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X油田为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田,该类储层污染伤害复杂,油井解堵难度大,且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砂、无机垢、结蜡以及胶质沥青质析出等多个储层伤害问题并存,采用常规有机解堵、热洗等效果欠佳。本文在明确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以稠油油藏凝固点的不同对储层伤害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研究提出了ZCCY新型复合解堵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不同凝固点下稠油油藏储层伤害问题,并在X油田进行推广应用。研究表明,ZCCY稠油解堵体系可有效改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伤害问题,快速恢复油井产能,具有针对性强、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渤海某稠油油田J区为渤海湾典型的湖相三角洲稠油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东营组下段的Ⅰ和Ⅱ油组,纵向上可细分为14个小层,平均地层原油黏度为291 mPa·s。在纵向上、横向上存在多个油气水系统。针对该区块稠油油藏堵塞的难题,开展了洗井助排液和解堵助排液实验,加热车配合药剂注入工艺实验;研究出了一种利用加热车配合提高入井液温度,结合针对性洗井助排液和解堵助排液有效解除稠油油藏近井地带堵塞的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应用证实有效,为该类油藏的解堵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金县1-1油田原油多为重质稠油,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油井长期生产常造成油井管柱结蜡,储层有机堵塞物堆积在近井地带,使油井生产产量逐步降低。同时,油井在修井过程中,修井液漏失进入储层,易对储层原油乳化增粘,粘土矿物水化膨胀、以及粘土颗粒运移等复合伤害,也会导致修井后期恢复期长,恢复效果不理想等情况。有机复合增能解堵技术体系通过有机降粘、基质酸洗并协同生热增能作用于堵塞储层,现场应用效果显著,为渤海辽东区块低效井治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已成为渤海SZ36-1油田高效开采主要的稳产、增产支柱技术。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总体注入状况变差,有相当一部分井的注入压力已经接近或达到油层的破裂压力,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技术要求,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进而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对渤海SZ36-1区块砂岩储层注聚井进行堵塞机理分析和降压增注迫在眉睫。从储层地质潜在伤害分析、聚合物吸附滞留岩心流动伤害、垢样成分分析和高价离子伤害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渤海SZ36-1油田聚合物驱时注聚井堵塞的原因以及堵塞范围,并提出相应的解堵建议,对今后注入困难井措施改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注聚过程中易堵塞、堵塞物复杂等问题,在明确注聚井复合垢成分的基础上,通过聚合物降解率、洗油率、溶蚀率、腐蚀率进行解堵液成分筛选及优化,并通过静态解除率、一维填砂管模型驱替实验等对解堵液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确定了一种乳液型解堵液配方:1%氧化物SOU/DPG+5%石油醚/二甲苯+2%OP-10+5%柠檬酸/草酸+0. 5%咪唑啉季铵盐,该体系对渤海稠油油田注聚井复合垢的静态解除率可达88. 3%,模拟地层渗透率恢复率为91. 22%,并具有较低的腐蚀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渤海X油田储层为典型欠压稠油油藏,随着长期注水开发,表现出地层欠压、原油黏度高、储层污染等问题,常规完井液体系易发生液体入侵污染、水化膨胀、原油开采困难等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结合渤海X油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强抑制、强降黏、强储层保护的完井液体系优化方案,利用室内实验对常用的3种完井液体系进行优选,并对优选出的有机胺完井液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形成了适合渤海欠压稠油油藏的改进型有机胺完井液体系,通过高温长期浸泡实验验证了该完井液体系的综合性能。该完井液体系的优化方案和体系配方对类似油田开发时完井液体系的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有望在渤海及其它类似油田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油田注聚井普遍面临着注入压力高,部分井欠注严重的问题,研制新型解堵技术。根据渤海油田注聚井现状和注聚井的堵塞机理,对取得的垢样进行一系列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储层堵塞的氧化主剂。通过降解聚合物实验,优选出氧化剂稳定剂、使用浓度、推荐反应时间。将酸液和氧化剂结合得到解堵剂配方,在渤海油田注聚井进行解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渤海某油田J区为渤海湾典型的湖相三角洲重质稠油油田,平均地层原油粘度为291mPa·s,原油黏度大,流动性差。部分油井存在井斜较大,高含气和腐蚀等一些特殊井况,影响常规电潜泵的运转寿命。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适合稠油油田大井斜的灌装电潜泵系统,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满足了特殊井况油井的正常生产,是罐装泵系统在渤海稠油油田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渤海Q油田原油黏度大、采出程度低的问题,对稠油掺稀油技术在渤海Q油田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稠油稀油的基本性质,考察了稠油掺稀比例、含水率、温度、剪切速率对掺稀降黏的影响。综合考虑稀油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掺油方式和比例,以探索利用稀油降低稠油黏度、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掺稀降黏体系的黏度降低;含水率增高,体系黏度增加。确定稠油掺稀比例为8∶2,同时发现在油田开发初期含水较低情况及稀油低速注入条件下有较好采出效果。Q油田进行稠油掺稀油开采,高部位稠油和深部位稀油储量比接近8∶2,与实验结论 8∶2的掺油比接近,故从储量潜力角度评价,该技术在Q油田初期低含水开发阶段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渤海油田许多稠油井电潜泵在运转一段时间后,即发生电流异常波动、泵效明显下降的问题,而同时井底流压上升,说明电潜泵发生堵塞。研究发现,电潜泵堵塞主要是吸入口堵塞,其堵塞物主要为聚合物胶团、重烃垢、碳酸钙(镁)垢、粘土、腐蚀产物、细粉砂等组成的混合垢。由于常规酸液和氧化解堵体系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电潜泵和电缆损害较大,不适用于电潜泵解堵,因此项目组针对电潜泵堵塞物特征,优选出一种低伤害高效电潜泵复合解堵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渤海油田,取得良好的解堵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渤海油田油气资源的开发,其修井作业量逐年增加,但个别井次投产后,产液含水量显著上升,产能恢复率急剧下降,说明作业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储层伤害.修井液大量漏失是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外力因素,其伤害类型主要有流体不配伍结垢堵塞、乳化伤害、稠油冷伤害以及五敏伤害等.为有效保护油气储层,降低修井液漏失,针对性应用无固相暂堵液体...  相似文献   

12.
