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实现站内设备的定量风险评价,基于API 581标准评价流程获取设备失效可能性,腐蚀速率采用3次样条曲线动态预测,人员伤亡采用危害模型确定预期死亡人数,经济损失从直接维修费、人员伤害补偿费和停产造成的效益损失费等方面实现量化,完成风险矩阵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计算的转变。结果表明,待评价站场中过滤器的失效概率最大,其次为脱乙烷塔;三相分离器、低温分离器、重接触塔、脱乙烷塔失效造成的预期死亡人数较大;站场内设备风险多为Ⅱ~Ⅲ级,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无损检测方式和再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2.
危险化学品储量增加,其相关作业的安全控制已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对其进行危害性分析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针对某炼厂的危险化学品装卸车作业及储罐进行了多米诺事故连锁效应分析,得出某炼厂装卸车区域发生事故的概率及造成的损失概率,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装卸车作业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长输天然气管线运营里程的增加,天然气管道各站场作业安全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本文结合站场工艺操作实际,在清管作业、支线投产、动火连头等重点作业中不断总结完善,对油气站场作业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油气站场实行标准化作业模式,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吸收塔重大事故,引入多米诺效应理论分析脱硫吸收塔事故后果。首先对脱硫吸收塔多米诺效应进行分析,然后运用PHAST软件确定初始事故危害程度,运用设备损坏概率模型计算初始事故对邻近危险设备的危害概率,并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方面量化事故的严重程度,最后提出降低脱硫吸收塔事故发生多米诺效应概率的措施,使事故后果研究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6.
王琪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18):65-67
事故多米诺效应是一系列事故的连锁反应[1],影响广泛,后果难以预测。化工园区作为高危物料、高危装置、高危生产、高危储存、高危作业聚集之地,更容易由单一的事故引发园区乃至周边的多米诺事故。对园区事故多米诺效应进行有效防控,有助于避免重大链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
陆上油田油气集输站是石油生产的最初处理场所,它关系着油气的分离、初加工等重要工作,由于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其安全性也是十分需要注重的场所,如何从集输站本身发现安全隐患,并全面加强安全保障工作是关系到集输站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问题,本文拟从集输站本身的安全影响因素出发,探析安全保障工作的加强途径,希望能够为集输站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我国油气长输管道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其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建立了油气长输管道的事故风险评价分析技术,力求提高管道安全性。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风险与风险评价的相关内容,根据风险评价的种类,提出了树型和数据模型等风险分析方法,对油气长输管道事故风险进行了分析整理,能够快速的提出防护措施,将其事故次数与严重后果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油气站场是指在油气集输工程中用于油气收集、输送的各类井场和各种功能站。油气站场工艺设备、配套设施、管理服务相对较为集中,一般具有独立的功能。为使站场能够经济、有效地完成其功能,对其进行总图运输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集输站场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生产介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传统的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仅能从事故发生可能性、暴露频率、事故所产生的后果角度,进行风险评价。没有考虑集输站场工作岗位间的差别。文章在分析了集输站场岗位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评价的基本理论,建立了集输站模糊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某集输站场,确定风险等级为Ⅳ级,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油气集输联合站不仅是油气的重要中转和集散场所,受油气的特殊性,也是一个风险事故发生比较高的场所。在油气集输联合站中,其存在着非常密布的站内压力,极易导致易燃易爆情况的发生,因此,加强油气集输联合站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基于此,文章从油气集输联合站中所存在的风险事故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15.
油气集输联合站是油气中转集散的场所,同时也是高风险存在和集中的场所,是部、局两级的甲级要害单位。站内压力容器密布,油气管道纵横,易燃易爆。在这样一个场所工作,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安全工作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根本做好预防措施,把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加强预防的安全意识和应对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油气集输联合站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油气长输管道项目的特殊性,结合风险评价相关理论,详细探讨了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