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领域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和质量,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采油工程技术,充分利用采油工程的开发作用,包括提高开发效果、提高生产能力以及促进石油工程发展等,有助于在不同发展方向中,油田开发领域不断扩大,在厚油层、薄油层等开发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采油工程体系,促进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石油资源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作为社会生产中最为广泛的生产能源之一,石油资源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属于非再生资源的石油资源越来越紧缺,石油的开发也成了一项现阶段比较重要的问题。钻井物质勘探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石油的开采量。并且同时还致力于研究新能源代替石油资源的技术。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前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石油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重要资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这种情形下,实行石油替代是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国煤炭较为丰富的资源禀赋,发展煤制油化工产业,对于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煤制油化工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延长石油集团是国内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是陕西省重点企业,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近几年来,随着原油开采业和加工业快速发展,原油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大量废矿物油的处置就成为一个棘手并亟待解决的难题。石油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石油生产、加工工程中的落地油、空放气、生产排放物等对大气、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直接影响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企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资源紧张、勘探开发难度加大等困难日益突显。石油企业的经济地位、产业特点及其管理现状,决定了精细化管理是石油企业适应新体制、新机制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长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而石油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石油资源的开采技术也亟待提高。文章结合石油采油工程的发展现状,对石油开采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在石油采油工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期为后续石油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石油资源的构成,海洋石油资源占比较高,多年来我国的海洋油田陆续被开发,开采工艺和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得海洋石油资源开发产量和效益逐年递增。但海洋石油资源分布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在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各个石油企业在面临海洋石油开发任务时,都要加大在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策略,并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关路径,可大大提升开发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石油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所以石油蕴藏量极其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致使石油的人均占有量较低。在石油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各种技术设备的科技含量较低,导致我国的石油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源利用率低,石油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这也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石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油田抽油机的运行效率成为了影响石油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率,必须提高油田抽油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石油是世界宝贵资源之一,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开采难度的增加,对其油库油品耗损管理更加重视。油库油品损耗不仅污染环境,同时给社会安全增加隐患。对此明确油库油品损耗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减少石油企业经济损失成为目前企业石油资源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更是越来越高。可以说,石油能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石油产业,积极拓宽石油供应渠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的石油资源量越来越大,但是却仍然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应该在积极引进石油资源的同时大力勘探我国的石油资源。一方面要提高寻找油田的技术,另一方面更要发展我国的钻井技术,从而使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作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杨智 《石油化工建设》2022,44(2):145-147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我国不断加大石油钻井工程的建设力度,钻井规模和数量逐步加大。但在石油钻井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受开采技术以及储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渗漏问题,不仅造成了石油资源的损失,而且还会影响石油钻井工程的运行安全。因此石油钻井单位必须加强对相关防漏堵渗工艺的研究,并要根据石油钻井工程的实际渗漏情况合理选择防渗堵漏技术,同时应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提高防渗堵漏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愈发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发石油资源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针对关于三次采油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趋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以得知提高石油开发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有效保障,因此研究分析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石油天然气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后指出了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结合国际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有效保障,因此研究分析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石油天然气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后指出了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结合国际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以来,对于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投入了大量精力,石油作为重要的有限资源,自然会在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引起多方的关注与探讨。为了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生转移,石油开采部门开始致力于对钻井设备维护与保养问题的研究当中,因为只有确保钻井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行,才能使石油的开采工作得以顺利实行,进而达到石油资源被有效利用的目的,间接的推动石油经济更好更快的开采。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石油工程行业中,海洋石油工程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所以我国加大了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力度。在开采海洋石油资源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钻井机械及工具,为了提升石油开采效率,有必要加大对海洋石油钻井机械及工具现代技术要点的研究,从而保证海洋石油资源可以得到顺利地开采。因此,本文将重点对海洋石油钻井机械及工具现代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新能源、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但是在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针对资源紧缺导致经济发展产生桎梏的问题,我国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实现发展的可持续,就要改变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将煤炭资源作为石油化工资源的有益补充,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对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石油化工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个人的意见和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作为石油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至为关键,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来讲,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因此,增加石油的产量,增加石油的有效供给对于提高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油田的建设需要铺设大量的集输管线,在油田集输管线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被腐蚀则会对于石油的生产和输送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做好石油的生产与输送,必须要不断的找出油田的集输管线腐蚀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找出具体的防腐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石油集输管道的畅通无阻,促进石油业的正常发展。本文意在从油田的集输管线腐蚀的原因入手,具体分析防止集输管线腐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要想实现短时间内成为工业大国必须要有能源作为支撑,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技术支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加快了对西部石油、海洋石油的开发力度,并且为了实施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油气东输的政策,将石油储运逐渐分布到全国各个地区。但由于石油本身存在的特殊性质决定石油的储运过程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因此,当前加快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建设,保证石油安全储运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石油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随着新世纪的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工业化的深刻变革,石油资源消耗量越发巨大。面对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的国情,石油行业的高效性建设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而油气田地面工程对油气的最终经济效益以及技术水平都有着最直观的影响,故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