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栀子蓝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栀子蓝色素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耐氧化还原性和pH值稳定性,并就食品中常见的几种金属离子:Fe3+、Fe2+、K+、Na+、Zn2+、Mg2+、Cu2+、Al3+和常用添加剂对蓝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色素性能优良,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栀子蓝色素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单因子比较和正交设计法研究了栀子蓝色素发酵生产条件。通过优化试验 ,得到了最优摇瓶蓝色发酵生产条件。将该优化条件在 1 6L自动发酵罐放大生产 ,栀子蓝色素产量较初始条件下提高 2 4倍。  相似文献   

3.
栀子蓝色素制备及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纤维素酶水解京尼平甙生成京尼平,京尼平再与氨基酸合成栀子蓝色素,利用超滤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系列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制备及纯化栀子蓝色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谷氨酸钠作为氨基酸来源,液固比(V/m)=8:1,酶解时间6h,纤维素酶与京尼平甙的质量比1:8,氨基酸与京尼平甙的质量比1:2,反应时间96 h.最佳超滤纯化工艺为超滤膜截至分子量为5000 Da,超滤压力0.5~0.8 MPa,pH 7,超滤温度为室温.经HPLC测定,经本工艺制备的栀子蓝色素色价E590nm1cm(1%)≥192,纯度≥95%.  相似文献   

4.
两步法生产栀子蓝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以栀子黄提取后的废液为原料,通过将β-葡萄糖苷酶发酵和酶促反应分开的两步法制得栀子蓝色素。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和氨基酸的添加比例对栀子蓝生成量的影响。最后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麸皮培养基固态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浸提的β-葡萄糖苷酶液在60℃时水解栀子苷,在获得的栀子苷元溶液中添加1%的组氨酸,混和液再在80℃温度下水浴5h可以获得最大量的栀子蓝色素溶液。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复合乳化剂在栀子蓝色素乳化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确定乳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3.5,配方实验确定最佳的复合乳化剂为50%单甘酯,20%油酸和30%司盘60。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乳化条件为:乳化剂量1%,乳化温度65℃,乳化时间30min,搅拌速度1200r/min,沉淀量为1.02g。   相似文献   

6.
天然蓝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天然蓝色素的研究概况,着重综述了栀子蓝,螺旋藻蓝,蓝藻蓝,甘蓝蓝及链霉蓝色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对这些色素在原料,提取,精制,以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了归纳,最后,作者对色素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梁华正  李媛  杨水平 《食品科学》2009,30(3):155-158
研究有机溶剂/ 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对栀子黄废液中栀子苷的萃取条件,并将萃取后的栀子苷用于栀子蓝色素的生产。根据分相后上下相中栀子苷的分配系数及两相体积比,选择合适的双水相体系,并改变溶剂与废液的体积比、磷酸氢二钾加入量、废液pH 值以及萃取温度等参数,研究萃取栀子苷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 磷酸氢二钾为合适的萃取体系。当双水相体系总量为10ml 时,乙醇与栀子黄废液的体积比为6:4,加入磷酸氢二钾1.0g,体系分相完全后栀子苷分配系数(K)为4.56,两相体积比(R)为6.38,栀子黄废液pH 值及萃取温度在正常条件下对K 值及R 值影响不大。放大实验表明,以乙醇/ 磷酸氢二钾体系萃取栀子黄废液中的栀子苷,所得栀子苷纯度可达62.12%,收率可达96.32%。萃取后的栀子苷经β- 葡萄糖苷酶水解精氨酸显色后得到栀子蓝色素,色价E1% (590nm)65.92。  相似文献   

