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上疏松砂岩泥质含量较高,见水膨胀、分散易造成微粒运移伤害。针对南海西部某油田疏松砂岩储层见水后产能缓慢下降问题,通过储层物性、井下管柱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明确其伤害主因为微粒运移堵塞筛管及近井地带的基础上,优化酸性螯合剂,形成冲洗解堵液体系。该体系已现场应用5井次,其中BX-2井作业后油井产能提升6倍,产液量由45 m~3/d增至239 m~3/d,5井次作业日增油100余m~3,累计增油1万余m~3。该技术与常规酸化相比,单井作业成本降低100余万元,且规避了酸化后进一步加剧微粒运移风险,对本油田及本区块类似油田解堵增产,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砂岩储层酸化设计开发一套砂岩储层酸化专家系统.该系统综合了砂岩酸化理论、专家系统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储层伤害诊断、酸化井层选择、酸液配方设计、酸化工艺设计及酸化效果评价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渤海PL油田属于易堵疏松砂岩油藏,具有含油井段长、小层数量多、沉积类型复杂多样等特点。由于早期的水平井试验井失利,长期以来水平井被认为不适合在渤海PL油田应用。基于渤海PL油田微观储层特征,采用渗流理论、数值模拟与矿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得到了易堵疏松砂岩水平井评价技术和厚薄间互多层油藏联合井网分类开发技术。结果表明,在近井地带,水平井的圆柱与半球结合体渗流区域的单位面积流速远小于定向井圆柱体渗流区域的单位面积流速,矿场实践证实了水平井在易堵疏松砂岩储层中对抗速敏现象更具优势。对多层厚薄间互油藏联合井网中的定向井与水平井的干扰进行对比,证明在中高含水期,地层能量是联合井网中井间干扰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系列实验,量化了渤海海域钻井液对砂岩储层物性的损害程度和酸化解堵后储层物性的变化。钻井液对疏松储层损害明显,有机解堵后物性得到恢复,解堵效果好。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评价了致密砂岩储层钻井液污染酸化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情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致密储层污染和酸化后的微观变化。致密储层污染后核磁渗透率恢复值很低,酸化后核磁渗透率值较其最初值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砂岩油藏酸化增产技术在全国油田开发的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多数油田增产幅度小。火烧山油田从开发初期就进行了酸化增产实验,酸化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油田,分析要有:火烧山油田储层以钙质胶结为主,泥质含量低有利于酸化作业;储层发育隐裂缝沟通了远井地带,只要近井地带渗透率增加便可以增加供液能力;被方解石充填的充填缝被溶解后可达到后期造缝目的,渗透率呈数量级提高;储层堵水污染后,近井地带用氧化酸处理后可增加供液能力又可以启动新层;乳化酸和缓速酸体系的应用增加了酸化处理半径,多方面原因使火烧山油田酸化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疏松砂岩油藏普遍面临出砂问题,地层应力条件和储层强度是影响出砂最重要的地质条件.分析近井围岩应力分布和射孔孔眼应力分布,进而建立地层出砂预测模型,考虑射孔方位的影响,绘制地层出砂趋势的风险等级划分图版.  相似文献   

7.
兴安岭群油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胶结疏松,注水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速敏伤害。本文以速敏实验为基础,结合现场生产参数,通过理论推导,计算出该油层常规注水井和压裂注水井的速敏伤害半径和解除伤害的最佳酸化半径,通过现场7口井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速敏试验表明,兴安岭群油层存在中等偏强~强的速敏伤害,常规注水井Ⅰ~Ⅳ油层组伤害半径分别为2.42m、0.94m、1.30m、0.26m,压裂注水井Ⅰ油层组存在速敏伤害,伤害半径为3.3m。酸化设计的规模应以解除地层伤害,且取得最大效益为准则。常规注水井Ⅰ~Ⅳ油层组的最佳酸化半径分别为2.4m、1.6m、1.6m和1.8m,压裂注水井Ⅰ油层组酸化半径为3.3m。兴安岭群油层7口井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于指导其它砂岩油层的酸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库车山前致密砂岩储层深度伤害后改造措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度伤害的致密砂岩储层,先后尝试了酸压、重晶石解堵和加砂压裂3种改造措施。研究表明,酸压改造不能突破深度污染带,不能恢复气井产能;重晶石解堵作业只针对储层的重晶石堵塞有用,但作用能力和范围有限;加砂压裂能突破深度污染带,沟通远端天然裂缝,使气井恢复产能,压裂后日产气20.4×10~4m~3。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砂岩气藏的主力储气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具有低孔、低渗、低压、强水锁等特性.本文针对苏里格盒8段储层特征,对储层岩心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就外来液体侵入储气层而造成伤害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外来液体的侵入将对储层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外来流体与储层的配伍性,同时减少外来流体对储层的浸泡时间。  相似文献   

