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建军  谭佐军  崔鹏  后德家 《红外》2007,28(4):38-40
对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原理及其主要应用进行了综述。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检测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作物、果蔬、肉制品检测及其他方面都有独到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NIRS)在塑料分选中的应用旨在对塑料种类与组份进行识别,从而提高回收效率最终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首先介绍传统塑料分选技术发展;其次概述近红外检测技术原理与其在塑料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在塑料分选领域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在塑料分选领域,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相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无损、高效等明显的优势,可通过实时、在线检测,定性与定量的方式对未知样品进行识别与分选。尽管该技术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在实际工程应用特别是检测的精准度,外延新的应用场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牛奶中的三聚氰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纯牛奶中三聚氰胺.实验分别配制了两组不同三聚氰胺含量的纯牛奶样品,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近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将含有和不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样品有效分类;结合光谱预处理和波长选择及模型优化方法建立的检测三聚氰胺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方便和环保的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牛奶成分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硕  徐可欣 《红外》2006,27(11):27-30
本文介绍了预处理方法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并以牛奶为例探讨了具体的预处理参数.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预测偏差为0.1g/dl~0.3g/dl,测量值与浓度参考值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数据预处理方法在模型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牛奶模型的建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食品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提供快速、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不损伤样品,使其相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方法更具优势,因此在食品药品检测方面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许多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简要阐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种子硬实测定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种子硬实率的方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兴虎付广伟  毕卫红 《红外》2006,27(2):33-37,48
简单概述了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邵小宇  江龙发  万承波  章明  章超  刘晔  耿响 《红外》2023,44(9):38-45
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分析过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建模过程,为后续工作者更好地建立油茶籽粕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通过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指标、标准制定以及模型转移技术中的发展,总结出该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三个研究方向:开拓新项目的模型建立、制定普遍适用的标准、解决台间差并完成模型转移。油茶籽粕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特医食品、保健食品等行业,因此大力开拓和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茶籽粕检测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仓储害虫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在仓储害虫识别应用中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国内外仓储害虫识别中的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了在仓储害虫识别中采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与图像处理识别技术结合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及光谱检测的基本理论,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光谱校正模型,对各种白酒进行了实验模拟,测量其酒精度的数值。得到的结果显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比其它算法,如主成份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方法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廖婷  陈永峰  杨行  杨嵩 《压电与声光》2014,36(6):999-1001
采用中国电科26所研制的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NIR)光谱仪建立液态纯牛奶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用自编的光谱实时采集分析软件,采集112个牛奶光谱并建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定性判别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定性分析模型能有效分类;定量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Rc为0.968 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72 4。  相似文献   

12.
乙醇汽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和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乙醇作为一种替代车用燃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调和乙醇汽油的过程中由于其辛烷值的波动较大,影响车辆的动力性能,因此对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含量的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定量分析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CA在光谱1840~2030 nm范围能够准确分类乙醇汽油和成品汽油;采用PLS在光谱1400~2200 nm范围准确测量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含量,其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standard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SECV)为1.35(%,V/V),可以满足大部分乙醇汽油生产企业的实际检测需求。因此,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PCA,PLS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乙醇汽油和成品汽油进行分类,对乙醇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也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罗威强  杨海清  李云 《红外》2013,34(1):15-19
提出了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南蛇藤品种进行快速无损鉴别的方法。收集了6种南蛇藤样本,并用光谱仪获得了它们在12493~4000 cm-1范围的光谱曲线。通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10个主成分。再结合不同的化学计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品种鉴别模型。由于主成分1和2上的得分分布对不同样本的聚类效果明显,可根据得分分布定性地区分南蛇藤品种。从220个样本中随机抽取165个样本作为建模集,并将其分别用于建立线性鉴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剩下的55个样本用于预测验证。经过主成分数的优化,鉴别精度均达到了100%。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南蛇藤的品种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琼  马国欣 《红外》2006,27(11):31-37
介绍了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组成及技术发展,以及在食品加工业、农业、废弃物体自动分类、石油化工、制药与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不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可同时对多组分样品进行瞬间分析。与光纤的连用已使它被广泛应用于过程分析。近红外在线分析技术今后将向专用、小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果内部品质近红外动态在线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无损检测、分析效率高、速度快、重现性好,适于现场检测和在线分析等特点,并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改善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水果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原理和方式及动态在线检测装置的组成,并介绍了在线检测的控制过程及在线检测分析软件。总结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与分级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分析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与分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水果内部品质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用于果蔬内部品质无损检测的NIRS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春梅  李宁  赵学玒  汪曣 《激光与红外》2009,39(11):1137-1141
文中对近红外光谱在水果和蔬菜内部品质检测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光谱检测和光谱信号处理中新颖技术的应用及便携式检测系统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内部品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同一品种同一批次玉米单倍体和多倍体个体种子为研究对象,基于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分析研究了用漫透射光谱测量方式采集光谱时,不同光照强度和光阑孔径得到的光谱曲线质量以及对玉米单倍体种子鉴别结果的影响.光谱数据经过预处理后,采用PLS+ OLDA特征提取算法,应用SVM建立玉米单倍体鉴别模型.分别统计多种不同实验条件所测数据建立的鉴别模型的正确识别率.结果表明,光阑孔径的大小影响光谱曲线信噪比,越接近玉米籽粒大小的孔径获得的光谱曲线越平滑;光照强度影响光谱曲线有效性,光照越强,波形峰谷差值越大,识别率越高.选择较高的光源强度和适合种子大小的光阑,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光谱曲线,以此建立的玉米单倍体鉴别模型,识别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8.
丁莹 《红外》2012,33(7):1-5
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青睐。作为这一技术的基础和前提,近红外光谱仪推动着其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有的近红外光谱仪已经难以满足研究与生产的需要,为此科研人员在现有光谱仪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研究,以提高其使用性能。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仪的研究进展包括仪器硬件的进展、光谱信号处理电路的改进、光谱信号处理方法的发展以及仪器软件的开发等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近红外光谱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肥胖的监控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近红外光在脂肪组织内的传播机理入手,研究了近红外光与脂肪及肌肉组织的吸收、散射、反射等相互作用。然后通过实验获取了脂肪组织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实验结果分析表明,930 nm是最适合用于进行脂肪组织厚度测量的波长,该波长处的光强与脂肪组织的厚度具有大范围较强的关联性。由于肌肉组织的干扰作用,及该处光强随脂肪组织厚度变化的动态范围较小,波长1 040 nm不适合用于脂肪组织厚度的测量。通过此项研究,为进一步更好地实现光学无损脂肪测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组织血氧参数近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及自主创新之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近红外光谱方法无损、实时、连续检测人体组织中的血氧参数,可直接得到大脑皮层、肌肉等组织中微细血管血液的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的平均值.与有创血气分析和检测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本课题组通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原理算法、测试技术、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的成果.现已成功地将实验室样机转化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TSAH-100).在新生儿医学、运动医学、组织移植、体外循环、药物疗效评定、基础研究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已测试900余例受试者.在长期的工作中,建立了高校、医院、企业紧密合作的科研体制,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医疗仪器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