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依托,以水文地质学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进行了水文地质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开发研究;分析了水文地质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规划,并以孔隙与水实验为例,详细介绍了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构建过程,以期能够借助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探索水文地质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促进水文地质学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为水文地质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学生网络故障分析与诊断能力不强、无法快速有效处理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异常现象等问题,提出基于虚拟仿真、数据库等技术搭建网络故障分析实验教学平台并设计网络故障分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等教学环节的综合实施方案介绍,说明该实验教学平台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同时说明学生对网络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提出农业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思路,在广东省农业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物联网认知、物联网数据采集与控制、智慧农业APP控制、虚实结合的数据采集和控制4个层次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项目的训练,从感性到理性提升学生对农业物联网的认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研究虚拟仿真软件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构教学软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和体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虚拟仿真软件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还可以降低实验操作的危险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文章通过探讨虚拟仿真软件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具体实施方法,为药剂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分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中自主研发能力不够、开放共享不足、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结合兰州交通大学持续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实验项目建设的实践,提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索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方案。以"数据与场景驱动的高速列车运行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申报和建设为例,针对现场实习风险大、费用高、难以开展实践教学等问题,介绍在深度融合实际工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真实再现高速铁路列车控制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分散、理论抽象、检测电路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设计了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利用虚拟仿真预习实验环节,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内容的理解。其次,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引入检测电路虚拟仿真操作演示,加深学生对检测电路的理解。最后,在综合实验环节利用LabVIEW/Proteus进行检测系统虚拟仿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通过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实施不同形式的虚拟仿真实验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输出。  相似文献   

7.
作者介绍了Cisco Packet Tracer虚拟仿真软件的功能和优点,并根据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以“交换机虚拟局域网”实验为例说明Cisco Packet Tracer如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可知,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改善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实验成本,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接受度和满意度等。调查结果显示,该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探讨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实验平台创新、实验教学资源组织和实验室文化建设,提出以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为依托进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对实验云平台的特点和实验教学中心文化建设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系统和新型三段式实验项目加强实验教学,该项目包括设计一个初始指令集、设计一个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为处理器编写模拟器3个部分,说明通过该项目学生可以开发和模拟自己的处理器,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网络安全与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实验环境、实验资源、实验教学和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探索和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共享高质量的实验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福州大学网络安全与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例,阐述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过程,介绍教学资源共享的模式,通过平台应用说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的现状,在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验项目驱动为主导,倡导"做中学"实验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构建一个完整的虚实结合、科教融合,"课程实验+开放实验"双轨交叉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为同类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信息技术与专业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教学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为提高信息安全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实战技能,分析了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以OpenStack技术构建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采用练习、考核、选关、闯关、知识对抗等多种实战模式,完整构建网络安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训练体系.通过该虚拟仿真平台,既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训实验相融合,又全方位构建了体验式学习的评价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能力。文中以随相数字信号最佳接收机的计算机仿真为实例做出了介绍和阐述,包括随相数字信号的发送、信道的传输及其接收,以及随相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机等内容。利用LabVIEW仿真平台对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了仿真设计、系统测试和仿真结果分析,进而证明了用LabVIEW实现随相信号最佳接收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提出虚实结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相应的实验技术、项目以及方案,给出实验考评方法,最后说明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效果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实验教学资金紧缺的问题,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设计了针对课程知识点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完善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后续计算机专业其他实践课程起到指导和参考价值,势必推动整个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实验教学不足等问题,从计算机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角度,分析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虚拟项目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向学生提供虚拟网络实验环境,改善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地方院校充分利用现有硬软件资源和资金,加强设计性和针对性的实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VRML的心理学虚拟实验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远程教育中,学生空间位置相对分散,实验教学大多数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生很少有亲手实验的机会,这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VRML技术提供网上的、三维的、可交互的虚拟实验方法,异地的学生能够通过连网的计算机远程亲手做实验。文中介绍了VRML技术特征,并以心理学实验为例,提出了虚拟实验展开的方式。将虚拟实验分为实验准备,交互实验和结果反馈三个阶段,具体介绍了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目的、使用的技术和实现的方法。设计的结果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虚拟实验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玲 《软件》2012,33(4):44-46
计算机虚拟实验系统,是对现实的计算机实验环境进行仿真,该系统能够在最小经济代价的条件下完成复杂的计算机实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加载虚拟设备和实验项目,学生在微机上,通过仿真程序就可以完成大多数计算机实验项目。本文从计算机虚拟实验系统的功能需求入手,分析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整体的功能性需求。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实验组件设计、虚拟实验交互功能设计、用户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20.
倪炜 《信息与电脑》2023,(1):254-256
针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计算机数量不足、文件无法保存、实验项目无法实践等问题,提出基于虚拟机混合技术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教学的设计与构建进行详细探讨。构建的平台主要由虚拟机、应用容器、云存储及客户端4部分组成,可满足高校日常教学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改进传统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