8.
主要采用化学修饰法制备油溶性栀子蓝色素,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价其性能表征。采用硬脂酰氯对栀子蓝色素分子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利用单因素逐级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经SEM、FTIR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评价油溶性栀子蓝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n水溶性栀子蓝色素∶n硬脂酰氯∶n三乙胺为1∶5∶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0 h,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产量为(402±8.2)mg,色价为26.3±0.6;紫外-可见光谱图显示油溶性栀子蓝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4 nm;观察微观形貌发现化学改性前后栀子蓝色素微粒呈现明显不同的微观结构;FTIR分析显示目标产物在2919.98 cm-1和2851.17 cm-1处出现极强的吸收峰,而C-O、C-O-C-O和C-C的特征吸收峰明显降低,表明经化学改性发生了酯化反应,引入了脂肪酸长链和酯基等疏水性基团;栀子蓝色素衍生物可溶于丙酮,易溶于乙酸乙酯、石油醚和食用油等溶剂;制得的油溶性栀子蓝色素在室内散射光强度、阴暗避光条件及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该研究得到一种油溶性栀子蓝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栀子蓝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栀子蓝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几种大孔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对栀子蓝色素的静态吸附特性,筛选出一种吸附性能较好的树脂,并应用柱层析进行栀子蓝色素的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D301离子交换树脂对栀子蓝色素的静态吸附率达到96.3%,柱层析饱和吸附后用1.0mol/L盐酸洗脱,洗脱率达到82.25%,洗脱液经低温干燥得到的栀子蓝色素色价E11c%m(590nm)达57.49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化学修饰法制备油溶性栀子蓝色素,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价其性能表征。采用硬脂酰氯对栀子蓝色素分子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利用单因素逐级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经SEM、FTIR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评价油溶性栀子蓝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n水溶性栀子蓝色素∶n硬脂酰氯∶n三乙胺为1∶5∶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0 h,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产量为(402±8.2)mg,色价为26.3±0.6;紫外-可见光谱图显示油溶性栀子蓝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4 nm;观察微观形貌发现化学改性前后栀子蓝色素微粒呈现明显不同的微观结构;FTIR分析显示目标产物在2919.98 cm-1和2851.17 cm-1处出现极强的吸收峰,而C-O、C-O-C-O和C-C的特征吸收峰明显降低,表明经化学改性发生了酯化反应,引入了脂肪酸长链和酯基等疏水性基团;栀子蓝色素衍生物可溶于丙酮,易溶于乙酸乙酯、石油醚和食用油等溶剂;制得的油溶性栀子蓝色素在室内散射光强度、阴暗避光条件及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该研究得到一种油溶性栀子蓝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栀子蓝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祁珍明 《丝绸》2015,52(2):14-18
为了提高栀子黄色素对棉纤维的亲和力,采用高碘酸钠溶液氧化棉织物,并用丝胶接枝。红外光谱表明氧化棉织物含有醛基,丝胶的胺基和氧化棉织物的醛基发生了反应。经合适的条件接枝上丝胶的棉织物,再用栀子黄色素染色的K/S值明显提高。染料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为3%(o.w.f.),p H值为6,染色温度为70℃,氯化镧质量浓度为1 g/L,丝胶接枝的棉织物染色K/S值为1.21,丝胶接枝的棉织物染色牢度略好于未接枝丝胶的棉织物。氯化镧兼具媒染作用和促染作用,丝胶接枝的棉织物强降率为14.2%。  相似文献   

12.
天然色素栀子蓝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光谱法对0.02%的栀子蓝水溶液和0.02%的栀子蓝干白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栀子蓝干白溶液的稳定性高于栀子蓝水溶液的稳定性;栀子蓝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02%时,在pH1~11范围内的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Sn^2 、Fe^3 降低了色素的稳定性,而Fe^2 、Cu^2 、Al^3 、Ca^2 对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影响;栀子蓝色素具有较好的耐热性;但耐光性较差;抗氧化剂的添加不能提高色素稳定性;乳化剂中吐温-80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色价栀子蓝色素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种氨基酸与京尼平的呈色反应及部分反应产物的稳定性.分别将20种氨基酸与京尼平在80℃反应16 h,再用HPD100大孔树脂吸附栀子蓝色素,然后用80%乙醇水溶液洗脱色,洗脱液在50℃进行减压干燥,得到深蓝色粉末,测定其色价,然后研究固体状态的栀子蓝色素的光照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20种氨基酸与京尼平反应后生成的栀...  相似文献   

14.
液态发酵产栀子蓝色素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室分离筛选到一株丝状真菌,可以利用栀子黄生产过程中吸附柱上洗脱液为原料,以液态发酵的方式转化为栀子蓝色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到栀子蓝高产配方和培养条件为:蛋白胨4%,大豆浸出物1%,洗脱液7%;培养温度31℃,pH8.0,接种量5%(V/V),摇瓶装置120ml/500ml,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周期96h。每升发酵液可获得色价高于50(E1cm^1Y5)的栀子蓝色素12g以上。  相似文献   

15.
Natural Colorant from Marigold-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atural pigments offer an alternative to synthetic dyes, but fo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pigment is essential. With the growing legislative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synthetic colors, a reappraisal of natural plant pigments is taking place with a view to use them as possible colorants in foods. For natural pigments to be accepted as food colorants, legal sanction is a mus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innovations, natural pigments can become more cost effective and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ness against certified dye and dye products. Marigold flowers, which are yellow to orange red in color, are a rich source of lutein, a carotenoid pigment. This pigment has acquired greater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its antioxidant property and for its eye health protection. Although marigold flower extract has been used in veterinary feeds, the potential use of marigold as a natural food colorant has not been exploited to the full extent due to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on its safety, stability, and compatibility in foods.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chemistry, processing, and stability of the pigment and its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