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硫酸烧渣制备SW型脱硫剂并用以进行洳气,煤气脱硫。结果表明:以藜民的脱硫剂对沼气,煤气中H2S的脱除率可达99%以上,吸附工作硫容率可达30%同时探讨了影响脱硫率的因素和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制备SW型脱硫剂,并对其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半水煤气、焦炉煤气、水煤气中的H2S进行了工业脱硫试验。经半年以上运行表明:H2S含量从3000-5000mg/m^3降为20mg/m^3以下,当脱硫剂工作硫容达30%时可返回硫酸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TG—F型煤气脱硫剂是太原工业大学煤化工研究所研制的一种高效干法脱硫剂,该脱硫剂具有硫容高、活性大、操作方便、能实现边生产边再生等优点,在国内有较多煤气生产厂家采用TG—F脱硫剂进行脱硫,但其运行环境必须具备一定的工艺条件(水份和氧气)。广州油制气厂是广州唯一的管道煤气气源厂,生产能力为日产热值27.2MJ/m~3的油煤气40万m~3,直接采用TG—F干法脱硫,煤气进口H_2S含量为3000mg/m~3左右,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TG—F干法脱硫剂能有效脱除  相似文献   

4.
铜锰高温脱硫剂的物性及脱硫性能(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代高温煤气脱硫剂-铜锰氧化物经物性测试,其强度明显高于锌基脱硫剂而且耐昶,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和较高的硫容。通过调节煅烧温度还可获得高强度的脱硫剂。  相似文献   

5.
铜锰高温脱硫剂的物性及脱硫性能(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高温煤气脱硫剂-铜锰氧化物经物性测试,其强度明显高于锌基脱硫剂而且耐高温,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和较高的硫容。通过调节煅烧温度还可获得高强度的脱硫剂。  相似文献   

6.
红尘脱硫剂的配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 在城市煤气的生产、储存、输配使用中,为保护设备、管道、伐门、气柜、表灶具不被腐蚀,需要对煤气进引脱硫,株州市煤气工程,原设计采用氧化铁屑脱硫剂,其制备方法主要是以一定比例的铸铁屑、锯末屑及少量的熟石灰或纯矸加水混合,经常翻动自然氧化而成。这种脱硫剂制备麻烦,需要大面积的自然氧化翻晒坪(我厂约需3000平方米),需设专人管理,氧化周期4~6个月,费时又费工,这种脱硫剂易结块,硫容低,使用寿命短。且铸铁屑原料供不应求,外购需用钢材指标对换。价格又在成倍上涨。  相似文献   

7.
TGF脱硫剂连续再生的安全问题郭汉贤,苗茂谦,刘明清(太原工业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太原030024)常温氧化铁脱硫剂广泛用在煤气脱硫。为了强化脱硫过程,提高脱硫效率,延长脱硫剂寿命,人们希望在脱硫的同时,进行连续再生。所谓连续再生是指在氧化铁塔(箱)的...  相似文献   

