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商贾云集、 文人交流的场所。前门东区现存大量的会馆建筑,也是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文章追溯前门东区历史渊源,研究会馆建筑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布局形态、空间特点、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归纳会馆建筑的特征。基于会馆建筑的特征,对会馆建筑保护与更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森栋 《城市建筑》2022,(24):152-154
本文研究对象为陕南清代会馆,通过对会馆类建筑的现状调研进行分析研究,并且以江西会馆作为案例,运用田野调研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及建筑类型学等对陕南会馆建筑的地理位置、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陕南会馆类建筑的影响进行剖析。最后,结合国家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政策,从城市与建筑关系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功能转型和空间转型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更合理地利用会馆类建筑的空间,对陕南会馆在今后的发展保护中提出合理的保护策略,以此来调节所在城市的空间肌理。  相似文献   

4.
陈蔚  张兴国 《新建筑》2011,(3):126-129
会馆作为我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基层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在"地缘和业缘"观念旗帜下结成的一种社会力量联合体。它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发挥过强大经济推动力,是社会管理能力的"亚文化群体",其文化内涵涉及神灵、宗族和儒商文化等多个层面。从对会馆文化内涵的探究入手,就该类型建筑的平面形制、空间形态与明清会馆文化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揭示出其建筑形制和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时代嬗变正是会馆文化不断发展的物质性体现,它既具有建筑类型上的"独特性与规定性",又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胡斌  陈蔚 《新建筑》2011,(5):105-108
通过对四川洛带古镇客家聚落形态、会馆建筑和传统民居进行田野调查、建筑测绘和历史资料采集,获得对于明清时期四川客家人移民文化与历史的系统认识.通过对包括客家人同乡会所——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的重要历史建筑典例进行建筑形态学与文化传播学角度的剖析,进而对福建、江西客家聚落、传统建筑形态与四川本土建筑文化形态的结合、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长沙苏州会馆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了苏州会馆的功能及特征,包括苏州会馆建筑的选址择基、平面布局、艺术特色及建筑材料,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湖南会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在当代建筑中更好的传承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
李玫莹  刘聪 《城市住宅》2021,28(7):149-150
河南省古建筑中南阳社旗山陕会馆是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较有特色的建筑群.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由来、发展过程及运用的材料上.通过实地考察、网络调查及参阅相关文献历史书籍,对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空间与构成形式、建筑文化及其建筑材料的运用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关街区是研究明清中原商贸文化的最佳研究对象。该文通过追溯亳州北关历史街区商业的历史发展,总结北关老街文化特色,从而探究会馆形成的原因及分类,并通过会馆建筑平面形态、院落布局总结归纳会馆建筑的空间特征,以期对北关历史街区发展做基础研究,实现保护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文化,并解释着文化。社旗山陕会馆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其中商业文化是最重要也是表现最为明显的文化之一,该文从会馆的建筑规模与等级、碑刻、建筑装饰、建筑形式四方面阐释其中蕴含的商业文化,为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
明清时期,在大规模移民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独特的会馆形式——移民会馆。文章通过对会馆概念、分类的简析,认为移民与会馆的关系密切,移民会馆的建筑独具特色,有形式多样、文化融合、建址集中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余颖燕  崔陇鹏 《山西建筑》2009,35(30):44-45
介绍了川渝传统会馆建筑的现状,从法律法规制定的角度探讨了川渝传统会馆的保护模式,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其价值,达到在川渝地区兴盛会馆文化,保护传统古建筑,发展旅游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祠堂、村庙、戏台是山西传统村落中最常见的公共建筑。当山西商人在客地以"敦乡谊、崇信义、通商情"为目的建造会馆的时候,很自然地赋予了它家乡公共建筑的文化精神和建筑形态特征。该文仅分析山西祠堂、村庙、戏台等公共建筑的文化精神在社旗山陕会馆中的体现,为研究社旗山陕会馆中建筑文化的融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冯棣 《华中建筑》2012,(8):180-183
文章通过对新疆石窟壁画中记录的建筑形象资料检视,重点对纯正的汉式木构殿堂、有印度遗风的塔形式,以及具备浓厚地域风格的民宅形式和城楼形式的建筑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进入新疆地区的佛教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而当时先进的中原传统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汉式建筑很早就进入了新疆地区,并且是当时佛教倡导的主流建筑形式;异文化间融合衍化催生出新的建筑形态,最终导致了外来佛教建筑文化摆脱原来的文化柬缚,逐渐地步入汉化里程。  相似文献   

14.
赖瑛  杨星星 《华中建筑》2008,26(8):162-165
广府和客家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主要民系。两大民系因历史成因、文化等方面差异而导致祠堂建筑在祠宅规划、建筑形制、装饰装修等宏、中、微观三层面的差异。长文从此三层面比较分析二者祠堂建筑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自贡西秦会馆是川渝地区会馆戏场的典型代表,兼有同乡会馆和行帮会馆性质,是清朝雍正年间在自贡经营盐业运销和开设钱庄票号的陕西商人为其行帮组织“西秦大会”而修建。西秦会馆规模宏大,戏楼雄奇,仪式空间完整,会馆主供武神关羽,盐商们用拜祭关公的繁杂仪式传达着对神灵的虔诚、对信义的渴望和对福禄的祈盼。但目前研究多围绕其建筑实体形制,忽略了其仪式活动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文章应用田野调查、文献阅读等方法,对西秦会馆的主要活动与功能以及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进行了梳理总结,试图通过其在年节举行的祭祀活动,结合其建筑实体空间特征,来探讨行业神信仰影响下会馆戏场内祭祀仪式与建筑空间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粤北地处岭南与岭北的交界地带,传统建筑显示出较强的地域特征。文章选取粤北厅堂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粤北厅堂构架的类型、步架关系、梁架特征、构造特征等,并对特殊梁架形式的成因展开分析。基本厘清了粤北地区厅堂构架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粤北地区传统建筑的保护、更新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凯  舒莺 《重庆建筑》2012,11(10):4-8
重庆建筑植根川东文化,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在塑造个性城市形象、提高地域文化地位和最大化发挥建筑价值上体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四川民居,是南方穿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建筑实物而较少涉及营造技艺。调查、记录、总结传统建筑工艺,结合构架形制、节点构造、工匠区系、地理方言区划廓清四川传统建筑及工艺内部的区域分野,对于建筑文化研究和当代遗产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四川汉族地区传统建筑工艺调查的第一篇文章,本文着眼于工匠对弯材的处理。通过弯料画墨、制作过程揭示穿斗民居的用料特点、结构原理;阐述榫卯原理及讨签—上签这一关键制作步骤,洞悉其背后的原理、设计思维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音乐厅和电影院是两种对建筑声学有不同要求的公共文化空间,音乐厅为自然声的演出空间需要较长的混响时间来满足音乐的丰满度,而电影院是通过电声系统还原影片录音效果的空间,要求较短的混响时间以提高语言清晰度。因此通过建筑声学设计将音乐厅和电影院的功能结合起来实现一厅多用可满足多种形式的演出要求,对降低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投资、提高文化建筑的利用率和倡导节约型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文以梵贝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为例,采用电动可调混响技术完美地将音乐厅和电影院的功能融为一体,并结合计算机仿真验证其音质效果,为传统音乐厅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