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高产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埕岛油田是我国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浅海整装大油田。馆陶组是埕岛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油藏本身具有河流相沉积,油层平面连通差,天然能量弱,油稠,胶结疏松,易出砂,产能较低等特点。海上油田开发要求单井具有较高的产能,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王爱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1):43-44
馆陶组上亚段油藏是埕岛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其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80%。运用数值模拟和动态资料验证等手段,对馆陶组上亚段油藏的注水时机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馆陶组上亚段油藏的注水时机和压力保持水平应在饱和压力至0.85倍的饱和压力之间。实践证明,实施注水对改善埕岛油田油藏的开发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地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属河流相砂岩 ,油气富集程度高 ,该层系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埕岛油田总储量的 89.6% ,产能高 ,原油性质相对较好 ,该油田目前仍处于天然能量开采阶段。通过对馆上段油藏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高度概括的油藏概念地质模型 ,认为馆上段河道砂油藏为曲流河相正韵律细粒沉积为主 ,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黏度、高饱和度、高非均质程度等特点 ,砂体变化快 ,油层疏松易出砂。采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与井资料密切结合 ,建立了描述储集砂体分布和油藏属性参数特征的静态地质模型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馆上段 1 2砂组至 6砂组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图 1参 3(徐英霞摘 ) 相似文献
4.
从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实际资料出发,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认为馆陶组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应为11.5MPa左右,矿场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对馆陶组油藏下步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刘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3):79-81
针对目前胜利油区海上埕岛油田产液量低、采油速度低和预测的平台安全使用期末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在建立地质及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和经济分析等方法,提出了该油田馆陶组油藏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局部细分2套层系可减缓层问干扰;在四点法面积井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密井网可提高平面储量动用程度;当地层压力恢复到11.5MPa时,适时提液可减缓油田综合递减,提高采油速度;预测平台安全使用期末的采出程度比接目前产液量水平生产可提高2.3%~7.6%。 相似文献
6.
埕岛油田是我国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浅海整装大油田。馆陶组是埕岛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油藏本身具有河流相沉积、油层平面连通差、天然能量弱、油稠、胶结疏松、易出砂、产能较低等特点。海上油田开发要求单井具有较高的产能,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取了以下针对性的措施: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追踪预测,并以500m左右井距合理部署开发井位;钻井、完井全方位油层保护,减少油层污染;一套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射孔层段,提高主力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优化射孔参数,提高油井完善程度;优选配套合理的机械采油方式,实施先期防砂。由于采取了上述主要措施,馆陶组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71.3t,比相邻同类型的孤岛、孤东、埕东油田高1倍多,为同类油田开发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埕岛油田温和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牛明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3):71-73
针对埕岛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和在溶解气驱状况下转入注水开发的不利局面,通过优化转注顺序、精细配注和改进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等合理措施,不但有效地恢复了地层压力,而且油藏未出现大面积水淹。含水上升率由转注前的6.6%降为温和注水开发阶段的3.8%,油藏自然递减率由转注前的22.5%降为温和注水开发阶段的12.5%,累积增产原油20.33×104t,取得了较好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埕岛油田已开发区稳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极浅海海域,其主要产油层系是馆陶组。在对馆陶组油藏特征和初期开发方案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借助于油藏数值模拟,对影响埕岛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细分优化分注井段、采用变注采比分层注水方式、局部井网完善、动用Ng1 2油层组、调剖堵水、合理优化提高采油速度等稳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胜利油区埕岛油田主力含油层系为馆陶组,由于胶结疏松,地层泥质含量高,其中的蒙脱石,绿泥石遇水易膨胀,造成地层渗透率下降,实验结果表明,MMH正电胶泥浆耐高温,抗污染,具有良好的悬浮性,对粘土的抑制作用极强,中性,有利于保护水敏性和碱敏性油层,钻井实施过程中应优先采用,在海水基入井液中添加粘土防膨剂,防腐剂,破乳剂,助排剂可得到性能良好的新井入井液,TR-5屏蔽暂堵保护液负压射孔,螺杆泵和小排量电泵开采等,均可减轻对地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埕岛油田馆上段发育了多套河流相沉积砂体,砂体间的连通关系具有差异性,造成研究区注采不均衡。针对埕岛油田馆上段具有大斜度井多、井距大、砂体变化快、地震资料识别单砂体能力局限等特征,在井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波动方程正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别,建立了埕岛油田5种河流相砂体配置模式,分别为纵向上的分离式、复合叠置式以及侧向上的分隔式、河岸接触式和切叠式。纵向上分离式河道内砂体连通性好,复合叠置式上下层砂体之间切叠,砂体不连通,注水不受效,产量递减快。侧向上分隔式砂体基本不连通,河岸接触式砂体连通性差,受效慢;切叠式的两期河道砂体部分叠加,切叠厚度大的砂体连通性好,注水受效快,切叠厚度小的2条单河道之间砂体连通性差。该成果为实现油田均衡注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埕岛油田主力含油层系馆陶组发育高孔、高渗透砂岩油藏,因高速开发,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采用海水配制弹性微球,其初始粒径按照1/7~1/3倍孔喉直径的架桥准则进行选择,确定了微米级海水基弹性微球,并对海水基弹性微球的粒径与孔喉的匹配关系、粘度和双管驱替效果等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海水基弹性微球膨胀10~15 d后粒径达到1.4~1.5倍孔喉直径时,可产生有效封堵;其初始粘度约为1 mPa·s,易于进入油层深部。在埕北25A试验区,采用计量泵向高压注水管线中注入0.01倍孔隙体积的海水基弹性微球后,水井注入压力上升了1~2 MPa,充满度提高了0.22~0.57,对应11口油井有9口井见效,平均含水率下降了7.6%,恢复水驱4 a后仍有效,表明海水基弹性微球深部调驱工艺对海上油田稳油控水具有长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浅海埕岛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适合海上的采油工艺,确定定向井采用二次抛物线中“直—增—稳”三段井身剖面;防砂工艺选用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双层绕丝管防砂、不锈钢金属棉防砂三种防砂技术,产量稳定,含砂量小于0.01%,达到较理想的防砂效果;举升工艺采取自喷、螺杆泵、电潜泵相结合的方式,并设计了一套适合埕岛油田生产条件的生产管柱和配套工具;对毛细管测压技术和永久式电子测压技术也进行了详细介绍。上述工艺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免修期,对其它浅海油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火烧山油田开发面临的水淹水窜问题,结合火烧山油藏的具体特征,应用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研究方法,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矿场试验,分析试验结果,不断调整并优化调剖方案。2009年在火烧山H2、H3、H42油藏采用多段塞复合调剖工艺共计24井次。实施结果表明该工艺与火烧山油藏适应性较好,能有效对大裂缝、大孔道水窜通道进行封堵,并能有效的控制油田含水上升,对油田的稳油控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2009年11月底累计增油5406.9t、累计降水3451.6t。 相似文献
17.
孤东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长期的注水冲刷使得地下油藏中高渗透带或大孔道的分布更加普遍,导致注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浓度聚合物“窜流”现象,不仅难以形成高质量的聚合物段塞,而且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根据几年来的注聚区经验,总结出在注聚前中后3个不同阶段分别针对具体油水井特征,使用不同堵剂进行一系列深度调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