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化工》2021,48(17)
通过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新发展阶段,国家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将成为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国家政策为引领,通过分析现阶段化工行业的碳排放特点与压力,针对性地给出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中和政策的提出,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化解提供了可靠路径,可通过各行业的碳排放总量控制,降低大气中的CO2总含量,进而降低环境污染、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目前通过碳减排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已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同。在此背景下,我国所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可为石油化工企业的低碳化、绿色化、长效化发展产生有效驱动。为此,文章分析了石油化工行业的碳排放特点,并结合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碳中和背景的石油化工行业减排对策,而后给出了石油化工行业碳中和实现的保障措施,旨在加快石油化工行业的碳中和步伐,构建更加稳定与持续的化工行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4.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推动氢能源良性发展与加氢站合理选址,是目前氢能产业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重要途径,理应予以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氢能源发展现状,并通过提高氢能源应用占比、加强氢能源应用推广等路径,改善氢能源发展条件,同时利用明晰选址原则、评估应用前景、预判应用需求、合理规划站点方法建设加氢站,达成新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博雅  孙立坤  杨春维 《应用化工》2022,(10):2997-3000
研究以我国污水处理企业碳减排技术为目标,总结了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行业可行的碳减排技术工艺,同时为我国污水处理企业实现碳中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工程方案,即: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固碳与污水产能新技术开发和多技术协同联合等,以期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实施和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针对钢铁行业副产的煤气、余热、钢渣及钢化联产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碳中和背景下钢化联产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无碳炼钢的新型钢厂从“以化固碳”转变为“以氢代碳”的新模式,并提出了加快钢化联产新技术应用建议和举措,以期建立以钢铁行业为龙头,耦合化工行业的新型工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链,支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要点:(1)钢铁副产煤气、余热、钢渣利用现状。(2)钢化联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3)未来新型钢厂钢化联产技术。(4)钢化联产发展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战略布局,重点研究了能源、交通、建筑等经济支柱产业的碳生产、碳排放特点,对比分析了现有国内外碳中和措施特点,综合提出了能够同时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产业碳中和规划方案,对国家绿色可持续经济发展结构演化提出了大胆的展望,为其他行业、产业碳中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现状及煤化工产业的高碳属性。结合“碳中和”政策的时代背景,从碳源头、碳应用、碳排放、碳回收4个方面提出减少碳排放的建议,以期尽早实现煤化工产业低碳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背景下,污水处理厂不仅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还要实现碳减排。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中潜在的化学能和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则可弥补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能量损耗,甚至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为探明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通过对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案例的解读分析,总结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途径和主要减排工艺,并提出...  相似文献   

10.
杨学萍 《化工进展》2022,41(7):3402-3412
从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碳捕集封存和碳资源高附加值利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对降低碳排放的效果以及未来应用前景。文中指出:源头减碳技术路径包括原料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引入富氢和绿氢资源与煤炭进行碳氢互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通过气代煤、电代煤,尤其利用弃风、弃电,可显著降低碳排放和工艺生产成本;过程控碳技术路径包括节能提效和开发革新技术,依靠现代煤化工技术进步,突破传统工艺瓶颈,是当前企业易于实施、应用较多的节能减排方式;末端碳捕集封存技术路径包括地质深层掩埋、驱油、强化深部咸水开采等,将工艺过程产生的高浓度CO2通过低成本捕集,有效提高油气采收率,并为水资源匮乏地区提供额外供水;碳资源高附加值利用技术路径主要包括CO2化学转化制高附加值及大宗化学品,国内正加快CO2制低碳烯烃、芳烃、甲醇、碳酸酯的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努力将CO2从化石能源利用的终结排放者转化为碳循环利用的参与者,发展碳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最后提出:未来将现代煤化工融入能源系统的大格局统筹考虑,推...  相似文献   

