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电刷镀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对镀液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对可溶阳极快速镍溶液的电刷镀溶液的配方及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提高刷镀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研究了特快镍刷镀液(TK-Ni)及两种不同纳米颗粒含量的纳米Al2O3/特快镍复合刷镀液(10n/TK-Ni和30n/TK-Ni,其中前者纳米颗粒含量较少)在刷镀过程中的温度和密度变化及复合镀层厚度的变化,解释了纳米颗粒的加入对镀液温度和密度的影响及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刷镀过程中含纳米颗粒的复合镀液的温度和密度均较高,且二者均随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升高;随刷镀过程的进行,镀液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复合镀液密度在刷镀时间达30min后出现回升现象;复合镀层沉积速度较快,且镀层沉积速度随镀液中纳米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镀液温度对脉冲电镀Zn-Ni-Mn合金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镀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Zn-Ni-Mn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温度(25~40℃)对合金镀层成分、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温度升高,Zn-Ni-Mn合金镀层中锰的质量分数降低,锌和镍的质量分数升高;沉积速率增大;镀液θ为30℃时制备的Zn-Ni-Mn合金镀层晶粒大小均匀,表面平整致密,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炭—石墨材料的孔结构:—孔结构描述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炭-石墨材料的性能决定于其结构,而孔结构是炭-石墨材料结构的重要方面。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炭-石墨材料中的孔结构及孔的分类,同时讨论了用以定量描述炭-石墨材料孔结构特征的参量,包括气孔率、孔径分布、比表面、形状因子及孔表面分维。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炭—石墨材料中气孔对其物理、化学性能产生影响的机理,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炭—石墨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及化学性能与孔结构参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研究了电刷镀形成的非晶态Ni-Co-P合金在动态加热过程中的组织变化。X射线结果表明:未经热处理的试样,其衍射峰为漫散峰。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有新相产生,直至600℃非晶峰已全部消失。动态加热Ni-Co-P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为400℃。  相似文献   

8.
以油系针状焦为原料,在1 500~3 000℃范围内,探索不同石墨化温度对二次颗粒石墨微晶层间距d002、微晶堆砌厚度Lc和微晶基面宽度La等微观结构的演变,揭示了碳原子从二维无序到三维有序排列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化温度的升高,石墨微晶层间距逐渐减小,晶粒尺寸变大,同时石墨微晶的d002与La的倒数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同时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对二次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二次颗粒的首次比容量、首次效率及真密度随石墨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在2500℃及以上时,充放电曲线呈U型且存在稳定的电压平台;石墨化温度在3 000℃时,油系针状焦的首次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分别可达343 mAh/g、94.7%。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表面镀覆镍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复合粉末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镀液的搅拌速率及温度对镍包石墨复合粉末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率和温度过低时,镀液反应不完全,复合粉末包覆不完整;过高的搅拌速率和温度会导致镀液自分解,镀层与基体脱离,镀液中存在团絮状的镍;搅拌速率为400 r/min,温度为85℃时,石墨粉末表面可均匀且完整地镀上一层厚度平均在1μm左右的镍镀层。  相似文献   

10.
11.
黄运涛  彭乔 《辽宁化工》2006,35(4):191-193,195
主要讨论海水温度的变化对海水电解用阳极过程的影响。温度升高,析氯电位和阳极电极电位降低,有利于氯气的析出。但同时温度升高,氯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次氯酸盐的分解加剧,从而导致阳极电流效率下降,电解的直流电耗上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得了含n-SiO2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测试了镀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探讨了在镀液中加入纳米铜颗粒对镀层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SiO2/Ni复合镀层寿命可达到百万次;在镀液中加入纳米铜后,镀层接触疲劳寿命大幅度降低。失效分析表明,加入纳米铜后镀层寿命之所以降低,是因为其镀层呈连续的层状分布,疲劳裂纹在层间萌生并沿层间扩展,最后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向阳极添加造孔剂(PMMA)改善阳极的微观结构,研究不同含量的造孔剂(PMMA)对阳极的显微结构、电性能的影响。利用SEM、电化学1二作站等测试手段对单电池的结构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7wt.%的PMMA造孔剂制备的单电池,阳极的孔隙率高,阳极中的气孔分布均匀,结构规整,降低了燃料气的传输阻力,提高了三相反应界面,获得了良好的电性能。以H2+3%H:0为燃料气,在750℃下单电池的开路电压(OCV)为1.08V、最大功率密度为0.82W/cm2、欧姆阻抗为0.20Ω·cm2、两极阻抗为0.53Ω·cm2。  相似文献   

