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水性聚氨酯和丝素蛋白共混制膜。测试了不同配比的共混膜的结构及其强度、伸长率、透湿性和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水性。共混膜随其中聚氨酯所占比例的增加,强度减小,伸长率提高,吸水性下降。其中丝素/聚氨酯配比为50/50的透湿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周燕 《广西轻工业》2008,24(12):26-26
通过制备丝素-聚乳酸共混膜,与纯的丝素膜进行比较,研究共混膜的体外降解性能,并得出结论:共混膜的降解性能比纯的丝素膜的降解性能好,从而拓展了共混膜的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与聚氨酯共混膜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与医用聚氨酯共混膜。研究共混膜中非水溶性丝素粉体质量分数不同时共混膜的表面形貌、吸水性、透汽性、水接触角及力学性能和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非水溶性丝素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由致密逐渐变得疏松,并逐渐出现微孔,且粉体在共混膜中分布均匀并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这表明二者的相容性好;另外,共混膜的断裂伸长和拉伸模量较纯PU膜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其吸水性和透汽性逐渐得到提高;膜的水接触角逐渐下降,表明其亲水性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周燕 《四川丝绸》2005,(2):26-28
丝素膜是一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但纯丝素膜在干燥状态力学性能很差,只有通过与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共混得到改善,从而拓宽丝素膜的应用范围,文章综述了丝素与高分子化合物形成共混膜的应用现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丝素与聚乳酸共混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5.
周燕  刘扬 《丝绸》2007,(4):16-17,41
着重介绍了丝素-聚乳酸共混膜的制备,利用蚕丝丝素蛋白溶液和聚乳酸溶液充分混合,采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制得共混膜,拓宽了丝素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热压法,对丝素粉体与水性聚氨酯的共混物进行热压处理,并研究了丝素粉体与水性聚氨酯的共混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压力的热压条件下制得共混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选用氢氧化钠-尿素-硫脲体系溶解纤维素,添加丝素蛋白,制得纤维素/丝素蛋白共混膜,研究共混膜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吸湿保湿、透湿性能等.结果表明:m(纤维素)∶m(丝素蛋白)=4∶1时,丝素蛋白与纤维素有良好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吸湿保湿性能、透湿性能等相对较高,纤维素/丝素蛋白共混膜的综合性能优于纯纤维素膜.  相似文献   

8.
丝素/丝胶共混膜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环氧树脂作为交联剂制备的蚕丝丝素/丝胶蛋白共混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丝素/丝胶混合比例、交联剂种类对共混膜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燕 《丝绸》2008,(12)
采用丝素溶液和聚乳酸溶液混合制成透明的薄膜.通过对丝素/聚乳酸共混膜红外光谱的测定、DSC分析、电镜分析,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的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共混,形成了新的氢键体系;与纯聚乳酸膜比较,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丝素与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壳聚糖、海藻酸钠和纤维素等聚合物的共混膜,比较分析丝素共混膜的结构、力学性能;综述了丝素共混膜作为细胞培养底物、可控药物释放载体、人工皮肤、人工肌腱、酶固定材料等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阐述丝素与聚合物共混制膜在生物医学和药学材料上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丝素蛋白(SF)吸水性差、力学性能不足等问题,以丝素蛋白为基材,亲水性葡萄糖(Glu)和塑化剂甘油(Gly)为辅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SF/Glu海绵,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法制备聚氨酯(PU)薄膜。通过医用热熔胶黏合SF/Glu海绵与PU薄膜获得丝素基双层敷料,并对双层敷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Gly质量分数为0.5%,PU质量分数为8%,Glu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制备的双层敷料,其吸水率高达自身质量的12.5倍,溶失率低于2%,保水时间延长至11 h;Glu和SF的相容性较好,Glu可使SF维持较稳定的β-折叠结构;制备的双层敷料无细胞毒性,且具有阻菌功能。  相似文献   