8.
沼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厌氧消化所产生的沼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沼气干式脱硫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沼气脱硫的影响很显著,当脱硫塔的温度为25~40℃时,控制好其他运行参数,脱硫效率一般都在90%以上,满足沼气风机和沼气锅炉的要求;脱硫剂连续再生时,其对O2的吸收率为50%~70%;脱硫剂的硫容可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部分油井硫化氢浓度超过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要求的10 mg/m3,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因此开展了油溶性脱硫剂研究。优选了有机醇胺脱硫主剂、互溶剂、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反应速率、反应温度;实验了管道混合器脱硫剂加注工艺。通过研究形成了油溶性脱硫剂配方:脱硫剂S1加量为1.2倍硫化氢物质的量浓度,互溶剂W3加量为13%~15%S1,表面活性剂Q2加量为0.4%~0.6%S1,该脱硫剂在长庆油田8口油井开展了原油脱硫现场实验,治理后硫化氢浓度均降为0。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当煤气中硫化物(主要是H2S)的含量较高时,H2S就容易和输入气体的水分结合形成硫氢酸,使金属设备生成相应的硫化物而造成腐蚀,从而造成输气管道漏气或堵塞。而城市煤气中的硫化氢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SO2)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当煤气用于冶炼铝钢等金属时,硫化物会渗入金属体内降低金属质量;若用于合成氨会使催化剂中毒等。因此,城市煤气生产厂都采取措施降低煤气中的H2S含量,使其小于20mg/m^3。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提高脱硫剂脱硫效率的做法思考成文,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姚雪飞 《云南建材》2011,(17):293-294
本文简要介绍了钢厂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从脱硫工艺初投资、脱硫剂、副产物、系统阻力、装机容量、运行问题、运行费用等方面对循环流化床法、氨法脱硫、石灰石一石膏法三种脱硫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从而选择因地制宜的脱硫工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不同焙烧条件对成型脱硫剂宏观结构及其脱硫性能的影响,着重考察了脱硫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提出了脱除H2S的最佳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以脱硫建筑石膏主要胶凝材料,配合轻骨料以及外加剂配制而成的脱硫石膏轻质底层粉刷砂浆,代替传统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兼具墙体的找平层和保温层,同时具有防火、吸声、调节空气湿度等功能。采用机械喷涂技术,可解决石膏砂浆的施工难度问题,且施工速度提高三倍。同时解决脱硫废渣的处置问题,符合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4.
脱硫效率与进口煤气中H2S浓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增光 《煤气与热力》2000,20(3):173-174
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脱硫效率与进口煤气中H2S浓度的关系,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脱硫效率才与进口煤气中H2S浓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钢聚丙烯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深梁试件,通过静力试验研究混杂纤维HPC深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正交试验中考虑的因素主要有钢纤维特征参数(类型、体积率、长径比)、聚丙烯纤维体积率、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等。结果表明:混杂纤维能改变无腹筋HPC深梁的受剪破坏形态;混杂纤维的掺入使得HPC深梁的剪切初裂强度和抗剪极限强度明显提高,其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45.2%和25.6%。将塑性理论应用于混杂纤维HPC深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分析表明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的大小对混杂纤维HPC深梁抗剪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但水平分布钢筋的作用大于竖向分布钢筋。分析了混杂纤维的增强机理,提出了基于"拉杆拱"模型和劈裂破坏计算模式的混杂纤维HPC深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16.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效率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影响燃煤锅炉烟气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系统节能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旋流板塔煤浆法烟气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浆法烟气脱硫是以煤浆洗涤含二氧化硫的烟气,二氧化硫溶于浆液形成亚硫酸,煤中黄铁矿与亚硫酸、氧气发生反应,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从而实现烟气脱硫.反应过程中,煤中的黄铁矿硫也被转化为硫酸而浸出,反应产生的Fe3+/ Fe2+又对脱硫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以旋流板塔为吸收设备,研究了煤浆法烟气脱硫过程中浆液温度、液气比、空塔气速及浆液固液比等操作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液气比、空塔气速及浆液固液比均有利于提高脱硫效果.随着烟气脱硫过程的进行,脱硫浆液中的总铁含量不断增加,说明煤中黄铁矿被不断浸出, 故此法在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同时也降低了煤中黄铁矿硫含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7个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和1个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分析钢纤维体积率、节点核心区配箍率以及柱端轴压比对节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破坏主要有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梁端弯曲破坏两种模式;随着钢纤维体积率和节点核心区配箍率的增加,节点受剪承载力显著提高。结合对国内外相关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分别提出了考虑轴压比、钢纤维体积率以及节点核心区配箍率影响的适用于钢筋钢纤维普通和高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考虑钢纤维影响的节点梁端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阳慧明 《山西建筑》2011,37(33):176-177
分别介绍了双碱法脱硫技术和CFB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原理,从技术难易程度,应用范围,脱硫效率,投资及运行费用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脱硫技术的优劣,总结归纳了各自的优缺点,以指导现代燃煤电厂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20.
Zhao L  Gu WM  He PJ  Shao LM 《Water research》2011,45(6):2322-2330
Straw and sawdust are commonly used bulking agents in sludge composting or bio-drying.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if they contribute to the biodegradable volatile solids pool. A sludge bio-drying process wa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using straw, sawdust and their combination as the bulking agen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traw has substantial biodegradation potential in the aerobic process and sawdust has poor capacity to be degraded.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bio-drying efficiency were highest in the trial that straw was added, as indicated by a moisture removal ratio and VS loss ratio of 62.3 and 31.0%, respectively. In separate aerobic incubation tests, straw obtained the highest oxygen uptake rate (OUR) of 2.14 and 4.75 mg O2 g−1VS h−1 at 35 °C and 50 °C, respectively, while the highest OUR values of sludge were 12.1 and 5.68 mg O2 g−1VS h−1 at 35 °C and 50 °C and those of sawdust were 0.286 and 0.332 mg O2 g−1VS h−1,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of biochemical fractions revealed that soluble fractions in hot water and hot neutral detergent were the main substrates directly attacked by microorganisms, which accounted for the initial OUR peak. The cellulose-like fraction in straw was transformed to soluble fractions,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duration of aerobic respiration. Based on the potential VS degradation rate, no bio-generated heat was contributed by sawdust, while that contribution by straw was about 41.7% and the ratio of sludge/straw was 5:1 (w/w, wet b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