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霞 《中国信息化》2014,(23):96-100
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组成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运行机制应包含政府组织结构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利益机制、安全保密机制以及共享评价机制。这六种机制中,政府组织结构和政策保障机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安全保密机制与利益机制是保障性因素,信息整合机制、共享评价机制与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分析安全机制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COM/DCOM的安全机制和MTS/COM+的安全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TS/COM+的OPC安全机制,包括安全调用机制和角色安全机制,并研究了各机制的作用范围,给出了它们程序实现的具体过程。企业不仅可以根据OPC接口标准统一访问系统低层资源,OPC安全机制又可以保证OPC客户端与OPC服务器之间访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应急机制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若干年里,建立应急机制,应付突发事件,成了热门话题。比如,反恐应急机制、恶性犯罪应急机制、石油危机应急机制、农业问题应急机制、外交应急机制、生态灾难应急机制等。在过去几个月的非典期间,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又成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
乔加新 《微机发展》2007,17(6):151-154
在深入分析安全机制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COM/DCOM的安全机制和MTS/COM 的安全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TS/COM 的OPC安全机制,包括安全调用机制和角色安全机制,并研究了各机制的作用范围,给出了它们程序实现的具体过程。企业不仅可以根据OPC接口标准统一访问系统低层资源,OPC安全机制又可以保证OPC客户端与OPC服务器之间访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舆情的新媒体传播具有即时性、快捷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舆情引导存在理念陈旧、机制不完善和研判能力 不足等问题,为此可构建高等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的总体框架。该框架包括事前舆情预警机制、事中舆情调控机制和事后 舆情消融机制三个阶段,舆情监控机制、舆情分析与研判机制、舆情介入与决策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信息发布与反馈机制、舆情消 融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七个环节,高等学校要根据每阶段的舆情发展演化特点,提出具体的应对与引导措施,对大学生舆情引导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Visual Prolog截断机制对回溯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英杰  华继学  徐彤  狄博 《计算机工程》2005,31(18):183-185
回溯是一种获得目标所有可能解的良好方法.然而不恰当地使用回溯,可能导致系统效率降低,时空开销增大,因此必须设置相应机制,仔细控制回溯过程.Visual Prolog的控制谓词,即失败谓词fail和否定谓词not,与截断机制,包括静态截断机制和动态截断机制,构成了完整的目标搜索求解控制机制,可以实现对搜索过程的仔细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回溯.该文在考察Visual Prolog回溯机制和截断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对其静态截断机制和动态截断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揭示回溯机制和截断机制的本质特性和应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在原有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处理OSPF配置参数的多机制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原有模型的可扩展性,嵌入了多种处理机制,包括多层过滤机制、异步通信处理机制、有限状态机机制、MIB接口机制和MIB映射机制,从而提高了MIB的处理效率,增强了协议的稳定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国内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展了中文分词词典机制的研究,目前已有的分词词典机制主要有:基于整词二分的词典机制、基于TRIE,索引树的词典机制和双字哈希机制。笔者根据中文中四字成语较多的特点对双字哈希机制扩展到四字哈希机制,下面介绍其分词词典的数据结构和查找算法。  相似文献   

9.
