70-70
<正>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页岩气开发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1981年,美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压裂成功,实现了页岩气开发的突破。近年来,美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上实现了飞跃,页岩气开发迅猛,已改变了美国的能源格局。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到3025×108m3。我国页岩气可采储量全球领先,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计,中国页岩气储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页岩气可采储量有1275×1012ft3。我国正式进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是在2009年。我国页岩气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通过这几年的积极探索,部分资源评价井实现了商业化试生产,并基本掌握了页岩气开发的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丁健春 《能源》2012,(8):88-89
由于软硬件条件不同,美国页岩气的成功或许不能复制,但中国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美国页岩气革命正在改变着世界能源格局的版图,它不仅满足了美国国内的天然气消费,而且还正在筹划对欧洲出口,页岩气在美国的崛起,甚至还引发了一场有关地缘政治革命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6.
范珊珊 《能源》2013,(3):57-59
傍上中国石油巨头联合开采,已经成了外资公司在华开采页岩气的独特模式。这种曲线入华的开发模式,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巨大成效引起全球油气、能源界的强烈关注,中国油气业闻风而动,已从信息调研迅速进入选区勘探,开始形成“页岩气热”。在中美政府间的合作协议中,页岩气己被列为独立的一项。在迎接页岩气勘探开发高潮时,笔者认为,应重视页岩气的综合勘探开发问题,即不要孤立的对待他,而尽可能将其与共生、伴生资源一起去考虑其探明和利用。为此,本文从其赋存的地质条件和技术工艺入手讨论综合勘探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晓 《能源》2011,(1):72-73
与美国页岩气由中小企业唱主角的开发模式相比,中国国有大公司主导的老路越来越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9.
《能源与环境》2013,(5):67-67
我国页岩气可开采资源量排在世界前列.开发也具备一定的基础。页岩气“十二五”规划目标远大.要求到2015年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页岩气产量达到65亿m^3/a。目前,国内的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相似文献   

20.
康玉柱 《能源》2012,(7):36-37
在十年乃至更长时期以常规油气为主导的格局下,受技术、成本与环境制约,非常规油气规模化开发的战略机遇期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