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宇超 《中国新通信》2023,(5):96-98+7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均随之变化,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群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都是现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强力手段。本文以“1+X”证书制度融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开展“1+X”证书遴选,并对《Python程序基础及应用》《通信与网络技术》等课程进行课证融通实践,以达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适配产业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芸 《数字化用户》2022,(6):160-162
基于“1+X”证书制度,侧重现代新兴数字化技术,融合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教学设计、应用培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讨如何使1+X新技术的应用融入高职教学,落到实处。通过改革高职财经商贸专业建设方案,建立融入“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1+X...  相似文献   

3.
郑砚月 《移动信息》2024,46(3):85-87
文中以“1+X”证书试点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思”“证”“课”融通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将思政元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与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旨在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统一的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沈亚飞 《移动信息》2024,46(1):109-111
文中首先分析了“岗课赛证”融合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然后围绕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实现课岗目标对接、制定课赛融合与课证融合的目标、实施以岗定课机制、采取工单课堂模式、基于“1+X”证书落实课证融通等具体措施。通过多维度推进“岗课赛证”的融合,可以实现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步。“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以教师自身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依托,助力学生学习发展。初中数学教师要以“互联网+”为抓手,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协同推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同步提升,让数学教学变得专业而精准,以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各行业的制度创新变革以及跨学科的技术交叉融合,对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分层次的融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提出在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邵帅  徐猛  曾德生  张金旺 《中国新通信》2023,(16):114-116+164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结合“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高职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希望通过将“X”证书所需的职业技能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模式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全国首批1+X证书“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考核试点专业,依据“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规范,融合专业原有课程标准和产业需求,文章重构了“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完善了课程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1+X”证书制度的不断试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学分制、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灵活的学习制度不断涌现出来,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以往的课程体系的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未能较好地实现对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深度改革,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1+X”书证衔接和融通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本文就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职教二十条,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与多个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实施“1+X”证书制度的目的是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来获取多项本领,以强化学生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1+X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同指向产教融合。在1+X证书制度驱动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应当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打造具有X技能的教师队伍、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叶潘虹 《中国新通信》2023,(9):146-148+163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实践经验,理解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论,掌握专业知识,形成职业素养。因此,教师们要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素养。对于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职业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1+X”证书制度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C语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可以“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依托,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等方面进行教学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通过修改教学大纲、加强课证融通、融入场景应用、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改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为建...  相似文献   

13.
秦鲜  周陶然 《移动信息》2023,45(10):86-88
在教育部全面推广“学位证书+某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的情况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应该更加完善。教师应主动引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文中深入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体系,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未来的教学实践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探索了中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试点)工作。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校积极申报试点院校,组织考证。本文以电商专业为例,在“1+X”证书制度下探索电商专业课堂改革。本课基于“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1+X”技能证书为目标,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微课、网课、动画、视频等数字化资源为理论学习载体,以“1+X”网店运营推广实训平台为实训载体,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课赛证并进”的教学策略,构建“双师型、三任务、四阶段、五环节”的整体实施过程,充分落实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5.
“1+X”证书制度不仅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切实落实“1+X”证书制度为出发点,探索全面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陈璐瑶 《电子技术》2022,(2):258-259
阐述1+X证书制度的特点,1+X证书制度对学生的影响,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包括职业定位、教学内容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风力发电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内容多、学时少,教学内容难于把握和学生不重视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课堂教学+仿真验证+模型化编程+实验验证”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可有效改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步入岗位可快速适应岗位需要,高校推出专业群精品课程丰富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课程囊括理论知识、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可巩固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本文就汽车电子专业群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分析,按照汽车电子专业职业岗位知识、素养、能力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原则,将理论教学、时间教学、素质教学有机融合,构建专业通识能力、专业特殊能力、专业通用能力的“三级平台”结构下的汽车电子专业群精品课程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瑞芸 《中国新通信》2022,(17):239-241
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且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的变化较大。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其设计更多更加优秀的作品。对此,教师可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研究,强化其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笔者主要研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的背景和要求,围绕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工程验证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融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融合、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相融合。建立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分层培养、逐级递进;多方联动、融汇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点—线—面—体”四维度体系化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