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性食品作为人类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极易受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给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动物性食品生产环节繁多,使得污染预防困难重重,因此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是预防和控制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技术特点、适用范围等方面综述了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在对传统方法和新兴技术的比较与分析过程中,结合当前动物性食品问题现状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需求,对相关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动物性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1~2015年保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保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样品采样要求抽样9类, 1404份食品样品。根据《食源性致病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方法对抽取的样品进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12种致病菌监测。结果 2011~2015年间检测样品中, 阳性样品83份, 检出6种食源性致病菌85株, 致病菌污染率为5.91%, 其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9.63%。不同年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类食品中婴幼儿食品及餐饮食品致病菌污染率最高, 分别为17.27%、14.81%; 散装食品致病菌污染率7.92%, 高于预包装食品3.28%(P<0.001); 第3季度的致病菌污染率为10.2%, 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08); 餐饮服务环节6种致病菌总污染率高于流通环节及生产加工环节。结论 保山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重点对散装食品进行监测监督, 在污染率高的第3季度及餐饮服务环节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于今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全面规定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食品的安全措施.食品安全事件中生物因素的污染发生频率最高,小到食品微生物超标,大到食品致病菌污染造成食物中毒,都给食品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餐饮食品及餐饮具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目的是监测酒店餐饮食品和餐饮具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酒店食客的饮食安全。选取酒店作为监测对象,对酒店餐饮食品和餐饮具采样检测,检测指标包括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结果显示:酒店餐饮食品和餐饮具存在一定程度致病菌污染风险。结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政府部门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研究工作,预防和控制酒店餐饮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多关注的是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等化学性污染,而对致病菌等生物性的污染有所忽视。中国农业科学院蒋士强教授在2016年中国实验室管理与检测技术国际论坛"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题中提醒大家要注意食品中致病菌微生物的污染,因为它是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丽江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为开展丽江市食品安全评估和确定高风险食品种类和分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6年采集丽江市售食品344份, 对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蜡样芽孢杆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344份食品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1株, 总检出率为14.82%。3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1.00%、15.13%和9.60%, 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的4种食源性致病菌, 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8.14%和3.49%; 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米米制品、学生餐(盒饭)和生肉类污染严重, 检出率分别为23.53%、18.18%和16.92%。结论 丽江市辖区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分析利川市食品安全现状及主要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种类、水平和变化趋势,为食品安全预警和相关部门监管提供依据,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方法:食品行业得到空前发展,各类食品层出不穷,选择流通范围广和消费量大的不同种类、包装类型的流通环节的食品,对其进行食源性致病菌和食品添加剂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利川市食品安全现状和危害因素。结论:食品中微生物致病菌污染形势总体较稳定,食品添加剂超标率较为严重,存在不规范使用或过量添加现象,食品安全状况和水平与国家标准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7.89%,食品添加剂超标率为12.73%。肉与肉制品、米面制品、干制食用菌和蔬菜是主要污染食品,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中街头流动摊位、超市、农贸市场是主要的污染场所。  相似文献   

8.
