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生态环境需水量相关概念的探讨,认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应包括城市生活需水量、城市工业需水量、城市环境需水量3部分。根据城市发展情况,以2000年为基准年计算得到合肥市2010年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5.56亿m3,而2000年该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8亿m3。2000~2010年合肥市非农人口比重由32.64%增长到48.93%,结果显示,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增加成正比。结合合肥市发展规划,探讨了未来城市需水的来源,认为今后城市用水来源为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及巢湖水资源。巢湖水环境的治理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应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中小河流治理施工过程中如环境保护方案不得当,将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文章以呼尔达河防洪治理工程为例,从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及人群健康共6方面分析了中小河流工程施工期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应结合水资源保护、湿地修复和风景区建设相协调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人水和谐,使水资源长期、永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水环境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水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应是我们密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农牧交错带不适宜大规模开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牧交错带处在沙漠一黄土边界带与绿洲——沙漠过渡带。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多变性和脆弱性特征。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退化、恶化,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主要是人为过渡开垦,不合理经济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自然植被的破坏所引起。为此,应把经营模式的转变作为切入点,加大调整人地关系,调整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造川区灌溉地,逐步把不适宜产粮的地区,退耕还林(草)发展畜牧业。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已处于危急状态。不但不能开垦,而且应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故此,应及时进行整治、重建,以推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评价赣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对水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建议,文章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从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赣南地区2013—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由此,建议未来应大力引进高效率设备,尽量减少水资源在工业、农业等方面的浪费;在生态环境方面,相关部门应推动全民节水与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试论正确处理水利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处理水利发展与环境关系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具有生态观点与系统观点,应接受国内外有关环境影响的经验教训;须了解国际上关于水利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发展趋势;应作好流域水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文中并就我国水利与生态环境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转型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水土流失也将越来越严重。搞好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尤为重要。城市建设必须接受《水土保持法》的制约;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必须维护河流水系形态的平衡;城市建设应与城郊防护林体系及城市绿地紧密结合;田园城市模式应成为新城区的主体;城市建设要保护好黑土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了地形、侵蚀沟形态、人为何气象因素作为坡耕地侵蚀沟生态环境诊断的初选质保,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13项评价指标的侵蚀沟道生态环境健康诊断体系,并利用加法模型对坡耕地侵蚀沟生态环境进行健康诊断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生态环境健康综合评价值为74.60分,健康水平较差,属于强烈侵蚀状态。未来应加强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道治理,防治沟蚀发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灌区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梳理了灌区水生态环境污染物来源及类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和风险评价方法,从地表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地下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灌区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加强灌区水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及相关管理制度研究、加大灌区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机理研究、加强灌区水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研究以及加强生态灌区建设与评估。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人工绿洲水土环境生态安全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土环境生态安全受多因素耦合影响而难以定量揭示的难题,为定量评估干旱区人工绿洲水土环境生态安全状态及其分异特征,以甘肃省景电一期灌区为研究对象,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state-response,PSR)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3个要素18个指标所组成的水土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将源数据进行差分变换与岭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熵权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引入物元分析理论,有效解决了评价指标之间的模糊性与不相容问题,通过构造水土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的经典物元与节域物元,分析各指标对应评价等级的关联度,构建了基于PSR模型及物元分析的干旱区人工绿洲水土环境生态安全评判模型,并对1994年、2006年、2018年水土环境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1994年、2006年、2018年水土环境生态安全综合评判等级分别为Ⅳ级、Ⅲ级与Ⅱ级,水土环境整体表现出健康化发展,但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一些潜在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土壤盐渍化进程的加剧对水土资源的威胁是研究区水土环境向良性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干旱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寻求生产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陈亚新  史海滨 《水利学报》1997,33(5):77-83,35
在大气-土壤-地下水连续系统中,本文将土壤水-地下水部分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并进行了动态模拟。在完成土壤水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研制、水盐运动参数测定,数学模型建模识别,数值计算方法选择评价4项基础研究后,针对干旱区的一个大型灌区土壤-水环境中溶质迁移动态进行了系统模拟,获得复杂环境条件下多因子、多处理组合模式化的图谱,有助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定量关系深入揭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要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突出预防护,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依靠科技,深改革,不断创新治理机制,中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持之以恒地推进水土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经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的持续增长,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剧了城市工矿区的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环境水土保持。文中以某一小型硼铁矿山的水土保持为例,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矿山资源的危害,结合当地特点,分析了水土保持的几点措施,最后分析了其水土保持的减水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分析鹤毛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情况等基础上,对流域水土流失分布区域采取拦沙坝、河道护岸、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等典型治理措施,并利用林草措施及封育治理有机结合的措施,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滞后,宜昌市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水土流失严重。为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指导地方水土保持区划工作的落地实施,以宜昌市为例,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宜昌市地方特点,逐步进行细化,形成宜昌市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并对区划成果进行基本功能分析评价。 宜昌市水土保持区划使用四级分区体系,前三级区划沿用国家水土保持区划中一级、二级、三级分区范围;四级区被分为6个水土保持片区:沿江平原丘陵农田防护区、香溪河山地生态维护区、三峡库区山地丘陵保土区、沮漳河山地丘陵保土区、清江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以及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全市共涉及5个水土保持基本功能,分别为农田防护、生态维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人居环境维护。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分区既要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上进行,同时还需突出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宜昌市水土流失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水源,并加强水土保持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17.
从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工作的思路、方法出发,介绍了工程区域的环境现状特点、环境影响特点、水土流失类型.阐述了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论述了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对策措施.说明了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规划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而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本文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经验及不足,提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房玉亭  杨建州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1):115-116,120
介绍了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过程中对环保及水土保持工程综合利用的做法.项目利用实施4#拦渣坝环保及水土保持工程,根据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通过对4#拦渣坝的设计优化,不但使其具有拦挡冲沟的泥沙进入下水库的功能,又利用改进坝型形成一定供水能力的小水库解决了可以提供符合标准的生活用水的难题,从而提升了4#拦渣坝的复合功能,实现了该电站环保及水土保持工程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郑宝森 《中国水利》2011,(12):81-84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向—上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各项要求,加大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与管理力度,以争创"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为目标,努力倡导和谐、绿色工程理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落实"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等措施,力求工程建设达到减少扰动土地面积、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确保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均达到并优于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