高升油田部分稠油区块储层物性较差,粘土含量高,胶结蔬松,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水敏、速敏、盐敏等敏感性。此类油藏在进行多轮次吞吐后,储层受到伤害,导致吞吐井注汽压力高,注汽困难。针对油藏特点和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研制出适合此类区块的降压注汽解堵技术。为高升油田类似区块吞吐井解堵增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渤海油田储层堵塞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适合渤海油田注水井的复合解堵剂MJD-3,并对复合解堵剂MJD-3的溶垢性能、防膨性能、腐蚀性能及综合解堵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解堵剂对渤海油田注水井储层的有机垢和无机垢的溶解率均可达到90%以上,防膨率可达80%以上,腐蚀速率小于0.25 g/(m~2·h),具有较好的溶垢、防膨及缓蚀性能。同时,该复合解堵剂能使污染后的天然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到90%以上,基本恢复至初始状态,起到了较好的解堵效果,能够达到注水井解堵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金县1-1油田所含原油资源多为重质稠油,储层渗透率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原油中蜡含量高,油井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管柱结蜡,近井地带被有机沉淀物堵塞及修井液漏失伤害,导致油井生产的产量逐步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许多清蜡解堵技术,如电加热杆清防蜡管柱解堵、自生热解堵、隔热油管解堵、配套加热车解堵以及电伴热解堵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油管清蜡解堵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它们在金县1-1油田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并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木油田为低孔低渗砂岩油藏,压裂投产。油田开发过程中,近井储层结垢、裂缝污染堵塞现象日趋严重,单一常规解堵技术不能完全解除储层污染堵塞。本文从分析油田储层污染特点和压裂过程中对储层造成的次生伤害人手,研究符合储层特点的裂缝复合解堵技术,着重对复合解堵药液与地层岩芯溶蚀、垢样溶速、反应缓蚀与地层流体配伍性等方面进行试验分析,将裂缝清洗剂和复合酸解堵效能优化有机融合,发挥不同药剂综合解堵最佳作用,清除污染堵塞物质,恢复疏通地层渗透率,实现解堵目的,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油田因地层原油黏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注采井距大及生产层厚等诸多因素,导致注入水低效甚至无效循环,含水快速上升,水驱效率低。渤海油田应用调剖技术改善注水效果和控制油井含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2年以来,渤海共计矿场应用调剖313井次,累计增油1237446m3。为更好的发挥调堵技术的潜能,助力渤海油田稳产上产,总结和分析了渤海油田调剖技术现状、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伤害的相关机理研究,分析了稠油油藏注蒸汽当中储层物性的参数变化规律,本根据其相关机理与参数变化的研究规律等提出了治理稠油储层伤害的相关技术措施。这对于减小稠油油藏注蒸汽当中的储层物性具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整个稠油油藏的开采业十分有利,所以值得进一步深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预防储层伤害的发生,屏蔽暂堵技术已经在第1代的“1/3架桥规则”的基础上优化了暂堵剂颗粒的选择、物理化学膜的形成、降低表面张力的仿生超双疏剂的研发,解决了第1代暂堵技术暂堵剂颗粒选择困难的问题。对于在钻完井过程中已经受到损害的储层,酸化解堵技术以及物理解堵技术的出现,使得损害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研究对钻完井过程中储层伤害类型、储层伤害的预防以及解决已发生储层伤害的解堵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学者在研究解堵技术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两大稠油油田开发设计的各项技术要求(锅炉形式、平台型式),从安全和经济性角度考虑进行了大量的方案对比和研究分析。热采锅炉采用带汽水分离器的微过热锅炉,同时分析两大稠油油田特点,确定适宜自身油田特性的平台设计型式,为我国海上稠油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续的渤海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HQ油田超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渗流阻力大,注水井投注一段时间后易发生油层堵塞,吸水变差,达不到油田开发注水要求,且常规酸化增注效果又不理想的问题,为确保注够水、注好水,促进油藏高效开发,开展了超低渗砂岩储层欠注井解堵增注技术研究。通过分析该储层欠注井常规酸化增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结合储层地质特征,设计出一种深穿透缓速解堵液;对该解堵液的缓速性能、解堵能力、抑制二次伤害、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等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运用该解堵液在HQ油田开展了现场深穿透缓速解堵增注工艺设计及实验工作,与以往常规酸化增注对比,试验井增注措施有效率提高了16.7%、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1.7MPa、平均单井有效期延长了8个月。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实验,形成了一种适应HQ油田特殊储层的解堵增注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