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思想及活动与教育空间是教育体系的两个构成要素,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教育空间是教育体系中的物质实体,由校园整体环境和单体建筑组成,大学建筑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空间,必然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沪江大学校园为例,优秀历史建筑构成的大学校园空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空间环境承载着特定的校园文化及其场所精神,虽然大学教育体系已产生很大变化,但其特有的校园文化仍是不可替代的珍贵遗产,有时甚至具有超越国家、民族和时代而存在的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学肩负着文明承传和人类进步的重任。随着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国内许多大学正在扩建或建立新校园。设计营造当代的大学环境,校园雕塑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简单的造景,而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营建,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文化精神,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价值,丰富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以审美作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现代文化精神的养成,是通过大学校园环境美化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景观,一种文化现象,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最直观的物质文化环境。它以艺术表现为手段,以大学精神为底蕴,通过空间、材料、构造、色彩等手法,向公众表达和展示审美,并向校园内的师生传达校园文化与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的高速扩张带来了校园空间文化缺失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的健康发展。空间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校园空间是文化的物质表现,而大学文化则是空间发展的价值导引。校园空间环境的文化传承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的精神传承、地方文化的特色传承、大学校园文化的个性传承三个方面。校园空间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建立科学的传承发展观与长效监管机制来保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付云松 《山西建筑》2010,36(1):12-13
通过论述大学校园的文化视野,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要点进行了归纳,阐述了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延伸,从而为新时期大学校园建设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包含物质和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产物,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质需要融合新的学科功能、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的审美观念。本文回顾了大学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加强校园规划设计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文化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作了探索,并针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姜华 《建筑安全》2002,17(10):15-16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广义上的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安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与文化特性相同,其层次结构由表及里,包含了: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教育文化。(一)表层———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是社会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各个方面的安全环境、安全条件、安全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它居于安全文化的表层,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一方面满足人们的各种安全需求,另一方面,直观地反映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是人类文明状况的客观价值尺度,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
大学行为文化是在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影响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是管理行为、教学与科研行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行为。制度先行、认知启动、环境暗示和习惯养成是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途径。通过塑造、促进和转移、链接、行为技能训练等对良好行为建立,通过强化、惩罚等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和激发自我管理是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三大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校园室外交往空间的研究和挖掘,探讨一些对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下的大学校园教学要求以及高校师生需求的外部空间塑造.校园为大学生们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和获取更加丰富知识的场所,校园交往空间在传统大学的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交往空间的创造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室外交往空间的塑造上以“人性化交往空间”为原则,创造内在属性上符合、满足使用此空间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0.
邓佳  周洋  王特 《沈阳建筑》2009,(1):8-11
大学是包含物质和精神特性的文化产物,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质需要融合新的学科功能、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的审美观念。本文回顾了大学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校园发展历程,强调了加强校园规划设计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对文化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作了探索,并针对现阶段工作存在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文化需要漫长岁月的沉淀,但这并不是新建大学校园文化缺失的理由。本文结合大学校园的规划实践,指出通过规划、建筑、景观等物质空间设计,我们也可以赋予新校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空间本身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笔者审视2000年以来的大学校园规划,针对校园建设热潮中理念、方法、技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阐述了个人观点,提出文化是大学校园的根,脱离了文化与精神不可能有所谓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而校园规划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大学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首位落实到工作中去,必须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而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是实现大学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有效手段。所谓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以大学校园为背景,以大学生为主体、由教职员工参与的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文化环境、共同的思想行为及价值取向、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结合教育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等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实践成果,针对中国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场所营造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倡导环境育人、环境塑造人的理念,以育人为目的建设全方位空间场所,打造具有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影响学生、环境熏陶学生、环境激励学生、环境塑造学生的环境育人作用,建设具有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与活动结合的产物。我国大学文化的发展遇到了大学制度、大学立场、大学价值等方面的困境。大学文化发展的困境既有社会环境与体制的诱因,也有大学内部结构与人员素质的因素。大学文化发展的困境对大学学术、大学主体、大学行为与社会文化都将产生严重的损害。我国大学文化发展要走出困境,必须强化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确保现代大学的公益性,确保大学组织文化属性和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水平,实现大学文化的主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5)
大学校园标语具有发布主体的单一性、目标的针对性、载体(介质)的多样性、张贴位置的空间偏好性、文字表述的网络化以及后期管理的滞后性等特征,其中蕴含的大学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大学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融合性文化;从文化内核来看,大学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文化;从建设主体来看,大学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师生命运共同体文化。从大学文化的角度出发,要求我们必须对大学校园标语进行再审视。  相似文献   

17.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生态型、景观型、开放型"的原则指导下,探讨与深入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华大多元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在新大学校园都比较趋同的情况下,抓住校园场所的精神特征和建筑现象,延续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治校理念,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场所精神"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议题因其与大学的和谐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耦合关系而获得国内相关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对国内学术界有关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着重从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定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性质、思想(哲学、文化)基础、功能与价值、目标以及路径等方面析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大学的相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崔艳琦 《建筑》2009,(11):62-64
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修建的大学校园建筑,可反映出不同的大学文化,中英大学校园建筑形式上的差异,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居》2012,(2):42-4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它是超越物质形态,蕴含在物质内部的一种深层次的,有情感的文化遗产。它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个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非遗保护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