移动agent的控制机制包括移动agent的定位、终止和孤儿检测机制,该机制在移动agent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agent的各种定位机制研究较多,对后两种机制研究较少,因此当前的移动agent系统大多不具备孤儿检测的能力。本文在分析研究各种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的能量机制和影子机制实现孤儿检测能力所面临的问题,而后提出了一种利用权值和路径代理机制相结合的移动agent控制机制,该机制不仅能定位移动agent的位置,而且还能有效地检测和处理在网络某结点的孤儿agent,也能根据需要终止移动agent的执行,从而能及时有效地回收被无用agent占用的软硬件资源,同时还避免了能量和影子机制的缺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控制机制。另外,该机制还具有实现简单、灵活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PVM的协调检查点设置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基于PVM的并行程序运行回卷恢复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的退出再加入PVM机制、任务号隐式映射机制、任务结束前同步机制、防止PVM库重入机制,信号与消息协同触发机制、应用任务初始化机制以及作为前述各机制实现基础的函数包裹与换名机制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我们自主开发的ChaRM系统中,证明了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注意力机制AM被广泛应用到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推荐也成为推荐系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探讨了注意力机制的结构和分类标准,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DNN推荐、CNN推荐、RNN推荐、GNN推荐4个方面分析了现有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推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不足,阐明了其中的主要难点,最后指出了多特征交互的注意力机制推荐、多模态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推荐、融入注意力机制的多种深度神经网络混合推荐和注意力机制的群组推荐等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推荐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无线网络中一个基于对称加密算法的物理层辅助消息认证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广播信道的新型消息认证机制.提出的机制通过利用物理层信道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的独立性将传统的消息认证机制和物理层认证机制相结合,达到快速认证的目标而且传输负载最小.并与公钥基础的物理层辅助认证机制和传统的上层认证机制进行了比较,也进行了扩展分析和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出认证机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的基于P2P网络的发现机制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当前国内外P2P网络的发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发现机制--混合发现机制.该机制是对现有发现机制的改进和综合,并详细描述了该机制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案,为以后相应工作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地比较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相对定位系统的时间同步误差对TOA机制与TDOA机制定位估计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同步误差的组成,将同步误差计入观测模型,在此观测模型下修正了TOA机制与TOA/RSS混合机制CRB,并在相同的参考节点布局下分别与TDOA机制和TDOA/RSS混合机制的CRB做比较.新的观测模型表明,在观测方程中,发送端时钟误差同时也是未知量;TOA机制可解出该未知量,用于消除同步误差;而TDOA机制牺牲一个观测量用以消除发送端时钟误差,降低了系统时间同步要求,也即消除了一个未知量.理论证明及仿真结果均表明,在等量的同步误差和相同的参考节点布局下TOA机制与TDOA机制CRB相等以及TOA/RSS与TDOA/RSS混合机制CRB相等,而RSS机制分别与TOA机制、TDOA机制的混合,提高了TOA机制、TDOA机制在近距离定位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椭圆曲线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椭圆曲线密码机制与ElGamal机制、ECDSA机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签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抵挡自主选择消息攻击,并且不用求逆,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鲍亮  陈平 《计算机工程》2006,32(16):95-96,9
讨论了C++反射机制的实现问题,介绍了反射机制的概念和分类,比较了向C++添加反射机制的可能性和方式,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基于宏定义、模板和泛型机制的C++反射机制实现手段——“简单C++反射机制(Simple C++ Reflection SCR)”。  相似文献   

17.
陷阱机制及其在网络诱骗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UNIX访问控制机制在进行系统功能性隔离上存在困难,陷阱机制允许在虚拟主机隔离中以管理权限行使权利,为FreeBSD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隔离机制。本文介绍了FreeBSD中如何利用陷阱机制解决这一问题,以及陷阱机制实现的功能和陷阱机制在网络诱骗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是网格技术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OGSA作为体系结构的网格系统中主要采用关系模型作为其信息模型,采用通知机制作为其信息传递机制。在分析OGSA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信息传递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适应于网格环境的信息传递机制——推-拉模式信息传递机制,该机制能够较好地弥补通知机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组件集成过程中的依赖性解析机制,主要包括组件集成过程中的集成序列解析机制、集成组件版本检测机制和集成环境检查机制,着重讨论了序列解析机制中的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20.
对等网络是一种区别于客/服机制的点对点通信网络新技术。对等节点的发现机制是P2P系统开发中的关键之一。主要论述了当前国内外P2P网络的发现机制,说明了这些发现机制的利弊。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具有更广泛适应性的最新的发现机制——混合发现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混合发现机制是将两种发现机制合成的特点,详细描述了该发现机制的设计思想,改进方案及实现方式,以Sun公司推出的JXTA开发平台作为实现工具,为以后相应工作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