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惠珊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院刊》1997,(3):24-28
本文将液化地基分为液化持力层地基与液化下卧层地基二种基本类型。根据国内外房屋震陷实测资料及程序设计显示的规律性,文中提出了液化持力层地基震陷值的预估经验公式。式中包含了影响液化的一些主要因素;震级、基底压力、相对密度等。由于以实测震陷为主要依据,因此,可以认为经验公式揭示的震陷规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液化震陷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递归网络的液化震陷预估方法。本方法由于可以直接从已知震陷资料出发,直接基于震陷资料样本建模,因而具有很强的客观性,避免了以往震陷预估方法由于人为引入的土的变形假设与实验所造成的误差,因而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大量载荷板试验,分析了厦门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地基的破坏特征,提出了花岗岩残积土变形模量与标贯及承载力与标贯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液化的产生及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了消除地基液化的方法及措施,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计算震陷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指出对于上部荷载不大且层数少于4层的建筑,可采用计算震陷量的方法来调整抗液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不同类型砂土在多向地震荷载输入条件下的动单剪试验,采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通过室内动单剪试验实测结果确定模型参数,选取包括大震、中震、近场、远场以及不同土质条件的148组具有完整记录的多向地震荷载时程对不同类型砂土试样进行单向和多向加载,分别进行应力和应变控制式动单剪试验,计算分析震级、震中距以及砂土特性不同的条件下多向地震荷载对砂土震陷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向地震荷载对砂土震陷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多向和单向水平地震荷载引起的砂土竖向应变比与震级、震中距和砂土特性密切相关,震级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大;震中距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小;砂土相对密度越大,竖向应变比越大。另外,在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荷载试验条件下,多向和单向水平地震荷载引起的砂土竖向应变比差异较大,前者比值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强夯黄土地基震陷性进行较为直观合理的分析,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定量评价了强夯黄土地基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地基含水率是影响强夯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平层强夯程度所存在的差异性对黄土地基的震陷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基在有效深度范围内可以完全消除黄土地基的震陷性。 相似文献
10.
11.
提出利用磁流变阻尼器(MRD)对有损伤结构进行智能加固。根据MRD的特点,结合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给出MRD智能加固的三个等级性能目标,对其进行量化,并确定MRD智能加固的设计要点。利用MRD对一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剪偏心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并进行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RD智能加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优于用被动控制方法加固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使用动三轴仪对太原市杂填土的震陷特性作了初步研究,阐述了动剪应力、振次、固结比对其残余应变的影响。经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一个计算残余应变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3.
以同济大学国家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进行的1/10模型比例的12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振动台模型试验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以及基于性能的抗震理论和方法开展了研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和破坏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冷弯薄壁型钢三层房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一个三层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得到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破坏机理等,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表现为局部破坏,墙体骨架基本完好;结构呈剪切型变形形式;9度抗震设防时,多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为1/934,罕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1/52,满足抗震规范关于抗震变形验算的相关规定;该房屋体系抗侧力的关键在于墙板的蒙皮作用和抗拔件的抗倾覆作用,因此应保证接缝和边角处自攻螺钉的施工质量,抗拔件应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初步评估,表明该房屋在9度多遇地震下的墙体剪力均小于其抗剪承载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管桩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管桩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内力反应的主要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管桩结构体系的加速度峰值反应在高度上呈“K”型分布,位移反应沿高度呈“S”型分布,在桩身距离桩顶5~6倍桩径处弯矩最大.本试验为管桩的抗震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塑料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的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采用两组试验模型,一组测定筋材的动应力应变;一组测定土筋间的动似摩擦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土工格栅筋材在地震作用下最大动拉应力的分布与静拉应力的分布沿筋材的埋深大致相同,只是应力的值大小不同;地震作用下土筋间的动似摩擦系数是随地震加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据此,提出了加筋土结构在地震区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喀什老城区生土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喀什老城区典型生土房屋1/2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提出了针对此类房屋的加固方法.通过试验对加固模型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检验抗震加固措施的实际效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对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两层空斗砖墙房屋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研究设防房屋在不同地震烈度影响下的破坏形态和破坏程度,并与已完成的未设防房屋模型进行对比,从而较全面地掌握其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设防房屋在6度地震作用下,满足小震不坏的要求;在7度和8度地震作用下,满足中震可修的要求;在9度地震作用下,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经过与未设防模型在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设防房屋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并与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进行比较,进行了2个高剪力墙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2个试验模型中,1个为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1个为粗骨料、细骨料均为再生骨料的混凝土高剪力墙。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剪力墙在弹性和开裂后弹塑性阶段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及其最终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低于普通混凝土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建议实际工程中采用抗震性能相对较好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剪力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