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进高校本科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分析课程思政与建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机理,阐明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观、掌握“学情”变化规律和构建“育人本位”的学科特色是课程思政融入建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并从课程价值取向、引领作用和学生“需求侧”和课程思政的“供给侧”等四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提升建筑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建筑学专业实施“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为完善和深化不同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合公共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本质属性,论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在“德、知、行”三元目标引领下,凸显“语言知识+职业技能+文化素养”特色。推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建设思政资源库、搭建“三位一体”立体思政育人平台、确立多维化、动态化、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构建“跨学科、跨学院”协同育人师资团队,以期为高校公共英语课程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课程立德内涵、立德向度以及立德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体树人的内涵、为体铸魂的向度、育体育德的路径。在宏观层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引领,体育素养与课程思政目标协同推进,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隐性因素。在微观层面,目标定位为“知、能、行、德”四位一体,内容选择以体育知识技能为载体、价值引领为主线,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内涵更丰富、实践范式和实现路径更多元。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着各自的发生过程,但是二者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其协同育人实现的必然手段。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主渠道的同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铸魂功能,稀释到各门专业课中,润物无声实现育人。通过思政课程主动出击、一体化范式构建、科研引领推动等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三位一体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深化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基于思政建设要点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体要求,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轨道并行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设计的“案例启发+创新问题+思政升华”及“价值引领+政策导向+专业落实”特色化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有效深化了思政内涵,践行了思政实践,为同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推进职业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课程建设顶层设计缺乏,课程建设原动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通过构建“课程思政”立体化格局、“课程思政”内涵化体系、“课程思政”多样化评价体系等途径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夯实职业学校在立德树人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文章立足"大思政"教育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核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教学路径,包括转变课程思政教育观念、制订综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深化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构建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以期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的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面大量广,具有育人的先导性,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思政融合研究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课程情况、总体设计以及课程内容的分析,深挖思政元素,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热点“大国工匠”“国之重器”等人物和视频相结合,协同理论视角下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最终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从而完成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维度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对新时代高校善用“大思政课”涵养学生成长成才,推进思政育人路径探索,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深刻领会要义和科学内涵,倡导社会正能量,自觉践行主流价值观,善用“大思政课”守正创新办好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建设职业本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性和育人的协同性,这就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于职业本科教育,依托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探索适合职业本科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和实施路径,以此增强立德树人成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更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抓手。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已有一定探索,但在目标定位设计、思政元素融入、教师思政能力、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相对薄弱。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存问题,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对助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中探索“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开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模式。首先梳理课程思政内涵,在对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同向同行、价值引领”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为目标,精心构思创设思政元素,构建思政与专业授课紧密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以“监测网平差”一章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全面阐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多维度、多层次发掘学科隐含的测绘精神、科学求真精神、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共情共鸣;实践教学中注意创设场景,以及情感代入,构建全方位、多环节、立体化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实现与专业教学的有效契合和高度协同,达到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结合不够紧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及原则不够清晰、课堂教学层面不够深入等问题,从人格修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三个维度,聚焦课内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主体的课外拓展,构建了以“价值引领”为特色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实践效果表明:该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能帮助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新文科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守好课堂教学阵地、拓展实践空间、强化内涵建设三个方面,探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发挥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的正面效应,探寻当前理工类课程思政实践共性难题的解决思路,以高职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炼铁生产技术为例,构建了以“6项思政要求”“7种融入策略”和“8项教学环节”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实施框架;结合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思政意识和教师的师德素养、育人能力和教学团队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效,探讨未来努力方向,以期对相关院校、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及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推进雷达兵分队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对照军队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与新时代强军要求,以找准思政元素为切入点,融合课程知识体系与思政元素,重点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线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从点、线、面的有机统一辐射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法,从而实现学理性与政治性统一、显性育人与隐性树德统一、基础性与系统性统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高校现行的课程思政建设中,主要倾向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价值点,或者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实现育人,出现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不紧密、专业教师提炼思政元素难、课堂设计生硬、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等问题。以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探索专业课全过程思政,找到了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的整体革新,实现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并提出课程思政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双向同步培育功能,以期为其它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的刚性要求。课程思政是中国大学的新的课程观,本质是立德树人,体现了理念与实践创新,体现了综合教育理念、协同育人理念。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实践基础、现实依据、法律依据和教育学依据。实施课程思政要制定课程育人的价值目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德育元素并恰当融入教学,确定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推进当前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模式与新格局,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所重点推进的部分,是为高校学生树立良好思想意识的关键。理工科院校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占据比例较高,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从理工科院校的视角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微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在《智能测绘》课程中开展“微思政”教育,包括四方面内容:“微思政”平台的应用和“微活动”的开展、“微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微融合”及考核中“微思政”的应用。实践证明,“微思政”教育在工科专业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它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