11.
在“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自养生物脱氮工艺需低碳高氮的理想进水水质要求下,城市生活污水高效碳源捕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针对该技术捕获的碳源污泥展开厌氧发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捕获碳源污泥在厌氧发酵中溶解性有机物SCODCr降解率高达约77.70%、挥发性悬浮固体(VSS)降解率为15.26%、发酵过程中总磷(TP)质量浓度为(1.35±0.18) mg/L。此外,捕获碳源污泥发酵平均累积产气量可达到31.43 mL/(g VSS)、709.54 mL/(g SCODCr),同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发现厌氧污泥能直接利用捕获碳源污泥中的碳源进行发酵。相比对照组的厌氧污泥,捕获碳源污泥具有快速发酵、高效产气和污泥减量稳定化的优势,为自养生物脱氮工艺中产生的捕获碳源污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碳中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机遇.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单位都不应仅仅将碳中和当作难题或挑战,而要当作机遇,并主动抓住机遇.碳中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减碳趋势下,企业必将面临自身发展和市场的多重压力,这更要求企业早行动、早主动、早得益.  相似文献   

13.
聂昕 《佛山陶瓷》2023,(1):130-132
到2060年,国家有望实现碳中和,而碳中和问题也是当前的热门议题。人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植物都有碳汇的能力,而室内的绿化也能促进碳中和。基于此,通过开展碳中和背景下室内生态型绿植陈设设计研究,从陈设布局、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以期为现代室内绿植陈设设计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吕高元  徐威 《山西化工》2023,(8):251-253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矿产资源开采大国与消耗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设工作,我国由于过量开采、不当开采而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情况也愈发明显与严重。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矿产资源开采模式,以高质量的矿区开采方式改变传统粗放式的开采方式,新时代的碳中和矿产资源开采模式已被提出和实践。本文也将立足于此,对碳中和背景下矿区生态修复减排増汇发实现对策进行研究与讨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化工设备的节能改造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对比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化工装置节能改造技术方向,包括化工行业系统性改造、高耗能化工设备节能改造和余热高压回收技术的应用。概述了焦化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产生活对塑料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综述了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外废塑料裂解法回收进展,从废塑料裂解催化剂、废塑料裂解反应器、废塑料与其他固废共裂解三个方面对废塑料裂解技术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塑料回收企业和石油石化企业在废塑料裂解回收方面的进展,分为裂解法制油和裂解法制化学品两个方面。阐明了废塑料回收在节约能源、碳减排和经济性方面的意义,指出国内废塑料裂解法回收存在法规缺失、废塑料分类不清晰、产业链条不完善、相关学术研究不深入等问题,提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应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对废塑料进行裂解法回收处理,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分阶段实施废塑料裂解产油品路线和产化学品路线。  相似文献   

17.
水厂的药剂在运送和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过量的药剂投加会增加污泥的产量,同时会增加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合理控制加药量有利于水厂践行低碳路径。将优化的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应用于某中型水厂实际生产中,采用分阶段开展的方式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混凝剂自动投加试验,对比了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与人工经验投加的运行情况。在实际运行当中,分阶段投入使用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能有效保障水厂的供水安全。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的投入节约了9%的混凝剂用量,在正常及汛期水质情况下均可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试验期间待滤水浑浊度平均值低于2 NTU,且出厂水中铝的含量低于手动投加方式,具有显著的水质提升效果以及经济效益,且污泥产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为大中型水厂混凝剂自动投加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相宏伟  杨勇  李永旺 《化工进展》2022,41(3):1399-1408
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炭消费与煤化工的CO2排放情况及煤化工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指出碳减排技术与煤化工工艺耦合是实现煤化工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实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措施可明显但有限地降低CO2排放量,认为要实现煤化工亿吨级规模的碳减排必须采用绿电绿氢、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S/CCUS和CO2)资源化利用技术。文中评述了近年来绿电绿氢、CCS/CCUS和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的主要进展,指出2030年碳达峰前这些碳减排技术将处于关键的示范考验期,能否成熟可靠将决定之后的煤化工发展走向,同时预测氢冶金与绿氨合成示范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可能导致煤化工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最后基于空气直接捕集CO2技术与光电催化CO2转化或模拟光合反应的研究进展,设想了未来可能呈现的零碳化工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昊 《清洗世界》2023,(1):103-105
提高污水处理工作的运行质量,可以使碳中和目标得到更高水平的实现。但是,国内很多污水处理工作简单的停留在水资源净化的基础层面,缺乏对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关注,唯有严格按照碳中和目标进行污水处理技术的调整创新,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环保战略的贯彻需要。本文首先对碳中和视角下污水处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碳中和目标的设计特点,制定了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应用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磷化工产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十二五”规划能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的要求的提出,为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趋势的调整指明了方向。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碳交易的概念,并对当前磷化工发展中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背景下,提出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具体策略,以实现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