病原微生物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降低或避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每年有2亿多人遭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是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淄博市是山东省首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地市之一,从2010年开始进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风险监测。现对2018年监测的食品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食品贸易大幅度增长,同时致病菌引起的食品污染就有可能危机更多的人口,保证食品安全已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面对我国加入WTO,食品安全应引起我国食品业界极大的重视。因此建立验证标准和制度,使之尽快趋同于国际化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受污染的食品基质复杂且早期致病菌浓度低,干扰了现有检测手段的灵敏度。通常使用传统的增菌培养能提高致病菌的浓度以满足检测需求,但其过程耗时、费力,不能满足市场监管部门快速检测的需要。为了准确检测前期污染食品中的致病菌,保障食品安全,迫切需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富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被广泛研究,通过在其表面修饰能特异性结合致病菌的识别元件,能够对复杂食品基质中的致病菌进行有效的分离富集,结合现有的高灵敏度检测手段,可快速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早期检测。本文主要综述了磁性纳米分离技术、磁性纳米粒子与识别元件的偶联方式、识别元件的种类及结合检测手段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2007-2011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徐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07-2011年间共监测630份食品,总检出率为15.08%: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杆菌、志贺菌、创伤弧菌未检出.生肉类和水产品污染较严重,生肉以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污染程度高,检出率为分别为18.28%和10.75%;水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23.08%.结论 徐州地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掌握滁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确定高危食品种类、分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中的标准操作程序,对市售10类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共8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共抽检169份样品,检出致病菌17株,总检出率10.06%。其中蜡样芽胞杆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2株。结论滁州地区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其中婴幼儿食品、乳制品和桶装水等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污染菌为蜡样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事件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造成群体性中毒、食源性疾病、大规模食品货物召回等的重要原因。食源性致病菌可能在食品加工或流通的任何一个环节进入到食品中,因而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整个环节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都至关重要。近年来,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型荧光探针由于其高效的荧光效率和光稳定性、分子结构设计多样、检测模式灵活,在食品安全领域致病菌快速检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为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鉴别、鉴定等提供了一个优异的解决方案。本文从AIE探针的设计、检测效率、检测模式等方面综述了AIE型荧光探针在致病菌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场景下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松原市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6年采集全市五个县、市(区)12类食品,依据吉林省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7种致病菌。结果 在采集的12类共205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22株,总检出率为10.7%。在8种致病菌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30%,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11.1%。在12类食品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污染率最高45%,其次为学生餐26.7%。动物性淡水产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鲜榨果蔬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 松原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婴幼儿食品存在受致病菌污染的风险,其食品安全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2018年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区域涉及全州3个县(市),按照《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共采集18个类别1640件样品进行一般卫生指标检测,主要检测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1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2011-2018年共完成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18个类别1640件样品,获得6850条数据,完成率100%,食品样品检出致病菌共103件,总体合格率为93.7%;15类866件食品样品一般卫生指标合格率为100%。检出常见的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8种致病菌,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14.1%(36/255)、1.5%(15/1025)、1.3%(15/1152);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餐饮食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分别为12.6%、11.4%、8.7%。结论 2011-2018年全州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未监测到污染严重的食品,未发生食品恶性污染事件无重大及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食品安全总体形式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吉林省各地区外卖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为吉林省外卖食品行业安全监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吉林省八个地区的830件外卖食品,依据GB [补充国标号]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既然做了统计分析,最好能在结果中说明不同地区或不同食品的检出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830件外卖食品共检出致病菌46株,检出率为5.54%,主要致病菌为蜡样芽孢杆菌。各地区间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P=0.002),其中延边州的检出率最高13.75%,其次是白城市9.00%;蜡样芽孢杆菌在各类别食品中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5,P=0.005),其他4种致病菌均无差异P<0.05,热菜食品污染最严重为8.80%,其次是米面制品6.43%;各季度之间总体检出率无差异(χ2=2.496,P=0.476),第三季度污染最严重,检出率为14.29%。结论 2018年吉林省外卖食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致病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延边州,热菜食品污染最严重,主要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所致。[不通,请修改]提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延边州外卖食品安全的管控,严格管理热菜生产加工各个环节,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三聚氰胺奶粉到地沟油、毒生姜等,食品安全问题正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食源性致病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感染源,是食品卫生问题的主要源头,对于食源性致病菌必须要尽早地进行检测和防治,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本文总结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几种方法,希望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能够更快地检测出食品中致病菌,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每年向卫生部上报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递增,且大部分是由食源性致病菌所引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70%都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由此可见,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于2014年7月1日实施,对食品中致病菌的规定更加严格。所以  相似文献   

19.
<正>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检验能力要求的提高,致病菌检验与鉴定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中最基本且重要的工作之一。采用恰当的鉴定手段,及时、准确地鉴定出食品样品中的疑似致病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嘉定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2016~2017年嘉定区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共采集12大类样品433件, 检测460件样品, 并根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监测样品中有49件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 总检出率10.65%。其中, 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32.09%), 其次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0.62%)、沙门氏菌(0.23%)。检出食源性致病菌较多的前4位食品品种分别为冷面、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即食发酵豆制品、即食凉面(粉、皮)。结论 根据本研究显示本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应加强重点食品在各个环节的监管, 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