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恒温低能量乳化法制备水包油纳米乳液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下用恒温低能量乳化法在水/复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生物柴油的系统中,制备了稳定的水包油纳米乳液.通过体系的相行为研究得到了纳米乳液的形成条件;用动态光散射(DLS)与透射电镜(TEM)测试纳米乳液的颗粒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并通过DLS测试纳米乳颗粒粒径随时间的变化,探索了纳米乳不稳定机制.结果表明:纳米乳液是通过双连续微乳液稀释得到,颗粒粒径主要被双连续相结构所控制,而与乳液中最终水的质量分数无关;纳米乳液体系的颗粒为球形,多分散系数小于0.2,粒径分布主要在20 nm~35 nm;纳米乳液不稳定机制符合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硝酸铈为原料,分别以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超声雾化法制备了CeO2纳米颗粒.在室温将反应液体在超声雾化器中雾化成微滴,然后把微滴作为微反应器,使粒子在体积有限的微液滴内成核、晶化、长大.利用X射线衍射仪、Fourier红外变换仪、透射电镜对所制得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超声雾化法制备CeO2纳米粒子的颗粒均匀且分散性较好;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较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的CeO2颗粒更均匀,粒径更小,约为3nm.  相似文献   

3.
水热法合成纳米CeO2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CeO2,通过XRD、TEM、IR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纳米尺度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制得的纳米CeO2粒子为萤石结构且晶型比较完整;TEM表明产物颗粒基本为球形,且分散性较好,还分析了热处理温度对CeO2粒子大小的影响.以罗丹明B的光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在紫外光照射下的CeO2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CeO2粒子,粒径小,吸光能力强,光催化活性高.  相似文献   

4.
以聚二甲基硅油为油相物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采用相转变温度(PIT)法制备了硅油/水纳米乳液。通过研究硅油/乳化剂/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了纳米乳液的原料配比,并对优化配方体系制得的硅油/水纳米乳液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配方组成(w/%)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乳化剂5,聚二甲基硅油5,余量为水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乳液的乳化粒子粒径在165 nm左右,其Zeta电位为-0.95 mV,乳化粒子呈球形。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Triton X—1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氨水)油包水(W/O)型微乳液,讨论了微乳液相关性质与含水量的关系;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制备的微乳液中受控水解制得纳米SiO2粒子,并用FT—IR、TEM、比表面测定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含水量和硅源浓度与粒子尺寸相关,TEM照片显示粒径40~80 nm。  相似文献   

6.
制备纳米BaSO4的W/O微乳液体系组成及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敏  王玉军  朱慎林 《化工学报》2003,54(10):1450-1454
以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制成W/O微乳反胶团体系,通过测定体系的电导率和观察液晶相的出现确定相点绘制了各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研究了温度、盐浓度和油相组分对W/O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助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W/O微乳液稳定区域减小,可通过升高温度对微乳液进行破乳;与以纯环己烷为油相的体系相比,油相中含有少量正己烷的体系具有更优异的性质.所得结果为利用该W/O微乳液体系制备纳米颗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3)醚(AEO-3)/正辛烷/甲醇非水微乳液体系为反应介质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铈(CeO2)。通过UV-Vis光谱和染色法研究了非水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运用相图法确定了微乳液区域及合成纳米CeO2的较佳条件为:?m(AEO-3)︰m(正辛烷)=4︰6,Ce(NO3)3?浓度0.3?mol/L,NaOH浓度0.9?mol/L,甲醇质量分数14%。采用X射线衍射(XRD)、Nano-ZS型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纳米CeO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特定的AEO-3/正辛烷/甲醇非水微乳液体系中制备的纳米CeO2是高纯萤石结构,颗粒粒度小(10~20?nm)、分布均匀呈球形。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环己烷/TritonX-100/正己醇四元油包水体系,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ZrO2粉体.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等表征所制备的纳米粉体,重点研究表面活性剂含量对ZrO2纳米粒子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产生团聚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单斜相ZrO2粉体的晶粒尺寸可控制在15nm左右;随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晶粒的尺寸有所减小,团聚现象亦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方法合成CuS纳米粒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热合成法及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CuS粒子。以醋酸铜和升华硫为原料配成稳定溶液,进行水热合成得到纳米CuS粒子;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机溶剂正庚烷、水和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组成的W/O型微乳体系,在加热状态下合成纳米CuS粒子。并采用UV-VIS、XRD和TEM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纳米CeO2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荣  邱克辉  邓昭平 《山东陶瓷》2003,26(3):19-22,27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CeO2的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对比了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喷雾热分解法、喷雾反应法等制备纳米CeO2的优缺点,指出了在今后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圆广  武菀  刘兴伟  刘方平  罗运 《当代化工》2014,(12):2514-2516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拓扑结构、内部排列的规则性以及特定尺寸和形状的孔道,因而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微波法、超声法以及溶胶凝胶法、进行负载型Cu/MIL-101材料的制备并进行材料表征,选出最优的负载方法为超声法。  相似文献   

12.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及其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其特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正在开发和研究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针对国内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含氟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玲  薛学佳  周钰明 《化工时刊》2004,18(12):16-18
本文就处理含氟废水各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特别提到了絮凝法,随着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更显示了效果好,速度快,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井伟伟  王亚辉 《广东化工》2012,(12):225+224
针对施工放样的任务和方法,介绍几种交会法放样点位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4种脱碳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性能优劣进行评述:碳酸丙烯酯(PC)法不仅溶剂损失大,净化气中CO2含量高,而且碳丙溶液对碳钢有腐蚀,生产效率低,能耗高;N-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溶液损耗小,净化度高,且对设备无腐蚀;聚乙二醇二甲醚(NHD)法不仅溶剂损耗低,净化度高,而且对设备腐蚀极小,能耗低,工艺流程简单,投资低。低温甲醇洗法工艺流程复杂,设备较多,投资高,但运行成本较低,而且溶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吸收选择性好,净化度高。脱碳方法的评述将会对合成氨工业生产中脱碳方法的选取起到一定的参考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臭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臭氧浓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碘量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法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检测要求选择,或通过几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差热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二氧化碳共聚物与同系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聚碳酸丙撑酯(PPC)-聚碳酸环己撑酯(PCHC)中含有PC富相链段和环己撑酯(CHC)富相链段,相分离现象明显;另外随着CHC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PPC-PCHC的最大热分解温度从263.8℃提高到320.1℃,而共混物PPC/PCHC的热降解过程分步完成.Kissinger method研究显示,随着CHC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PPC-PCHC热降解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先增大后减小;Chang method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PPC、PCHC、PPC-PCHC、PPC/PCHC的热降解反应级数分别为0、0、0.5和1.  相似文献   

18.
王弋戈  徐念 《广东化工》2012,39(15):182-183
针对高校学生掌握物理化学较难的特点,介绍了一些学习中的窍门和方法。通过比较法找出公式和现象中的相似和关联,可以加强记忆与理解;运用类比法将抽象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可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将科学记忆法融入学习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用程式化方法,使解题更加标准、快捷。多种方法并用,町以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物理化学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简单。  相似文献   

19.
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中空聚合物微球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表现出普通材料不具备的性能,引起研究者广泛的兴趣。阐述了当前合成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中空聚合物微球在涂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叠氮化钠合成法方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国内外对叠氮化钠的需求量增加,而现有制造技术相对不足且产能较低,对现有4种合成叠氮化钠的主要方法:钠法、水合肼法、尿素法和硝基胍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得出一种新的制法:先制得叠氮基团,再将钠离子与叠氮基团结合生成叠氮化钠,最后根据需要进行提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