14.
巩运兰  郭鹤桐  王为  董向红  刘学雷 《化工学报》2001,52(12):1120-1122
引 言在酸性电解质中对铝基材实施阳极氧化 ,可制备出具有纳米孔阵列结构的铝氧化物薄膜[1~ 3] .作者在对铝阳极氧化行为的研究中发现 ,铝基材的组织结构对纳米孔阵列结构有很大影响 ,而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在磷酸溶液中的有关研究结果 .1 实验方法采用直流恒压电解法 .阳极为厚 0 .4mm、纯度 99.99%的退火态及冷轧态铝片 ,反应区面积4cm2 ,阴极为钛基镀Pt网 .预处理过程为 :5 0℃的NaOH溶液浸泡 1min 6% (体积 )的HNO3 溶液浸泡 30s蒸馏水冲洗 .电解液的温度为 2 5…  相似文献   

15.
合成温度对介孔氧化硅材料相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控制反应合成温度,合成了具有六方和立方相结构的介孔氧化硅材料,并借助XRD,TGA,HREM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显示,在合成温度低于75℃时,合成的材料具有不稳定的六方结构,而较高温度下则可促使六方结构转化为稳定的立方MCM-48材料,介孔材料的相转变是因为在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TEOS的水解和缩聚所产生的无机硅酸根离子的带电性质和缩合程度不同,从而导致有机/  相似文献   

16.
蒲洪 《广州化工》2013,(20):4-6
以工业硫酸钛液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多孔二氧化钛,考察了煅烧温度对多孔二氧化钛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BET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体系评价其光催化活性。随着煅烧温度的延长多孔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逐渐降低,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光催化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450℃煅烧1h所得样品催化活性最佳,1h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80.19%,其比表面积93.3m2/g,晶粒尺寸16.48nm。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低氧条件对成型生物质炭孔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400℃、500℃、600℃、700℃、800℃的热解终温和0、2%、4%、6%含氧量的热解气氛条件下制备成型生物质炭,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仪等测试手段对制得的成型生物质炭进行孔结构特性分析,研究了热解制备成型生物质炭时不同终温和不同含氧量的热解气氛对成型生物质炭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含氧量的热解气氛条件下,随着终温从400℃升高到800℃,比表面积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从扫描电镜图中也可以发现终温在800℃时,大孔更易被观察到。在终温不变条件下,热解气氛的氧气体积分数从0上升到6%时,由于氧浓度增大,对热解产生了促进作用,加速热解反应,比表面积总体上升,微孔、中孔孔容积总体增加,但是在600~800℃时增加趋势放缓。说明在相同含氧量的热解气氛下,随终温升高,比表面积先增加后降低。相同终温下,随着热解气氛中含氧量的增加比表面积增加,而在较高终温和较高含氧量的热解气氛条件下,比表面积增加减慢,而比表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加强成型生物质炭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碱对低钙粉煤灰的活化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TGA、测孔和SEM测试方法研究了粉煤灰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碱度环境下的活化机制、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粉煤灰-石灰系统在常温下养护,粉煤灰的反应能力较低,这是因为在Ca(OH)2存在条件下的活化很慢,只有提高养护温度或在碱和硫酸盐存在条件下才有利于结构的解体化产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
炭化温度对酚醛基活性炭纤维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酚醛纤维出发,经过炭化和KOH活化制备了酚醛基活性炭纤维(PACF),并对不同温度下炭化样品的比表面积、孔结构以及表面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氮气(77K)吸附法测定PACF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用KOH在900℃对低于500℃炭化纤维进行活化,不能保持纤维形态,只能得到碳收率低、比表面积高的粉状物,而高于500℃炭化样品则可保持纤维形态。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所有样品的整体孔径分布范围基本相同,而平均孔径,比表面积和孔容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