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烹饪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饮食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最恰当的名称当是“中国烹饪”。中国烹饪的三大技术要素,即刀工、火候和调味,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天人合一、崇尚和谐、和而不同、合欢包容、融合统一等中国自古就有的人文精神和伦理原则,在中国烹饪的技术体系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淮安是中国大运河沿线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运河经过多次变迁但从来未绕开淮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是中国大运河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申遗时代,保护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重任。以价值判断的方法,对淮安运河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性继承来寻求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含义、基本状况,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以湖北"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为例,探讨了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措施。认为生产性保护可激发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应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有利其代代相传为原则。应注重传承方式创新,以技术与知识的传承为重点,突出产品的个性与差异,着重体现人而非机器的价值,需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泛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法角度,通过对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热.占’问题的分析,论述了保护我国重要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借鉴国外遗产廊道和产权开发等遗产保护模式,对保护我国文化遗产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京杭大运河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淮安一直处于重要的转轴地位,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具有密集性、典型性、系统性等特征。最近几年,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展开,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受到空前重视。淮安采取了开展专题研究、编制保护规划、修缮运河文物等措施,加强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结合淮安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分析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阐述淮安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的价值与地位。从实现保护运河遗产、展现文化价值与延续运河功能良性互动的角度,围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要求,完善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措施,对平衡有效保护与适度利用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湘湖与浙东运河航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跨河桥地区的山川形势与之外沟通的主要水道是主要的连通萧绍平原的水道,沟通了对外钱塘江北岸的航运和吴越水上交通,开辟了海上航线等功能.因此,从湘湖功能与历史地位考虑,应将湘湖列入大运河遗产候补名单,并对湘湖古河道、古水利、航运等设施进行保护,同时开展编写《萧山运河史》、整理出版湘湖地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所说的“和”,不仅仅是一种伦理思维,同时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之间和谐关系的各个方面。当人们从事饮食生活的时候,“和”的思想与观念,自然而然地贯穿与饮食的全过程,为此,中国饮食不但具备了完美的物质形态,而且构建出很高境界的精神形态。这个精神形态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9.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注重饮食有节、辩证施食、五味调和、围桌合餐。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艺术,饮食的美性追求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渊源于中国悠久的中国文化,即在此文化中形成的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它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从荀子思想中可见中国饮食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国外的学者曾对中国饮食文化做过一些研究。这些学者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通过对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成果的介绍,让这些用"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饮食文化的著作,给我们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鲁菜以其极具特色的烹饪手法以及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北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但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鲁菜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快速的社会生活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对鲁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从确定相关的保护原则、保持鲁菜的烹饪技艺、遵守执行鲁菜标准和创新鲁菜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饮食烹饪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状,梳理和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推动中国饮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饮食思想,饮食礼仪、饮食风俗,保留经典、继承精湛技艺,创新精神、开放意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继承中国古代饮食烹饪文化遗产的问题,指出餐饮工作者应认真挖掘和继承中国饮食烹饪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连锁经营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无紧密的关联性。富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淮扬菜,一直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和业内地位,但其企业规模和产业效应却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淮扬菜要实施连锁经营,必须要在饮食文化体系建设和餐饮业态分工方面形成科学认识,文化传承视阈下的餐饮企业需在传统文化要素的甄别、连锁经营区域的优化、现代连锁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形成连锁经营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遗产旅游市场全球化、快速化的冲击下,我国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综述了目前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概念定义,并从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的分级管理保护制度,从而解析出目前相关制度所遗漏的现实问题,试图通过对文化真实性的思考,对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分层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包括各种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按文化遗产和运河的亲疏关系,运河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划分为核心区、重心区和影响辐射区三个层次,各类遗产划分为核心遗产、关联遗产和影响遗产。运河遗产最基本特征是以运河为载体进行的交通运输活动,离开了航运这一迁徙和交流活动,运河文化遗产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近代以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大规模破坏主要是天灾人祸造成的.与航运没有关系,相反,断航之后失去维护加速了运河遗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中国烹饪文化研究中,存在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古代传统和当代创新、吸收外来文化和保持民族特色、雅和俗、理论与实践、日益脆弱的自然生态和人们永不满足的饮食需求、全国和地方或汉族和少数民族、烹饪行业和食品工程、社会餐饮和家居饮食、诚信守法经营和合法利润等十大关系。正确认识这十大关系,对于我国今后的烹饪文化研究工作,具有引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延续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并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的各种珍贵文化积淀,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民族精华,它是传承劳动人民创造知识产品的工具。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被新时代的人们所摒弃和遗忘,珍贵的文化精华正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消亡。我们需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方面进行分析,从不断完善现有制度和建立合理科学的保护措施入手,以此来制定渐进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