12.
卢神州  李明忠  秦建彬 《丝绸》2006,(10):38-40
从蚕丝中提取丝素蛋白制备成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P E G O)的交联丝素膜,用磷酸处理,在丝素膜材料表面引入了磷酸基团;用电子能谱分析该材料的表面性质,表明85%磷酸处理丝素膜2min,可以使PEGO丝素膜表面带上较多的磷酸基团,这大大提高了丝素膜的抗凝血性,防止了细胞在丝素膜上的黏附。X-衍射表明丝素膜用磷酸处理后,增加了丝素膜的结晶度。经磷酸处理后,丝素膜的断裂伸长率与断裂强度有所下降,但是PEGO丝素膜仍保留了较好的湿态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离子液体共溶法对所制备丝素蛋白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分别溶解脱胶蚕丝和聚乙烯醇粉末,然后将2 个溶解体系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后倒入成膜器,经甲醇浸泡去除[Amim]Cl 后自然风干成膜。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接触角仪、紫外灯耐气候试验箱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Amim]Cl 共溶法成膜可提高丝素蛋白与聚乙烯醇组分的相容性,成膜过程中丝素蛋白组分向膜的表面迁移,并主要以Silk II构象存在;随着复合体系中丝素蛋白配比的增加,复合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膜的亲水性能提升,同时还加速了复合膜的光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静电纺丝可获得丝素纳米级纤维,并以非织造布状排列,广泛用于细胞支架、伤口包覆及药物控释等。用甲酸溶解丝素室温干燥膜,研究了静电纺丝素纳米纤维非织造膜的形态结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织造膜孔隙率为32.3%,孔径80~600 nm;纤维直径与纺丝液质量分数表现出高度显著线性关系,纤维直径随纺丝液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纤维直径开始随电压的增大而变小,之后变大;电场强度相同,高电压/长距离电场形成的纤维直径小。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功能性丝素基仿生矿化材料,将丝素蛋白通过三聚磷酸钠(STP)磷酸化,从而在仿生矿化过程中促进钙离子吸附,利于更多的钙磷酸盐的形成和沉积。探究了体系中pH 值和三聚磷酸钠用量对丝素磷酸化的影响,分析了磷酸化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热性能、粒径及膜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磷酸化丝素为原料制备冻干丝素膜,采用交替矿化法,在其表面沉积形成羟基磷灰石(HA);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 射线光谱仪,评价了矿化膜表面结构形态和钙、磷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pH 值为10 和 STP 质量为0.24 g 条件下,磷转移量达到67.1%,且磷酸化丝素膜对阳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力学性能较空白样略有下降;经交替仿生矿化处理后,磷酸化丝素膜表面沉积的羟基磷灰石较空白样结构更规整。  相似文献   

16.
贾长兰 《纺织学报》2013,34(11):24-0
为了进一步改善丝素蛋白膜的结构性能,尝试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改性丝素复合膜。测得用溶胶--凝胶法在丝素溶液中直接生成的纳米粒子粒径在76 nm左右,用AFM、有效质量近似模型估算出纳米改性再生丝素膜中纳米粒子粒径在80 nm左右; 当TiO2含量小于1.2 %时,生成的纳米粒子的尺寸小于100 nm;纳米粒子尺寸随着溶液pH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再生丝素膜方法可行,成膜前后纳米粒子没有发生团聚,都处于纳米级别。  相似文献   

17.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owing to its satisfactory biocompatibility. In the present work, a tyrosine-rich polypeptide (P) with the sequence of GKGYGGYGK was grafted onto fibroin molecules using a natural cross-linking agent of genipin (GP),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reactivity of the fibroin-based materials. Incubation of the polypeptide-grafted fibroin membrane was subsequently carried out, with a mushroom tyrosinase (MT) and a model functional macromolecule of ε-poly-l-lysine (ε-PL). The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ilk fibroin before and after polypeptide grafting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amino acid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lypeptide was covalently bonded to fibroin chains and evidently promoted the succeeding enzymatic coupling of ε-PL with fibroins, resulting in a higher content of ε-PL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obtain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S. aureus and E. coli for the fibroin membrane treated with GP/P and MT/ε-PL was more satisfactory than others. Cytotoxicity testing reveals that polypeptide grafting did less impact on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silk fibroins. The present work provides a novel method to improve the reactivity of silk fibroins and it can be utilized for bio-functionalization of silk fibroin.  相似文献   

18.
冯桂龙 《丝绸》2005,(8):14-17
利用丝素和胶原蛋白各自的优点,制备了胶原一丝素共混膜,并通过FTIR、TGA、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用SO2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胶原/丝素膜进行了表面处理。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能由体外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共混膜中二组分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加入小于50%的丝素的胶原膜经乙醇处理后与纯胶原膜相比,其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有所改善。通过改变丝素比例可以调整共混膜的吸水性。经SO2处理后由于在共混膜表面引入了磺酸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