10.
从油藏物性着手,结合化验手段分析出地层渗透率下降是由于水质变化和细菌污染所引起,需要对油层进行酸化、杀菌以解堵增注。酸化液体系主要包括预处理液、前置液、氧化杀茵液、主体酸、后置酸,在确定酸化液体系后,开展了酸化液性能评价的室内实验,实验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酸化液的腐蚀性、杀菌性、防二次伤害及穿透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酸化液体系能满足文87区块的酸化增注要求。以室内实验为依据开展现场应用,文87—8井在施工前注入压力为36MPa、日注入量为33m3,施工后注入压力为21MPa、日注入量为70m3,酸化液的各组分体积为:预处理液4m3、前置液8m3、氧化杀菌液5m3、主体酸15m3、后置酸4m3、顶替液12m3,矿场实践表明该酸化液体系能满足文87区块的酸化增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酸压是油气井增产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尤其对碳酸盐岩储层沟通近井储集体,释放油井产能具有很好的效果。选择合适的酸液体系不仅仅对油气层具有改造作用,而且对其不造成伤害。本文针对塔河油田特殊高深、高温油藏的特性,研究出适合于该储层的“七高、二低”的酸液体系,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压裂效果,针对特低渗油田水力压裂液伤害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区储层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特低渗砂岩岩心为对象,对不同压裂液造成的伤害进行实验测定和分析,定量评价储层压裂液的伤害程度,分析造成储层伤害的原因。认为黏土的存在是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储层伤害受到黏土含量、黏土类型、渗透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从减少压裂液的滞留吸附、提高破胶率、提高返排率方面着手改进压裂液。  相似文献   

13.
酸化作业在使油气田产量提高的同时,也对储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害.酸液与储层岩石及流体不配伍,酸液滤失,有机物覆盖,添加剂使用不当,工艺参数选取不合理,施工时引入杂质,都会造成储层伤害.因此,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改进酸液体系,优化施工参数,在充分保证采油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14.
八面河油田面十四区沙四段储层为泥质胶结疏松砂岩油藏,粉细沙、微粒、粘土分散运移易造成地层堵塞,损害油层渗透性,具有潜在伤害油层的内因。在对油藏潜在伤害因素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入井液中多种油层保护添加剂,对油井增产措施作业提出了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疆油田六东区克下组砂砾岩稠油油藏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在开发中频繁的吞吐过程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研究储层的伤害机理,利用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通过对钻完井液体系对储层伤害影响研究,分析该储层伤害微观机理.确定了造成该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储层粘土膨胀、钻井液对储层的污染和温度变化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措施,解决了开采过程中的油层保护问题,并为同类油田提供了可借鉴的油层保护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储层伤害源—定义,作用机理和描述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储层损害的特殊性和损害机理,将储层伤害源定义为:打开储层时,在温度压力环境下,储层内组分或外来组分或外来组分与储层组分作用所发生的变化,导致岩石孔隙结构的调整并引起绝对渗透率降低的物质。集层伤害源包括内伤害源,外伤害源和复合伤害源三个部分。内伤害源是储层内固有的,外伤害源是引入的,复合伤害源是内,外伤害源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一口多层合采井的低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致密、液锁、反凝析及钻完井伤害是造成该井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酸化解堵的工艺思路,并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优选出最佳的酸液体系,优化工艺参数及施工程序,最后形成了适合该井的酸化解堵增产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同类低产低效井增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注入水中乳化油滴对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油田注水或污水回注系统,注入水中含油量是注入水水质指标中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也是引起注水地层吸水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如何结合具体储层确定出相适应的含油量指标,一直是注水开发油田水质标准制定工作的难点,利用正交实验原理,首次较为系统夺评价了注入水水中乳化油滴对中低渗砂岩储层的伤害特征,获得了大量有益的结论,对于充分认识注入水水中乳化油滴对储层的堵塞规律、制定合理的水质指标以及如何减少乳化油滴的伤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八面河油田对低渗透储层的不断动用,压裂技术已成为低渗透区块增产的重要方式。八面河油田经过十多年对疏松砂岩油藏压裂工艺技术研究,根据不同地层特点,采取浅层砂岩低伤害压裂技术、深层致密砂岩低伤害压裂技术、复合充填压裂防砂技术等不同压裂工艺,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0.
江汉油区盐间非砂岩油藏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但产量递减快,容易导致油井近井地带碳酸盐结垢。为了提高增产效果,必须认识分析盐间非砂岩酸化机理,对盐间非砂岩油层酸化工艺、施工工艺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