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通过对主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技术方案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合各类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组网方案,确保科学组网、可靠通信。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串口通信模式,介绍了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子站与FTU光纤通信组网方式、子站和主站通信方式以及FTU直接和主站通信的组网方式,并且在通信可靠性、通信速率和经济性等方面对这几种通信方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稳定、可靠的本地通信方式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文章提出了基于互连矩阵的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通信组网性能评估系统。评估通信模块路由中继深度、路由收敛速度、通信时延等组网性能指标,并给出了各性能指标的算法实现。系统可有效评估不同厂家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通信产品的组网性能。为评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产品提供了检验平台。  相似文献   

4.
易琨  周剑  阮倩  崔光宇  陈静 《江西电力》2020,44(2):13-16,31
国家电网公司正大力发展城市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工作,而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关键在于配网通信网络的建设,配电通信网络组网方式与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性能的优劣。在国家电网公司现行的骨干通信网络中,已有很成熟的通信技术与组网技术应用,主要分为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两大类。首先介绍了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然后对几种的常用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指出了其应用特点,为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镇居民电能信息采集通信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城镇居民电能信息采集通信系统中可以选择的远程信道、本地信道的性能,结合海盐县供电局配网通信系统的建设,提出城镇居民电能信息采集通信系统远程信道采用光纤专网(EPON),本地信道采用RS-485通信方式,辅以其他通信方式的通信组网方式,重点介绍了各种通信方式的性能、通信方式选择的依据以及海盐县供电局的使用状况。目前,此种组网方式已经在海盐县供电局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明昭  郭年 《湖北电力》2014,(10):62-65
智能电网下的配电网通信建设直接影响着配网智能化功能的发展。文章结合湖北电网配网通信系统建设情况,介绍了配电通信系统的组网模式和组网技术,提出了在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为今后开展配电网通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电网防灾系统通信组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合理的信道选择和组网设计,将密布于电网区域的电力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数据传送至省级中心站。实践证明,电力数据调度运行管理信息系统(DMIS)专网是合理的通信组网设计。  相似文献   

8.
探讨涉及集抄系统数据通信领域,基于一种GPRS服务端组网技术在电力数据采集终端的实现方法以及应用,在低压台区集抄系统中实现多对一的通信组网方式,真正实现数据多点传输的目的,为营销系统大数据分析提供通信方式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针对110kV及以下规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特点,分析了目前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存在的不足。详细论述了VLAN技术的功能特点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网中的传统应用,分析了VLAN技术在这种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基于PVLAN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网方案,解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中的诸多隐患,有效地优化了通信网络。仿真实验和现场的实际运行充分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电厂电气监控系统(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ECS)的发展高度依赖于通信组网技术,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可维护性与ECS的组网模式及其与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的接入方式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ECS的一般组成,分析对比了间隔层与通信管理层之间的2种不同组网模式,即面向电气间隔的组网模式和面向过程的组网模式。并比较了ECS与DCS的常用接入方式,指出面向电气间隔的组网模式以及ECS与DCS混合连接运行模式比其他模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应急通信网络及其抗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强  刘献伟  邱丽君 《电网技术》2009,33(11):104-108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应急通信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具有3层结构和2个数据共享中心的电力应急通信网络框架。依托电力系统现有通信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技术和卫星通信车载技术,设计了网省公司与地、市级电力公司(变电站)之间的应急通信网络。介绍了网络连通度和虚拟节点的概念,阐述了基于连通度的网络抗毁性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对比分析了设计的电力应急通信网络和现有电力通信网络的抗毁性能,证明了电力应急通信网络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试谈大区系统500kV电网远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善瑾 《中国电力》2004,37(11):23-26
500kV电压是国内多数大区系统的最高电压等级,500kV电网的安全和短路电流是大区系统规划中的2个重要课题.文中从500kV电网结构出发.提出一些对大区系统安全可靠供电有帮助的看法和2种500kV电网结构模式,以供规划参考,以利近期电网与远期目标电网相结合,形成一个能进一步提高500kV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有利于限制短路电流的目标网架。  相似文献   

13.
赵晋平  赵剑 《电力设备》2007,8(2):33-36
结合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概括了农网营销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平台、网络通信技术,介绍了完全B/S结构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报表系统、虚拟局域网技术、低压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等几种在农网营销系统领域采用计算机技术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电力通信网络管理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难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文章将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定位在多专业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上,通过论述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的概念,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要求,并对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发展步骤进行了探讨,展望了其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与建设为重点,阐述了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内涵和建设目标;设计了电力监控系统全场景网络安全感知与主动防御体系结构,并对电力监控系统全场景网络安全感知与主动防御体系中的可信互联、智能防御、安全互动3个部分做出重点介绍。从而为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已构建的电力系统网络中总是存在着会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网络节点,即薄弱环节,因此,对于庞大的电力系统网络来说,寻求网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对区域性电力系统进行网络建模,并以节点功率变化为基础,构建网络中某一发电节点的功率值变化或者从电网中解列后对网络系统中其他元件功率影响的一种新算法模型。并提出了功率变化度的概念,进而辨识电力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对电力系统的经济可靠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最后通过一个电力系统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CIM标准的多级电网模型集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锋  唐国庆  顾全 《电网技术》2007,31(12):69-73
电力系统调度一般采用分级电网监控方式。各级调度系统只建立监控范围内的电网模型,外网部分采用等值处理。文章基于CIM标准提出对各级调度系统的电网模型进行集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上下级调度系统模型之间的关口电网,对分散的各级电网模型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电网结构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个分散式模型集成的在线系统,实现全网的分散维护、集中建模。测试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形成完整详细的全网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电力系统可观测性和量测量配置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算法。相应的辅助分析软件可以为电力系统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网量测量的合理配置,或者为在远动装置检修、更新时进行量测量的调整补充,提供辅助分析的手段。该方法可以从在线实时数据库获得系统结构,开关状态和量测系统信息,通过网络结线分析和网络可观测生成树分析网络可观测性,保证电力系统状态估计软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在江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宿昌 《江西电力》2003,27(6):9-11
对江西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全面介绍了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实现与完善化的设想,着重阐述了该系统在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特性分析与模型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出发,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建立基本复杂网络模型,引入具有电力系统特征的物理参数,对电力系统的复杂网络模型加以改进。针对目前较为关注的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对电力系统的复杂网络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模型改进前后所得到的统计特性指标,指出改进后的模型不仅可表征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的基本特性,更能表征电力系统复杂网络的物理特性。此外还探讨模型的改进对电力系统复杂网络小世界特性分析的影响,指出在进行适当的参数变换后,改进后得到的统计特性指标也可用于小世界特性的判定,进一步验证了模型改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